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股权众筹资深只看不玩专家,贡献给大家几个小秘诀:
1. 看平台是什么人开的,如果平台就是投资机构开的,而且基本上每个项目都是这个投资机构或者平台的投资基金领投的,那就可以跟着玩玩,毕竟这类平台主要考核的不是交易量,而是自身的投资业绩呀。
2. 看项目是谁领投的,如果不是投资机构开的,是专门撮合项目的,那一定要认准领投人,选择大牌领投人领投的项目,他不会轻易用自己的信誉开玩笑的。
3. 以上都是错的。
真正降低风险没有捷径,就像玩股票一样,多看、多学、多尝试、多失败,如果适合干这个,慢慢就会有感觉。
要看的东西简单来说有:团队背景、产品规划、行业状况、商业模式、市场空间……,从头开始,慢慢迈向股权众筹玩家之路吧。
先说这么多,出发啦,即使我失败,也会有人代替的!
股权众筹平台大部分是不参与到资金流通的,投资人直接将款项打进新成立的合伙企业或第三方支付平台,所以股权众筹平台本身是很难涉及资金安全问题,股权众筹主要的风险在于项目的高失败率。
选择项目,项目本身的质量要求自不必说,优秀的创始团队、有效的商业模式等等,都是项目成败的核心要素。除了项目自身的因素之外呢?
一来建议选择由专业投资机构或专业天使投资人领投的项目,这些项目有专业人士背书,项目本身的质量自然要更优质;而且专业投资机构还能提供更多资源,甚至可能形成投资生态体系,为每一个其所投资的项目提供诸多帮助,这让项目成活的几率大大提升。
二来建议分散投资,这是很多人都提到的,用对冲降低风险,比较好理解。
三来,如果平台提供了筹后管理这样的功能,对投资人在投后跟进项目信息乃至资金退出都是更有保障的,云筹就通过筹后管理帮助投资人实现了资金退出,获得数倍的收益,筹后管理还能够随时对接项目方需求,发挥股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项目成活率。
凌波丽说了很多,但是感觉藏着掖着的东西更多,哈哈!
股权投资真不是一般人能够玩转的,如果你承受不了“10投9败”的损失,建议别玩了。目前市场上有那么多的专业风险投资机构,有大把的钞票,有资深的团队,有全方位的尽调……其投资失败率基本上都在90%以上,何况我们这些小白投资者?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是风险投资,10投1成”也往往能够覆盖失败的风险。
回到话题上来,还是要尽量选择那些有投资经验(不是靠吹,要自己去了解),有真正知名投资人入驻(很多平台都是摆设),注重投资前中后期沟通和管理的平台。有条件的话,尽量参加路演活动,通过线下渠道面对面地和项目团队沟通,做足功课。
想赚钱,没那么简单,加强学习吧,或者多些经历!投完后,如果不是领投,该干嘛干嘛,不要总是惦记着那点钱一个月能翻几倍。
1、选择有影响力和资源的平台:
一些在业内有品牌影响力和流量优势的平台可以为创业项目提供信用背书,并增加项目的影响力和曝光度,更有机会和渠道获得优质项目。而一些成立时间比较久,在股权众筹概念提出前,就从事创业项目股权融资服务的平台,也通过投资人的培养,积累了吸引优质项目的基础。最后,一些有集团投资背景的平台,会有一些内推的优质项目。
2、平台的注册和认证门槛:为了保障股权投资的风险可控,多数平台针对投资人设定了一系列进入门槛,一般涵盖了高净值人群,有相关投资经验人群和有相关行业经验这三类人群。一些平台的门槛比较高,如天使汇主要针对投资机构的专业人士和互联网、新兴科技行业高管。京东东家对于普通投资者的认证门槛也在30W年收入以上。但也有一些平台目前的认证门槛较低,仅需要进行个人身份认证,如大家投和众筹网。
3、平台获取项目的渠道:前面提到在股权众筹发展初期,纯粹互联网提交项目的方式不成熟,多数平台都通过各种传统渠道寻找项目。而事实证明,从传统渠道获取的项目比较优质,成功率较高。投资者在投项目前,最好能通过路演交流,确认所投项目的项目来源。
4、平台对项目的审核程度:平台对风控的把控力不同。在项目审核方面,有的平台仅作初步审核和项目包装,不对项目的尽职调研做审核,项目风险基本由投资人承担,建议有专业投资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投资人关注;而对项目进行重度管控的平台则具有更明显的信用平台属性,但这类平台的区别也很大。有的平台和机构的合作关系紧密,项目大多数由传统风投机构推荐,项目质量有一定保障;有的平台会派出推荐外部的评估机构和内部的投资经理为项目做尽职调研,还有平台虽然将尽职调研交给投资人,但会对尽调的结果进行审核与评估。不管是哪一种审核形式,投资人都要多和投资经理与领投人交流,了解平台对项目的审核程度,尽量减少风险。
5、投资人权利:不少投资人很关注股权众筹之后对企业的参与度。目前无论是代持模式还是有限合伙公司模式,都对跟投人对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做出了一定的限制。一般领投人会有一定权利代表投资人利益的持股平台GP将出任项目公司的董事,而跟投人平时只能通过领投人向公司反馈自己的建议,只有在合同规定的信息披露时间内才能和公司管理层进行交流。投资人需要重点关注平台和投资协议相关规定的信息披露的内容,尤其是信息披露的时间、周期和具体内容等。
6、平台投后管理的控制力:部分平台的业务定位为信息平台,主要为撮合投融资双方的交易达成,对投后除了协助投资人进行工商变更外,基本坚持不干预的立场,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私募的小圈子内的股权众筹,投资人数有限且专业性高,项目质量和创业者信用有一定保障,投资人不愿花过多精力干预企业投后管理;而更多平台通过和项目方签订信息披露协议,或者直接入股,以项目方股东的身份,直接要求行使股东权利,要求和监督项目方的信息披露的具体执行,监督管理层是否尽勤勉义务、其资金运用是否合理、公司盈利能力是否增强等等方面。一旦项目方违规违法,平台可采用投资者公告警示,封号等手段,或者在对簿公堂时候提供法律支持。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无行业经验的普通投资者。
7、投资协议:
一些项目在投资协议中,约定了一些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条款,如强制回购权,反稀释条款,优先清算权。另外也有一些限制投资人权益的条款,如强制随售权等。一般只有实力强大的项目才敢于同投资者签订如强制回购权这样的对赌条款。
8、投后服务
目前股权众筹平台对投后服务的介入不多,除了一些有流量和业务优势的平台可以利用已有资源帮助项目对接营销、供应商以及销售渠道外,大多数平台在投后阶段难以提供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服务。目前主要平台的投后服务多为下一轮融资对接。平台在融资对接上投入的力量,相关资源和能力对项目成功退出有着很大作用。
9、领投人以及其背后权利
选择一个靠谱的领投人十分关键,可以为项目提供信用背书,尽职调研和投后管理。但是要注意,领投人除了应得的投资回报和奖励外,是否在投资协议上规定要获得和普通跟投人相比得到优先清算权和优先回购权等权利。一般来讲,领投人和跟投人同股同权才是比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