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零壹智库:2021年中国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

资讯 零壹智库 · 零壹智库 2021-01-04 阅读:4186

关键词:零壹智库金融科技金融科技趋势监管沙盒数字人民币

展望2021。
2020年已落下帷幕。这一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几乎各个领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了数字科技一剂最强的助推剂。 

科技与经济在这一年加速融合,造就了新的经济动能,当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2020年,在金融科技领域,金融数字化全面深化,无接触金融、小微金融加速发展,同时监管套利、金融风险、数据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也抬头,多项监管规范出台(详见复盘2020:金融科技十大要闻)。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金融科技的加速跑依然会持续、深入。零壹智库基于行业交流和自身观察,推出2021年中国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以供读者诸君参考。 

一、金融科技各项政策落实,监管沙盒试点深入,标准化有望提速 

2020年被称为金融科技强监管的元年。无论金融与科技如何交融,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为金融服务,这也意味着风险时刻伴随。因此,在金融数字化转型趋势下,金融监管也将随之增强,以守牢风险底线。 

2020年,《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民间借贷迎来史上最严“利率红线”、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互联网存款整治、《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新版发布……多项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强监管政策纷纷征求意见或落地。在2021年,这些具体政策将形成完整的组合监管体系,管套利将失去市场,合规稳健发展成为主题 

在强监管的同时,支持金融科技应用创新试点的监管沙盒在2020年正式启动。在央行的指导下,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9个试点地区2020年共推出70个创新项目试点,申请主体除持牌金融机构外,还包括至少30家科技公司。随着2021年监管沙盒试点的持续推进,试点经验的逐步积累,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将会继续深入 

随着金融科技产品日渐丰富,金融科技标准化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在2020年,央行指导的“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在深圳正式成立, “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 在重庆成立,新的一年金融科技标准化将提速、金融科技产品上线前检测工作将开始试水 

二、金融控股公司有望成立,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反垄断监管加强 

金融科技行业具有“赢者通吃”的特征,在2020年,针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专项监管被提上日程。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12月的演讲中指出,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利用数据垄断优势,阻碍公平竞争,获取超额收益。传统反垄断立法聚焦垄断协议、滥用市场、经营者集中等问题,金融科技行业产生了许多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跨界混业经营。必须关注这些机构风险的复杂性和外溢性,及时精准拆弹,消除新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在2020年,《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与《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公布并于11月开始实行,该办法明确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依法准入并实施监管,从制度上隔离实业板块与金融板块。 

2021年,将有金融控股公司在新的办法下成立,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金融与科技业务将进行隔离,监管套利现象和系统风险将得到缓解,良性发展得到更好的规范引导。 

三、赋能实体经济,科技在小微金融、供应链金融、三农金融应用加深 

金融的首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相融合,开展业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金融普惠性。对于实体经济中传统金融难以满足的长尾小微群体等,金融科技具有明显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从而能够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在2020年突发疫情的影响下,小微企业群体经营困难、现金流紧张、复产复工进度缓慢等突出问题,国家多次下发政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金融科技企业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助力金融机构赋能于小微企业群体。2020年,小微企业融资呈现了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趋势。9月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增速比上年末高了6.5个百分点 

金融科技近些年的创新主要在消费金融端,随着互联网获客成本上升,监管趋严,消费金融竞争加剧及增长放缓,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及三农等领域将成为金融科技服务的蓝海。 

在2021年,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从监管和市场两方面看,科技在小微金融、供应链金融及三农金融等领域,都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持牌机构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创新型金融机构加速获批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创新金融产品、改变经营方式、优化业务流程,金融机构是金融科技应用的主体和驱动力量。有预测显示, 在2020年中国金融机构的技术总投入将达1981.6亿元,其中金融科技投入将达到413.7亿元,同比增长14%。 

传统金融机构发力金融科技有多种方式,一是头部机构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截至目前,已有至少12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在服务本行的基础上逐渐实现技术输出、服务同业。二是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采购技术服务和产品。从2019年开始,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IT服务需求呈明显上升态势,在2021年,金融科技服务商将迎来更多的市场空间。 

此外,2020年以来,具有金融科技基因的创新型金融机构受到监管方的支持,设立明显提速,包括两家直销银行、5家消费金融公司等。经历了2020年疫情的考验和数字化认知之后,2021年持牌机构的金融科技创新依然会行驶在在快速路上 

五、金融科技深化:从信贷科技到保险、资管科技全面铺开;从线上创新为主,到线上线下融合 

在近几年金融科技的场景应用中,以信贷科技所拥有的研发、创新、应用最多,其次是保险科技的产品设计与风控理念,资管科技与金融科技的融合相对于前两者较少,但在技术的发展下也逐渐具备应用前沿金融科技的基础条件。 

