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钟伟:从货币本位看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

观点 钟伟 · 珠海市横琴新区智慧金融研究院 2021-05-08 阅读:52826

关键词:数字资产数字货币横琴金融智慧金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还是很难证明它长久的存在价值,因为簿记权利在逐步丧失,支付清算体系的权利也在逐渐弱化。”
编者按:数字资产发展进程提速,逐渐颠覆人们习以为常的财富结构和财富观念,国际上对数字货币的态度正在进行调整,国际数字金融的竞争格局正在洗牌。

在这样背景下,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横琴智慧金融研究院、零壹财经•零壹智库等机构,于2021年3月26日-27日在横琴召开琴澳数字金融:前沿、挑战与实践——横琴智慧金融论坛(2021年第一季度)暨琴澳数字金融春季峰会”,总结过去半年全球数字资产市场的发展,展望和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吸引更多数字资产产业链企业到琴澳考察和落户,促进琴澳地区数字金融发展。

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生加银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外汇》副主编钟伟在峰会上所作的演讲,发言主题为《从货币本位看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

01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本位

货币的演进首先是载体的演进,所以货币其实就是货币的职能。从历史来看,货币载体的演进最后收敛到金银,也就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从这个角度而言,载体的演进一直都在持续推进,最终发展到纸、塑料等一系列载体。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本位是什么?从载体层面来说,中国历史上的货币本位非常散乱,从古至今是金本位、银本位、铜本位以及多种本位平行,并且主要以铜本位为主。这主要因为中国是一个基于封建分封制的国家,并不是一个具有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尤其是在货币铸造方面非常松散。中国农耕时期的经济发展使得对通货的需求非常大,但中国天然缺乏金、银等币材,因此铜钱成为中国的主流货币。在金、银、铜等金属币种复合流通的同时,中央政府铸钱和民间私人铸钱又是平行的。中国民间有散碎的银两可以用,官银、雪花银是另一种钱,即便张居正改革之后,中国也没有形成中央统一的铸币制度。中国跟欧洲不一样,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大陆型国家,这一点导致各个政府部门,比如户部、吏部以及各个地方政府的铸钱不同,而且同一部门在不同年份所铸的钱也不一样。所以,中国在货币本位载体这方面一直没有形成强有力中央集权标准化范式,而西方可能在亚历山大时期就已经形成。中国在解放前后,甚至还有实物本位,比如工资发放可以用多少斤稻谷来衡量。

02 货币本位的历史演进

货币载体的演进是朝着金银方向走的。货币在存在载体的情况下最终收敛于金、银,但这种载体导致劣币驱良币,也就是市场上流通的是劣币,窖藏的却是良币。现今社会,通过无现金支付、数字货币等等,数字货币的本位载体得以确立并发展到“去硬件化”或“无硬件化”阶段,即货币载体演进到仅是一串数字符号而不需要任何硬件的方式。

货币本位演进的大方向是信用本位。1900年全球金本位大会确立了金本位制,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从1900到1971年这短短的70多年时间里,人类经历了从有载体的金银本位向没有任何载体的信用本位的演进。金本位制需要有金的某种索取凭证,但最终这个索取凭证从黄金当中分离出来成为信用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个虚黄金、实美元的美元本位,美元以黄金的名义成为国际货币。信用本位确立后,人类进行经济交往支付清算的方式不再是贵金属,也不再是某一种类似载体的东西,而是一种信用。信用本位以国家信用竞争作为基础,否定原来的载体本位,其主要特点是良币驱劣币,也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国家信用强大的货币将否定或削弱那些国家信用弱的主权国家央行的发钞权。比如,若某国中央银行的财经纪律、发钞纪律等不严格,汇率不稳定,那么这些国家的民众就会自动采取美元等外币而把本国货币弃之不顾,从而导致法定或事实美元化。信用本位相对金本位是一种进步,但也有劣势之处,这种劣势主要表现为信用错配现象,即某国的国家信用在国际上代行国际信用问题。从信用本位的演进来看,当前货币的本质集中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以国家信用背书作为基础代行国际信用的体系。

