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一位研究资本市场的会计学教授聊到市场监管,他研究了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和操纵行为。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他有这样的观点:
中国对上市公司是高门槛监管,经营年限、注册资本、收入、利润、公司治理、业务结构等等,然后一审再审,层层过关,才能上市。这是靓女先嫁的思路。或者说,是替投资者选择优秀的公司。
但结果呢,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会计操纵、内幕交易等等丑闻层出不穷。
教授的解释是:如果你设定一个门槛,到了门槛就有利可图,一定会有人想尽办法满足门槛,然后变本加厉地把这些钱赚回来。
所以资本市场改革的路径是:轻门槛,松管制,强监管,市场约束。轻门槛松管制体现在新三板降低上市门槛、注册制减少审批等方面,强监管体现在退市制度建设、增加违规成本、强化市场禁入制度等。
p2p的到底是要强化“管制”,还是强化“监管”呢?有时候,我们就是错把“管制”当作“监管”来用了。
5000万门槛是高是低,难以评判,这个也没有什么公允价。但是p2p的监管,也可以从证券市场的监管得失中获得教益。
看了一些报道,大致上有这些说法:
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朱明春:
目前我国85%的P2P平台都没有达到5000万元的注册资本金,而实缴资本要达到5000万的话,恐怕有九成平台将不达标。监管政策一般不会对不达标平台一刀切,依旧会给平台设立一个整改期限,给予其一个缓冲期。而且P2P与银行进行存管合作,银行在法律文件上不会保证P2P绝对安全,但在普通投资人看来,这也是一种增信宣传,银行存管会对P2P安全系数形成隐形背书,投资人投资P2P的风险也会比现在减少很多
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瀚:
需要各平台在科技研发、系统维护方面加大投入,运营成本将大幅增加。实缴资本门槛也将淘汰一批实力较弱的P2P平台。P2P行业洗牌趋势将越发明显,但这也促进了规范化发展。
积木盒子首席风险官谢群:
银行来存管P2P资金,对投资人来说增加了安全系数,同时由于银行天生比较保守,会要求资金路径合理、合规,对不规范平台来说增加了成本,加快了行业洗牌效应;不过,这也会过滤出去一些较新的小平台,不利于创新和竞争。
金信网创始人安丹方:
监管应该适度,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监管政策“松”可能比“强”效果更好。在竞争中,市场自然会优胜劣汰,形成行业自律,而一旦进行“强”监管,很有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倒闭跑路,引发行业风险。
理财范CEO申磊:
之前P2P行业的发展过于野蛮,一度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整个行业发展不利。严厉的监管一开始肯定会引起行业的动荡,但对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尤其是投资人资金安全的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真的是不是5000万,估计要等公布之后才晓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