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交易所:行业中最赚钱的竟然是它?

2550 2020-03-25

节目详情

相信如果有关注数字货币的朋友,在年初的时候肯定都听过这样的消息,币安以两亿美元的净利润超过了一季度净利润为1.46亿美元的德意志银行,这家银行是德国最大的银行,稍低于纳斯达克的2.09亿美元净利润。在比特币巨大的造富效应中,交易所的吸金能力并不引人注目,但是与虚拟货币过山车一般的价格走势相比,交易所的营收模式要更加稳定,长期来看交易所是整个数字货币领域内最赚钱的一方。
 
世界上第一个比特币交易所的成立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当时P2P传输网络“电驴”创始人在“比特币换披萨”事件之后不久,看到了对比特币的相关报道,其中有关P2P的技术引起了他的关注。他想尝试购买几个比特币来深入了解一下,但是当时所有的网站购买比特币都很麻烦。于是他创建了一个能够随时随地购买比特币的网站——Mt.Gox。这是全球第一个比特币交易所,后来因为三个首字母“M”“T”“G”被国内网友亲切地称为“门头沟交易所”。
 
先发者优势是非常巨大的。当时门头沟一度承担了全球过70%的比特币交易。靠对比特币交易征收手续费,门头沟在13年实现收入1.3亿日元。但是好景不长,在2014年门头沟遭遇黑客供给,损失了超过80万个比特币,这些比特币在当时价值3.5亿美金,因此门头沟交易所不得不申请破产。
 
后来找回了黑客事件中损失的20万个比特币,这20万个比特币由破产信托基金和法院掌握,将通过对这些资产的处理来赔偿投资人的损失。但同时由于该账户内持有的比特币数量过于巨大,一旦抛售将会对整个市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尽管破产信托的控制人表示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的崩盘与该基金持有的比特币无关,但是实际很多比特币投资者经常因为对这批比特币的处理感到担忧。
 
门头沟交易所的历史告一段落,当时在门头沟如日中天的2011年,门头沟的成功引发了国内一批创业者的关注,当时国内尚无一家比特币交易所,只有极少数比特币用户使用个人电脑挖矿在淘宝上销售。温州商人杨林科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投入数万元人民币搭建出了中国第一个比特币交易所“比特币中国”。作为中国比特币交易所的早期先行者,比特币中国主要收入来源于交易手续费,一度占据了80%的中国市场,几乎成为了中国版的“门头沟”。
 
随着比特币价格的飙升,想分交易所这块蛋糕的人越来越多,到2014年,国内出现了数十家比特币交易所,大家熟知的火币和OK也是那时候诞生的。由于创始人和竞争策略的问题,比特币中国迅速被后来者反超。到了2015年底,火币网和OKcoin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0%和40%,二分天下,而单纯依靠手续费收入的比特币中国则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迅速边缘化。
 
火币网在成立之初,一度实行免手续费的策略,重视营销推广,在百度、新浪微博等各大平台投放广告。随着比特币价格飙升、区块链概念趋热,火币网用户数量爆炸增长,迅速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火币网在整个比特币产业链上都有布局,从上游的挖矿到下游的应用,火币网都有涉及,甚至提供国外用户通过比特币投资国内A股的服务,营收手段丰富。但是对比特币交易所而言,最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是手续费收入,火币网在短期免手续费吸引用户之后,恢复了对交易手续费的收取。
 
与火币网的营销策略不同,OKcoin的起家来自于莱特币的发行,当时国内仅有比特币这一种虚拟货币,对于数量众多的想要尝试新兴科技的消费者和投资者而言门槛略高,此时旨在改进比特币的新型虚拟货币莱特币的出现引发了广泛关注。OKcoin上线后主打莱特币交易,莱特币的发行给OKcoin带来了大量用户,同时OKcoin还向用户提供融资服务,向愿意支付高额利息的用户提供贷款。随着区块链概念的兴起,各主流虚拟货币的价格一路走高,OKcoin在其中获取了巨额的利润。
 
这一现状,直到2017年9月4日,一纸公文改变了国内所有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命运,当天,中国央行等七部委发布的联合公告,叫停了所有的ICO活动,并要求中国境内的交易所关停。
 
比特币中国在监管政策落地后不久关闭,18年年初被香港一家区块链投资机构收购。火币网停止其一切数字资产兑换人民币的业务,并将公司搬迁至新加坡,火币大学、火币资讯、火币研究院等机构还留在国内。OKcoin将用户引导至国外的分公司OKEx,变成了一个撮合交易的平台。
 
被迫迁居海外的火币和OKcoin在转型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用户,给原本就立足于海外的币安带来了发展的机会。此时刚刚成立不久的币安一开始就定位于国际化交易平台,主打币币交易。因此94事件发生后,币安仅仅是禁用了国内的ip地址。在其他国内平台被短暂关闭时,币安成了急于发币的区块链项目和躁动的资金的唯一宣泄口,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
 
时至今日,一方面,数字货币交易所形成了一个规模十分庞大的市场。目前,目前排名靠前的币安、OK、火币等交易所的每日成交额均能达到数百亿人民币,仅就手续费而言收入就十分可观。另一方面,影响日益上升的数字货币也开始逐渐被主流金融行业所接纳,2017年12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比特币期货。各国的监管政策也日趋成熟,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开启了对交易所的监管,或是牌照制,或是注册制,整个交易所市场进入了一个竞争减弱,发展比较稳定的阶段。即便是Fcoin的“交易即挖矿”,在各大主流交易所迅速跟进后,也没有对交易所的竞争格局产生足够大的冲击。根据统计,目前来说,前20%的交易所收割了90%的利润,剩下的10%则由上万家小交易所瓜分。
 
那么交易所是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呢?
 
