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这个矛盾的需求上既有投资人的错误也有平台的问题...我本身是个股民,所以深知高收益伴随的就是高风险....然而P2P平台为了吸引客户疯狂推广,完全忘记了去考察投资人是否能够承受的起,只用高收益去吸引人了
而投资人本身也有问题,一方面贪心企图非常高的收益,一方面居然还期待本息担保...在我看来同时求追这两方面本身就是人性弱点的体现....
本息担保给平台的运营带来了高成本以及高风险,国家法律也从来没有明文规定刚性兑付的合法性,但它却近乎成了每个P2P平台宣传自我时的默认选项,背后推动它的原因只有一个——赢取投资客户
大部分投资客户进入网贷投资市场,最看重的就是高收益,而超过90%的网贷投资客户在投资前,都认为 “本息担保“是吸引性最高的因素
大部分小平台都是采用自身担保的模式,登陆其网站,细心留意会发现它只告诉了我们如何进行赔偿,却对背后的一些法律责任等没有进行详细的解说。而发生坏账时,若该平台的风险准备金并未有足够金额进行赔偿时,投资者的利益就没有了任何保障;纵使平台还有风险准备金,但若平台公司卷路跑人,投资者上诉亦是无路可寻的。而有部分扬言第三方平台担保的的P2P平台,大肆宣传的第三方平台担保,实则担保的是平台自身,并非投资人....
本息担保作为前期P2P网络借贷市场的主要推广方式,它为P2P市场吸引了大量客户,但同时,它也引发了很多弊端,导致了市场的不健康发展。
一方面,它打破了金融市场“收益与风险并存,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的资本市场规律。众所周知,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从未出现过此类如此绝对的字眼。纵使是银行理财产品,对本金也不会有保障之说,投资用户在承受理财产品收益波动的情况下,还必须要承受银行随时破产的风险。而互联网金融长期的本息担保,极易扭曲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作用,引发道德风险,在保持短期稳定的同时,将造成金融效率的下降,市场不能有效进行风险的区分,造成风险累积。
另一方面,此模式对平台本身及第三方担保平台有着极高的资金链要求,使其承受风险过大。本息担保要求风险备用金或担保手续费要大于坏账支出,平台自身的风险备用金和担保手续费皆来源与借款人,加上平台的投资利息极高,利润本身就不多,除去相应的平台营运成本及部分利润,剩余的风险准备金大多并未能达到要求。一旦坏账金额高于风险备用金或担保费,则平台的资金链会断开,导致平台运营危机。所以去担保化才是让平台健康发展的道路。
但是这两方面永远不可能同时获得....投资人或者平台但凡有一方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问题,都能促进网贷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