以2020年央行指导的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应用场景看,零壹智库统计的60个应用中,信贷场景的占比为47%,运营管理为23%,支付为13%,多场景为12%。身份识别、溯源、保险理赔三个场景占比均为2%。这些创新应用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金融科技应用的主要范畴。 

实际上,金融科技正在从信贷向保险、证券资管等领域快速渗透。保险科技与资管科技或将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理赔、信用风险监控、精准营销、支付转账、金融合约、监管审计、投顾、投研、投资等方面应用 

从金融科技的应用渠道看,前述60个创新应用试点中线上占比为65%,线上+线下相结合占比为33%,线下为2%。随着线上营销、线上风控的不断成熟,金融科技逐渐从线上向线下场景渗透,推动更多传统场景和产业的数字化,并将线上线下相融合,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的应用范畴和深度。 

六、个人数据和信息安全监管落地,市场化征信走向纵深 

数据是金融科技应用的基础之一,但数据的滥用也愈演愈烈。近年来,一系列涉及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事件的出现,各种非法收集、使用、公开甚至买卖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在2020年,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监管办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月13日,央行发布了新的金融行业标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对个人金融信息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信息保护提出了安全防护要求。11月19日,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完成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流程。12月,央行副行长陈雨露称,下一步,央行会根据国家将要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新的法律,及时推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暂行办法》。在2021年,这些主要的监管办法落地值得期待。 

此外,在百行征信成立近3年后,第二家个人征信公司朴道征信在2020年12月获得央行批准成立。个人征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设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引入几家市场化持牌个人征信机构,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也有利于个人信息的规范采集和使用,并推动个人征信相关市场和业务的发展 

七、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继续推进,跨境支付或实现首次实践 

社会数字化趋势已不可逆转,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全球货币及金融竞争的重要载体,法定数字货币也显得愈发重要。 

在2020年,中国数字人民币已经进入试点测试和场景选择的全新阶段。4月初,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出数字人民币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10月和12月,深圳、苏州先后进行了数字人民币红包的试点测试,测试规模、测试场景以及参与机构不断突破。同时,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受到国家政府高度重视,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指出要积极参与数字货币国际规则制定。11月3日,“十四五规划”全文披露,其中指出要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对金融体系来说,数字人民币牵一发动全身。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曾指出,“法定数字货币堪称金融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对未来金融体系发展影响巨大。”因此,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必定是充分试点,其推出既要做到引领,又要慎之又慎。在2021年,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将继续稳步推进,试点城市和应用场景逐渐扩大,在跨境支付上或将实现首次实践 

八、5G、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金融科技深化 

出现在2020年两会上的“新基建”一词,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基建将推动建设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这些数字化基础设施,将进一步促进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 

在金融科技的应用技术中,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最广也最成熟。以2020年央行指导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试点所采用的技术看,零壹智库统计的60个应用的关键技术上,涉及大数据的有48个,人工智能32个,区块链19个,云计算8个,5G 4个。 

2020年是5G商用的元年,5G作为新一代通讯技术,具有高速度和低延迟的特征,其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充分结合,能够大幅提升金融科技研发与应用能力。 

2019年1024讲话以后,区块链在产业应用上的探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上述创新应用试点看,有19个采用区块链技术,被委以创新重任。场景是区块链技术得以创新和发展的土壤,5G时代有望为区块链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创新场景,进而为金融科技领域再创造巨大的生产力 

九、金融科技马太效应加剧,细分龙头企业加速上市 

在2020年疫情冲击、监管从严的大环境下,蚂蚁集团京东数科、陆金所、马上消费等标杆企业冲刺IPO,对于金融科技行业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虽然蚂蚁集团因为监管等因素IPO暂停,但金融科技企业上市的趋势已经形成。 

除了上述之外,2020年慧择、京北方凌志软件、移卡科技、天阳科技新致软件等金融科技公司已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这一方面体现出不少金融科技企业盈利能力等已经达到上市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监管方及资本市场对于金融科技价值的认可,更为待上市企业提供了不少信心与野望。 

随着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2021年金融科技企业的上市还将继续,后续更多金融科技细分龙头公司有望成功IPO,巨无霸蚂蚁集团在经过整改之后,也有可能在2021年重启上市。经过资本市场的助力,上市金融科技企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行业之间的马太效应会更明显 

十、市场上有望涌现一批基于政府数据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首次把数据要素纳入进来,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生产要素。 

其中提出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制定出台新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研究建立促进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 

在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打造‘城市数据大脑’,健全政府社会协同共治机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数据供应链,面向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深入实施,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的建成,金融领域将迎来政府数据开放的红利。基于此红利,融合政府数据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将日渐进入市场,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市场上有望涌现出一批基于政府数据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复盘2020 | 全球资本市场十大要闻

下一篇>零壹日报:鹏元征信收征信业最大罚单!全国信易贷平台融资规模突破万亿元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7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