第一,数字货币交易所最主要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手续费收入,主要分为场外、场内交易的手续费,与期货相关的保证金利息以及提币的手续费。以最基础的交易费率为例,现在世界上主流的交易所普遍对平台内的每笔交易收取交易金额千分之几的手续费,每日交易额排名前列的几家交易所数字货币交易规模巨大,仅手续费收入就十分可观。币安对普通用户的手续费为千分之一。最高时币安已经可以做到一天成交四百亿,手续费收入4000万的水平。
 
第二,部分数字货币交易所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如币安的币安币(BNB)。币安的用户可以在币安平台使用币安币购买其他数字货币,币安币总数为2亿个,其中1亿对外发行,1亿掌握在币安手中。为了推行币安币,币安对持有足额BNB的用户在支付交易手续费时,给予一定的打折优惠,同时该平台还宣称,“每个季度将币安平台当季净利润的20%用于回购BNB,并且直接销毁回购的所有BNB,直至销毁1亿个”。用户在币安上进行越多的交易,币安挣到的钱越多,币安币的价格也就越高。
 
第三,交易所对ico项目收取高额的上线费用。2017年,ico项目数量直线上涨,在我国监管政策出台之前,ico的项目数量、募资规模、参与人数都持续增加。根据去年7月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报告,2017年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而在另一份国际报告中,中国的参与者有200万。火爆的ico热潮给数字货币交易所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一个ico项目是否成功,最关键的要素就是要在主流数字货币交易所上市,而由于这方面的费用实际极不透明,经常会存在支付巨额上币费来换取本不合格的数字货币上市的权限。甚至很多情况下,交易所会通过自有基金进行项目投资,利用上线的权力拿到一个很低的折扣,然后再进行抛售,这算是一种隐形的上币费用。一般来说,各大数字交易所的上币费用动辄数百万美元。如果不向这些交易所缴纳昂贵的费用,就只能在交易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发行,对项目发展十分不利。
 
现在主流的中心化交易所模式,是你在交易所的账本记录里进行交易,任何资产的变动都没有进入到区块链的其他节点中去。先不说中心化的交易所如何违背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精神。单说对普通的投资者来说,这种模式就是一种黑匣子,只能寄希望于交易所的公平与公正,自己对自己的利益进行限制。但是细数区块链十年来交易所的发展,经历了黑客攻击、丢币、数据操纵、恶意宕机、操控上币程序种种丑闻,从目前来看,各大交易所这一方面均有所欠缺。
 
那么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在数字货币交易所巨头林立的行业环境下,一股不引人注目的小势力正在悄然萌芽,正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像前面说的那样,中心化的交易钱包中货币数额巨大,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比特币交易所诞生以来,曾发生多次交易所受到黑客攻击,用户资产蒙受损失的情况,我们开头提到的门头沟的倒闭,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去中心化交易所则通过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不需第三方撮合交易。对于前面说的一系列丑闻事件,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但是像我们之前说的那样,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技术所有的缺陷,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一个不少。无论是交易速度,还是资产跨链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早就已经有相关的落地应用了,但实际上由于面临的问题都是根本性的问题,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领域。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全球范围内只有几家日均成交额在十几万美元上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但是长期来看去中心化交易所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了目前区块链产业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交易所的发展历史和盈利模式。从盈利的稳定性和前景来看,毫无疑问,整个行业中最赚钱的就是交易所。但是中心化的交易所一方面违背了区块链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十年来一桩又一桩的丑闻,都在告诉每个投资者。一旦失去监管,中心化的机构根本无法限制住自身的权力。归根结底来看,未来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值得大家关注。
展开

节目列表

加载更多

零壹智库研究报告

2013年至今,零壹智库累计发布超过40部新金融专业书籍、200份专题报告500份数据报告,并为数十家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专业的新金融咨询服务;举办了超过30场行业峰会、20000多业内人士到现场交流,超过40场高端闭门会、1500余位业内高管 和专家参与探讨。零壹智库会员体系将在原有机构会员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个人VIP会员服务,旨在为新金融行业决策者、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业务交流水平和资源开拓的能力。

报告需求或合作请联系: 132-6199-0570 marketing@01caijing.com 报告购买与咨询请微信扫码:



相关推荐

2024年中国大模型发展指数报告(总第3期)
免 费

2024年中国大模型发展指数报告(总第3期)

2024年度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 (总第13期)
免 费

2024年度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 (总第13期)

2024中国金融消费者投诉指数年度报告
免 费

2024中国金融消费者投诉指数年度报告

中国平台经济发展观察(2024)
免 费

中国平台经济发展观察(2024)


耗时 3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