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

大数金融王海龙:用新技术解决小微信贷的“不可能三角”丨兵器谱访谈录

调研 澄子 零壹财经 2018-12-19

关键词:兵器谱大数金融联合创始人王海龙小微信贷“不可能三角”

大数金融王海龙分享大数金融的创立契机、业务模式和核心技术,探讨解决小微信贷“不可能三角“可行方式。
“小微融资难、融资贵”向来是世界性难题。受限于传统信贷技术和内部机制等,银行开展小微业务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风险不可控、运营成本高、难以规模化的问题。随着国家对推动普惠金融的多番着力,拆解小微信贷这个“不可能三角”,越来越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中国的小微信贷经历过最初以抵押物为主的抵押贷款,再到后来的“三品三表”、IPC交叉检验技术,却始终没能找到一条可以同时承载“风险、成本、规模”三个目标的路径。如今,以“数据驱动的风控技术”和“智能化信贷工厂运营模式”为核心的第三代小微贷款技术带来了崭新的解决方案。
 

大数金融是国内首家将第三代小微贷款技术应用于大金额、纯信用、经营性用途的小微贷款上的企业,目前已和逾50家银行金融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具体来说,大数金融服务的借款方包括小微企业和小微业主,个体工商户和自营就业者;为他们提供笔均金额较大(25万)、年限较长的经营性贷款。

日前,零壹财经专访了大数金融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海龙,他分享了大数金融的创立契机、业务模式和核心技术,探讨了解决小微信贷“不可能三角”的一种可行方式。

作为资深个人贷款产品专家,王海龙有着超过15年个贷产品开发与业务管理经验。

王海龙是原平安银行“新一贷”总行产品负责人,原广东南粤银行个人无担保贷款业务模块创始人;历任广东南粤银行总行个贷与小微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总行无担保贷款事业部总经理;平安银行总行零售贷款部总经理助理、代理部门主管。

零壹财经:创立大数金融的契机是什么?

王海龙:大数金融的创立契机,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天时”。2014年国家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彼时也是“互联网+”概念最热的时候,最火的概念就是互联网金融。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不算是互联网金融,但在投资人看来新金融领域蕴含了大量的发展机遇。

二是“人和”。大数金融整个创业团队在平安银行有近十年的共事时间,原来都是分管零售条线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在长期搭档中经历了充分的磨合。彼时我们主导了“新一贷”等零售创新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聚焦在单一产品上积累了丰富的开发、产品运营和风控经验。

零壹财经:大数金融的定位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定位?

王海龙:大数金融的定位是服务于银行的金融科技公司,通过运用第三代小微贷款技术,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小微信贷能力的迭代升级,助力小微企业主获得来自银行的、价格合理的贷款,我们从未想过自己做一个金融公司。

选择这样一个定位跟我们的背景有关系。我们团队都是银行出来的,核心能力是小微信贷的风险管理能力,理财类的资金端业务我们并不擅长,因此在互联网金融那波浪潮中我们没有选择P2P的模式,坚持“不碰资金、只做资产”。

另外,“助贷”这一模式已被证明是可行的。彼时的平安信保(即如今的平安普惠)正是跟外部银行合作获取资金、再通过嵌入保险产品来发放贷款的。因此我们认为,只要具备了小微信贷核心的风控能力,这条路子就走得通。

零壹财经:大数金融在做这一业务上有什么优势?

王海龙:我们定位是为银行提供小微信贷技术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做这件事情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能力,这需要在金融业长期的Know-how积累。大数管理团队从2009年开始做“新一贷”,到出来创业之前做了一千个亿的规模,连续九年保持稳定的损失率,积累了较为庞大的坏客户样本,这无疑是我们最大的先发优势。

零售信贷的风控逻辑建立在“小额、分散”的基础上,单笔信贷金额越小、颗粒度越小、风险波动性则越低。对笔均8000元的消费贷来说,可能发放10亿元即可跑出全周期的风控模型;但对于户均25万的小微信贷产品而言,同等情况下跑出全周期风控模型需要发放逾200亿元,这个试错成本的门槛非常高。

第三个就是在解决资金问题上的优势。大数管理团队过去在银行业中的职务、行业口碑和资源积累,决定了我们跟银行谈合作有着先天优势。目前在小微信贷领域,大数金融是非持牌机构中与银行合作数量最多的金融科技公司。

零壹财经:为什么银行的小微贷款业务需要金融科技机构帮助?

王海龙:“小微融资难、融资贵”是个世界性难题,这说明银行在开展小微业务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柳博柳总提出“规模、成本、风险”这个小微信贷的“不可能三角”,即风险不可控、运营成本高、难以规模化。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难以同时取得规模、成本、风险这三个目标。

细究下来,问题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技术问题。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平均存活期不足两年、没有财务报表、单笔贷款金额小、运营成本高等问题,这意味着在信贷技术上没有突破就无法打破这个“不可能三角”。很多银行曾做过尝试,迄今依然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

其二是机制问题。传统意义上银行业对不良贷款的考核机制较为严格、容忍度偏低,这就间接导致了银行对开展小微业务持审慎态度。众所周知,小微企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过去在没有实证技术支持的前提下,银行开展小微业务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因此,这两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银行难以真正规模化地将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需要有一个具备实证技术与风控能力的金融科技公司来协助解决这两大难题。

零壹财经:大数金融如何帮助金融机构助力小微?

