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进入3.0时代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鲍忠铁 日期:2014年06月18日    【字体:

  本文为作者《银行3.0时代》系列文章第一篇

  商业银行在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压力下即将进入3.0时代。3.0时代的银行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用户的成熟壮大、社会财富话语权的转移、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到来等都为银行3.0模式提供了发展前提条件。
 
  在调侃银行3.0时代前,先聊一聊银行的1.0和2.0时代。这个定义仅仅用于调侃,各位看官千万不要太认真。
 
  银行1.0年代
 
  98年左右中国通过房改、国企改革、大学生自由择业开始了经济转型,感谢朱总理,让中国经济站在了腾飞的起点。因此98年以前的银行应该属于银行1.0年代,银行主要承担社会职能,不作为商业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仅仅是帮助国家管好金融市场,集中社会财富为政府和国有企业服务。那个时候,毕业加入银行的员工,都要填写中央组织部的干部档案,绝对高大上的工作,银行里领导不需要懂业务,不需要为企业创造最大,只要根正苗红即可,银行里充满了作为业务领导的退伍军官,绝对是外行领导内行。
 
  银行的2.0年代
 
  98年到2012年中国的经济迎来了高速稳定的增长,加入了WTO,举办了奥运会。房地产、外贸、基础建设投资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国轻而易举地从GDP一万亿美金(世界排名第六)跃升到9万亿美金(全球排名第二)。这是商业银行金融2.0时代,其不良资产被国家买单,轻装上阵,上市融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回归商业银行本质。借助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参与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基础建设、开发区建设、房地产发展当中去,利用3个点左右的利息差,快速致富。此时银行集中了老百姓的财富,支持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和政府利用较低利息的贷款,以及不断提升的资源价格(土地、房产、能源等),出口贸易扩大等迅速提升了中国的GDP总量,成就了世界经济的神话。虽然中国银行也体现为纯粹的商业银行的特征,但是在仍然含有计划经济、国有经济体制的基因,并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仍沿袭了部分1.0的特征,承担了部分的国家财政职能。
 
  银行的3.0究竟如何定义,为何要提出银行3.0的定义,何为银行3.0的特征?、
 
  我们先从目前的科技谈起。互联网的出现,就象造纸术传到欧洲一样,信息不对称被快速打破,传统的社会生活被网络社区影响,人们的思考和习惯将迅速被外界影响,体验消费、口碑消费、数据营销、个性标签等都表现出同过往商业行为不同的特点。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可以归结于消费的选择权在从厂商和商家转向消费者。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世界是平的,未来更意味着世界的某些业态将是大众选择出来的,商业规则制定者将属于消费者自己。商业模式将源于消费者的群体行为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并可能加快世界的升级换代。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三大热点在最近3年影响了世界的很多商业行为。目前单体芯片的计算能力正在打破摩尔定律,几年内一颗米粒大小的芯片的计算能力将同一个成人大脑一样,电影Matrix里面对未来世界的设想可用会快速实现,正如K.K所说技术将成为另外一个生命体出现,并将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回到银行的3.0的定义,个人认为银行的3.0的定义十分简单,其就是银行参与到价值创造的整个生命周期,作为一个价值创造、传递、消费过程中的推动器。如果将银行的商业收益比喻成果实,用户就是培育果实的土壤,科技是滋润土壤的水,数据作为长出果实的种子,外部监管和风险管理是阳光。过去科学家和航海家创造了世界繁荣,今天需要其他的因素加入,那就是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为何要定义商业银行3.0,它和目前的商业银行经营方式有何不同?
 
  银行的3.0需求来源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互联网技术发展、企业和个人金融知识的普及、互联网企业的跨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社会消费主体年龄的变化,财富拥有和决策者的变化等。简单的说原有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已无法保证其可以保持过去10年发展的速度,也无法保证银行商业模式不被正在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打败,无法满足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无法适应即将到来的下一代消费者和政府经济发展的诉求。
 
  银行的3.0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社区银行、直销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银行3.0而是一种基于未来消费群体和消费者习惯、企业金融需求、全新的风险管理模式、降低价值产生和传递过程中的金融成本,减少金融交易的中间环节,将金融产品的选择权直接交给客户的一种商业模式。银行3.0面对的客户(目前戏称为屌丝客户,其实80%具有高学历的社会精英)是未来社会消费主体、企业管理主体、未来社会财富拥有的主体。可以认为是未来中国3亿的中产阶级和社会中坚力量(70,80,90年代的人)。银行3.0模式借鉴了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方式,也部分体现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银行3.0模式的主要几个特征
 
