中国征信市场未来格局:央行占统治地位,阿里腾讯京东三剑客

来源:金评媒 作者:张志峰 日期:2015年03月04日    【字体:


  进入2015年以来,中国的征信市场很热闹。先是1月5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23天后,蚂蚁金融旗下的芝麻信用开始公测,而腾讯征信也在积极迎战、到处发声。2月5日,京东金融也向媒体透露有计划申请个人征信牌照。
 
  中国征信市场群雄并起的时代已然来临,会不会出现像美国那样的情况,由三家全国性的个人征信公司控制消费信贷服务中所需要的大部分个人征信业务?因为法律制度、文化习惯的差异,中国征信市场与美国会有怎样的不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又会带来哪些变局?让我们对未来市场格局做一下展望。
 
  央行征信系统处于绝对统治地位
 
  在美国,征信公司基本都是商业化运营的。占领着美国99%的信用评分市场的FICO评分方法,是在1956年由工程师BillFair和数学家EarlIsaac共同发明的,并且他们成立了FairIsaac公司。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则不是商业化运行的。这也很好理解,中国人民银行是隶属于国务院的政府机构,而美联储是由12个地方性联邦储备银行组成,这些分支银行则属于众多的会员商业银行,它是私有化运营的,虽然行使的是央行职能。
 
  所以说,中国征信市场未来的格局,一定还是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1月5日的《征信通知》,有一种江湖征集令的感觉,先让这八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采集数据,帮助人民银行打造中国的FICO评分标准。由于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不是商业化机构,所以其在整个征信市场不是运动员的角色,而是教练的角色。
 
  在美国,Epuifax、Experian和TransUnion三大征信局和其他一些小的征信机构都采用FICO评分标准,虽然有Zestfinance这样的机构伴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崛起,但对FICO真正形成挑战恐怕还尚需时日。在中国,央行的征信报告是任何一家P2P公司都会采用的,尽管它存在很多问题,但想获得一个人真实的金融信用数据,必须调取央行征信报告。目前,随着倒闭跑路的P2P公司越来越多,将P2P借贷信息纳入央行征信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会进一步加剧其绝对垄断地位。同时也意味着,在某细分方向上没有独特定位、不具备利用大数据征信能力的P2P公司,未来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阿里腾讯京东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阿里的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都是央行通知里第一批点名的征信机构,与其他六家不同的是,这两家机构背靠阿里金融和腾讯金融的大树,做征信是水到渠成的事。征信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数据就是钢筋水泥,没有这方面的积累肯定玩不转。

标签: 征信 阿里 腾讯 京东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