王海龙:我们认为,在金融科技兴起的浪潮中,专业化分工是不可逆的趋势。首先,大数金融的第三代小微贷款技术通过实证检验、可以有效地破解小微信贷的“不可能三角”。其次,作为一个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大数金融帮助银行可以低成本迅速上量、将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主,而不需要在前期承担高昂的人力成本和试错成本。再次,根据合作机构的需求,现阶段大数金融也通过纯技术输出的方式,指导一些小微业务基础较为薄弱的城商行建立独立的信用类小微贷款体系。

大数金融一端连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获客、风控、运营等技术服务;另一端连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经营者等群体,帮助其获得传统金融机构价格合理的贷款。我们最终提供给消费者的是5-70万不等的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微信贷产品,由银行直接向小微客户发放贷款。

零壹财经:请介绍一下大数金融的核心技术?

王海龙:大数金融管理团队首创的第三代小微贷款技术,是以“数据驱动的风控技术”为核心,结合信贷工厂流水线作业的运营模式,系统性地为银行提供小微信贷的整体解决方案,有效解决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在开展小微业务时面临的“不可能三角”困境。

“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方法论”起源于金额较小的信用卡消费信贷业务,大数金融管理团队是国内首次成功地将“数据驱动的风控理念”应用在大金额(户均25万)、纯信用、经营性用途的小微贷款上,依靠客观数据进行风险管理。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颠覆和突破了一系列传统小微业务的旧理念与思维误区。比如传统观念认为小微信贷就是企业贷款,审核时要看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还款能力等。但若沿袭原来的思路,实际上有很多问题是走不通的。

我们认为,在国内小微企业和小微企业主总体上是不分家的,要判断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穿透到本质还是看企业主个人的信用。从企业角度出发有很多信息是看不清楚的,反而是企业主个人的信息相对容易看清楚。

零壹财经:大数金融的技术团队如何?

王海龙:大数金融依托科技开发部和风险管理部,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科研团队。技术团队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达98.9%,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近30%,海外留学人员占比12%,团队拥有较强的国内外学术背景。

目前公司分管风控的首席风控官漆瑾声,拥有逾20年的风控与业务管理经验,曾先后担任FICO中国分析咨询总监兼创新咨询总经理,在美国三大银行(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都曾担任过分管信贷资产风险的副总裁。

而分管IT科技的CTO王强,拥有近20年的IT及AI领域从业与研究经验,擅长在图像理解、机器学习、金融反欺诈研究工作。历任IBM全球业务咨询服务部(GBS)副合伙人及美国设计合作部门总裁,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与机器人的博士。

零壹财经:截至目前,大数金融与多少家银行达成合作,合作规模如何?

王海龙:目前为止合作的银行有50多家,另外还有消费金融公司、信托机构、保险机构和担保公司等,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合作模式会有一些差异。目前大数与单个金融机构的合作规模大多在10亿以上。

零壹财经:大数金融支持商业银行发放的小微贷款累计有多少?

王海龙:截至2018年10月,大数金融通过输出第三代小微贷款技术服务,累计支持商业银行发放小微贷款逾300亿元,帮助近14万名小微客户获得来自银行业金融机构价格合理的无担保贷款。

零壹财经:大数金融未来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王海龙:第一、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合作银行认可大数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认为大数给出的风险结果是非常可靠、稳定的,而不需要附加再找一个为风险结果负责的第三方担保机构。

但这个也需要时间的积累与证明,随着时间渐长,我们拥有用户量、数据量越大,风险表现愈发稳定、行业领先地位越为巩固。公司现在与多家有良好合作基础的银行采用纯风控技术输出的方式,我们相信这将成为大数未来最主要的业务模式。

第二,在合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银行希望得到覆盖全流程的解决方案,而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可能更聚焦在某些环节的配套服务,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最核心的风控技术外,需要在获客、运营、贷后等环节作更多的创新尝试:如在获客环节,大数正通过半刻“评估神”APP以“线下+线上”的方式拓展客户,以满足金融机构对C端小微客户的需求。

第三,作为一家定位于服务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公司,过去我们给银行提供的产品服务主要聚焦于小微企业的大金融纯信用贷款,但其实金融机构的需求是丰富多样的,大数会在聚焦小微领域的前提下,在产品类型上做更多的探索,以期满足银行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百融金服张韶峰:金融科技脱离初期 临近中期|兵器谱访谈录

下一篇>众安科技CEO陈玮:保险科技第一股如何跨行做金融科技输出丨兵器谱访谈录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November

November

绝对是金融科技公司中的风控大牛。

1 回复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4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