除了以上两种演进方式,有没有第三种演进方式呢?第三种演进方式,我们称之为技术本位。若出现一种技术或者多种技术综合集成,以至于这种技术本身就让我们能形成共识和信仰,以至于我们对某一种技术或者多种技术的信仰和共识超越对美联储或ECB的信任程度,这时候就形成了技术本位。这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并且正在逐渐变得有可能成为现实。其实,这就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在近年来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03 现代商业银行的兴起及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古代有这么发达的经济,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银行业?至少在清朝的中早期之前,中国没有全国统一的货币制度和财政制度,也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货币市场,更重要的是采取金、银、铜等多种本位,民间还存在私自铸钱。商业银行的形成一定需要把基于载体本位制度转向信用本位制度,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之所以在今天拥有压倒性优势,并不是因为商业银行有多优秀,而是因为人类演进到信用本位之后政府机构和个人的存、贷、结、支付清算全部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账户。在信用本位之下,商业银行拥有作为金融中介的簿记权力,这个簿记权利才是导致商业银行如日中天崛起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信用货币体系导致簿记权力的兴起,从而催生了现代商业银行。

在簿记和账户体系兴起之后,商业银行之间彼此不能自动完成支付和清算,于是出现了中心化、垂直化的支付体系。无论是差额还是全额,无论是实时还是短时间批处理,都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支付清算体系,然后中央银行之间彼此安排支付清算,但这都是基于信用本位。中心化支付体系用于国家内部的支付清算时不存在问题,但跨境支付是它的一个很大缺陷。这主要是由国家信用代行国际信用所导致的。目前,世界各国跨境支付方式和环节都比较落后,与100多年前几乎没有多大差异。

互联网机构的崛起导致商业银行的簿记权利有所削弱。当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到足够大的时候,商业银行的账户体系也许就是一个中间宿主体系,超级网银最多的钱可能会汇聚到互联网账户,而不是存在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基于此就不需要那么多商业银行账户,只需要更多的身份。这个表述可能有点抽象,可用一个稍微具体形象一点的例子来说明。各位可能有很多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请问你们知道你自己支付宝账户或者微信支付账户的账号吗?你一定不知道,因为没有必要知道,你只要证明你是你,你就可以操控那个账户。如果你要通过商业银行体系汇款时,你必须知道储蓄卡或信用卡的卡号,所以商业银行永远只知道账户,不知道客户,这是商业银行致命缺陷。中央银行知不知道客户或账户呢?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可能中央银行也只知道账户而不知道客户。如果商业银行簿记和账户功能被互联网机构削弱,长期来看商业银行会走入一个衰弱的状态,甚至有可能丧失存在的必要性。

目前,微信支付或支付宝没有摆脱中心化支付体系,它们依托的本质仍然是中心化支付体系,也就是传统的四方结构。支付宝、微信支付需要通过网联或银联完成支付,然后网联或银联再接在中央银行的体系上,所以他们的支付清算才称之为第三类。网联或银联通过支付清算还受制于人,因为一个标准的银行卡是需要向国际化标准组织去申请编号,申请编号之后数据交换要符合中国银联等一系列的所谓的支付清算机构所形成的数据交换及清算标准,而事实上互联网机构有能力不需要编号,不需要这些卡号,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

04 法定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异同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CBDC(现在称为ECNY,叫数字化、电子化人民币)是什么?它有什么好的地方?有什么未曾触及的问题?一言概之,最早版的中国人民银CBDC也许类似于央行版的比特币,现在实际上是无纸化或去硬件化的M0。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之间的异同,可以做如下归纳。

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共同点主要有两点。第一个共同点是央行CBDC与支付宝、微信支付都是无现金的,它们都没有货币载体,100块、50块、20块、10块或者硬币等等主辅币物化形态消失,都是余额化存在。但凡存在钞票的面额,都意味着一次支付行为会有找零,但凡有找零,那么一次支付行为会形成至少两次或两次以上,这是个大麻烦。第二个共同点是它们的使用场景一样,换句话说ECNY、微信支付或支付宝受理场景,可以近距支付,可以扫码支付,几乎没有差异,不需要对商户受理机具进行改造。

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之间的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个不同点是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是三重体系,而ECNY是两重体系。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顶层结构是数字身份,这种数字身份可能是密码、刷脸或其他生物特征码,使用主体可以通过使用多种技术手段来证明自己的身份;第二重结构是数字账户,由于使用主体可以验证数字身份,所以很方便进入数字账户,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根本不需要记住自己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的账户号的原因;第三层结构是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是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数字身份以及通过数字身份进入的数字账户。ECNY数字体系是两层结构,第一层是中央银行,第二层为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网络平台公司等。

第二个不同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四方架构,而ECNY是双层架构。支付宝、微信支付通过网联、银联然后跨行支付清算,再往上端到人民银行,没有脱离银行卡传统的四方架构。尽管支付宝、微信支付有可能也完全有技术能力脱离这个四方架构,但脱离这个四方架构会对商业银行目前已有的储蓄卡及信用卡带来非常大技术冲击。例如,花呗的出现几乎否定了信用卡存在的必要性,说明四方结构在技术上是非必要的。ECNY的支付清算体系绕过商业银行、银联和网联,直接面对中国居民个人的零售端支付清算。

