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它包括以下四类:
1、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
2、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一组流动性较差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使这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收益比较稳定并且预计今后仍将稳定,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在此基础上把这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型证券进行发行的过程。
3、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
4、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被认为是互联网企业融资的最佳渠道,通过转让优质资产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京东和蚂蚁模式有何不同?
虽然,看似都是资产证券化,但实际上,京东的白条资产证券化与阿里的小贷资产证券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别。
一是进行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不同。
阿里资产管理计划所对应的都是企业端的小贷资产,而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为个人用户端的白条资产,小而分散,信用优良,因此获得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二是增信模式不同。
阿里的资产管理计划选取的是其旗下另外一家担保公司作为外部增信机构,对30%的基础资产进行担保,同时阿里小贷还对专项资产进行分级发行来获得内部增级。而根据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发行方案,是按照正统资产证券化经济资产与企业信用隔离的原则,原始权益人并没有提供差额补足承诺,优先级债券的评级纯粹依赖白条资产的内部增信。
三是利率不同。
阿里“2015年第一期小额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优先1级的约定收益率为6.38%,而“白条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优先1级的债券最低发行利率仅为5.1%,低于当前市场上同类型产品最低利率,如此低的票面利率,也体现了京东白条基础资产的优秀性。
四是募集规模不同。
此次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总额仅为8亿元,相比2013年阿里50亿元的融资规模显得“胃口不大”。不过白条证券化应该只是京东试水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尝试。
而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京东白条、旅游白条、租房白条等基于消费者的资产之外,京东金融还拥有京保贝、京小贷、动产融资等基于企业端的产品,未来不排除会很快推出针对其他资产的证券化计划。可以想象,整体来看,在资产证券化领域,京东金融未来将逐渐走出一条从C到B的道路,能将其所有涉贷的资产全部证券化。
以上内容来自探路互联网ABS,蚂蚁京东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