  ·用户为王,信息和数据为王,金融产品选择权交给客户
 
  用户是银行利润来源的金矿,未来商业银行,谁赢得了用户谁就赢得的市场。用户为王体现为用户基数的巨大、覆盖全面、结构复杂、金融需求活跃。银行的利润多少来源于对此金矿了解、开发、利用的程度。银行金融产品是基于客户金融需求开发的、应该是开放的。目前银行产品90%之上都是相同的,很多银行之间产品复制很快。领先的银行强调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交易环节创新等等。但是主要还是围绕银行已有的产品和流程进行一些改良,从交易成本、交易时间、交易便捷性入手提高用户体验。
 
  用户为王强调银行同用户建立起信任关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来设计产品。从用户生命周期来看,银行产品应该包含用户不同人生阶段需要的产品,包含不同类型的产品,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从一个人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创业阶段,职业发展初级阶段,家庭建立阶段,职业稳定阶段,家庭理财阶段,养老退休阶段等入手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同样对于占有银行利润80%的企业客户,也需要银行基于企业不同阶段来开发设计产品。简单地说银行的用户需求是金融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一个平衡点。
 
  用户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是设计金融产品的一个出发点,银行是一个企业,其不可避免地需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价值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挖掘分析是银行客户行为和金融需求的基础。通过对银行客户日常商业银行以及金融行为的数据采集,分析用户行为,发现金融需求,实施有效风险管理,建立全新的风险评估方式,有助于金融产品的快速设计,定向推广,降低产品成本,有效风险控制,短时间赚取最大利润。
 
  银行3.0时代,银行将提供一个灵活的产品配置模式,让用户可以基于自己人生阶段、企业发展阶段、风险偏好、短期金融需求、长期金融需求等自身选择银行产品,主动配置金融资产。金融产品的选择权归属于用户后,将会大大增加客户的粘稠度,让用户参与银行产品设计,为银行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数据,形成良性循环来帮助银行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简单一句话银行不再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而是用户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智能网点将代替人工网点
 
  直销银行和社区银行不适应中国市场,直销银行仅仅是网上银行的一种衍生,在网上银行业务逐步完善后,直销银行将会被代替。社区银行也不适应中国社会,中国是个人口聚集性社会,人们都集中在城市了某些区域工作生活,不像美国的社区社会,居民分散居住在不同的社区。
 
  银行的利润最大化,无外乎交易资金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资金Margin。在Magin不变的前提下在提高交易量、降低交易成本。
 
  网点的柜台是银行直接面对客户的渠道,由于风险管理和监管需要,网点在银行扩展客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可以了解到银行网点的单个客户和单笔交易的成本是智能网点的十倍左右,效率是三分之一,重复沟通将会降低客户体验。智能网点不但运营成本低,其可以有效提高客户体验,提高效率,同时数据易于采集,升级简单等特点。
 
  更为重要的一点,智能网点强调监管创新,通过技术使远程开户成为可能,通过实时互动视频技术,基于统一的征信平台,将网上开户变为现实。智能网点将会依据有价值的数据提供各类银行产品和产品创新。
 
  ·统一征信平台的出现,每个个体都有一份动态的信用标签
 
  商品从创造价值和传递过程产生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经济发展这台机器的效率提升完全取决于资本流动速度。目前制约社会资本流动速度和效率的一个障碍是没有覆盖全面的个人或企业的征信平台。人行的征信系统覆盖的风险场景不全,并局限于银行内部,因此不利于涉及到资金流的行业使用。
 
  因此,在银行3.0时代,银行建立起一个覆盖全面的征信平台,每个人都有一个信用标签,其有利于个体的快速金融需求,同时也可以加快资金流。简单的说,让每个个体包括企业都有一个信用评分,帮助银行快速识别风险,及时提供金融服务;其应该是动态的,不断依据个人的金融行为进行更新的;至少覆盖银行借贷记录,互联网金融企业借贷记录,小贷公司、担保机构、典当行等涉及个人金融信用的领域,可能包含网上消费行为和其他消费行为等。一旦此平台成熟,每个个体都回拥有一个信用标签(信用分数),可以依据此标签享受快速便捷地金融服务。
 
  由于时间有限,未来将会继续研究银行3.0的具体商业模式,银行3.0实现的阶段和方式。未来银行技术平台建设。
 

标签: 银行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