第三个不同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只能观察账户之间的余额变化,然后再倒算它们之间的交易关系;ECNY是零售端的数字货币,是强有效的、基于中国居民身份所开立的数字账户,可以追踪每一笔支付,可以实现电子货币与数字货币平价兑换。

第四个不同是ECNY是可能以一种普惠货币出现,可以实现双离线的支付;支付宝和微信却并不能实现双离线支付。在M0的情况下,ECNY对于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技术优势就在于其实人民银行可以不做硬件的,但人民银行仍然尝试再做一个法定数字货币的硬件,这个硬件有可能跟现在的信用卡差不多,操作起来极其简便,可以在没有无线电通信、手机信号的情况下实现双离线的支付,支付一旦发生在底层结构锁定,等有手机信号时,顶层只是实现对账功能。

05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的差异

私人数字货币就是所谓的比特币、以太坊,按照标准表述这些并不是数字货币,在中国他们被归类为虚拟货币,也就是他们跟游戏装备等等类似,它们都被称之为虚拟货币。虚拟货币是非物化形态的无形化存在的一种商品,所以也许比特币可以在中国被称之为虚拟化存在的商品。在西方这些东西也不被称为数字货币,而被称为数字资产。前美联储主席耶伦曾经说过比特币是高度可疑的数字资产。

比特币和前面讲的批发端的数字货币或零售端数字货币有什么本质上的不一样?第一点是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稳定性较差,但仍有存在空间。比特币为什么会存在?只要有这些理由存在,比特币就会存在。基于过去25年对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以及过去12年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怀疑,一些人觉得可能某些国家的中央银行越来越不负责任,从而促使他们去寻找不是基于国家信用而是基于技术信用的另一种替代品。例如,只要这种技术信用本身足够固定,比特币就是一个穷尽全国算力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挖掘完毕的一种货币,也是依托于区块链而存在的虚拟货币。只要这些条件存在,比特币就会存在。比特币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现有主要国家信用不信任以及对于技术所形成的信仰和共识而存在的一种数字资产。比特币不是数字货币,因为比特币稳定性太差,升值或贬值幅度过大。第二点是央行版数字货币目前在跨境支付清算时都是采取中心化支付,比特币是点对点、去中心化交易。中心化支付通过某一个中心化节点完成的,因为中心垂直清算体系还是效率极高的体系。比特币虽然依托于区块链,但流动性太差,没有解决流动性方面根本性特点。基于全球互联网的区块链支付一定比现有中心化垂直支付清算体系更有效吗?更便宜吗?也未必,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何去何从真的非常难以断言,而且这种区块链也没有在比特币的清算支付方面形成任何我们可以肉眼观察到的效率优势。

再往下看,这些数字资产的交易仍然会有一定的容量,数字资产的交易本身在中国慢慢的已经淡出了,中国境内比特币的挖矿也好,比特币交易也好,不再像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整顿期那么热,重心从中国移到其他国家,比如说北美。中国本身不再是这些虚拟数字货币资产特别重要的,或者具有决定性的地方。那么,数字资产带来什么?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数字资产还是形成了对于现有的以国家信用作为基础的信用本位的巨大的挑战,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哈耶克写的《货币的非国家化》。

我们可能能看到,未来在更大的程度上以国家信用代行国际信用,以非常中心化的支付清算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完成支付清算,是有本质缺陷的,因为谁控制了那些支付清算的节点,谁就控制了跨境支付,谁就可以利用这些强权对任一国家发起金融制裁,这是糟糕的事情。目前数字资产的交易还没有形成对已有货币体系形成重构性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的ECNY也是一种技术尝试,并不对现有国际支付体系或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直接冲击和挑战,未来会怎么走?我们还要耐心地去观察它,总体而言我希望我们还是回到务实的现实社会,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所推出的ECNY很大程度上会和目前已有的互联网支付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并且削弱他们,但ECNY何去何从,有多大程度的技术优越性,还需要看以后技术发展的进程。全球范围之内的批发型数字货币,我个人觉得依托于现在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是很难形成的,一定要转移到互联网端才能形成,就商业银行本身而言,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商业银行还是很难证明它长久的存在价值,因为簿记权利在逐步丧失,支付清算体系的权利也在逐渐的弱化。

(原文来源:珠海市横琴新区智慧金融研究院; 原文整理:胡明 )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从蚂蚁到13家,监管部门约谈金融网络平台释放新信号

下一篇>钟红:数字货币竞争新格局与金融业的应对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