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财满岁 流动性风险已现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郭铁亮 日期:2014年06月05日    【字体:

互联网理财满岁 流动性风险已现

  2013年6月5日,支付宝宣布将推出余额宝;当月17日,余额宝正式上线,拉开了互联网理财大幕,亦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如今,一年过去了,以余额宝为代表互联网理财流动性风险日益凸显,负债管理变得越来越迫切。
 
  一、流动性风险已经显现

  余额宝的上线正值银行间市场资金趋紧之际,关于互联网理财推高银行间资金成本的讨论甚嚣尘上。从逻辑上讲,互联网理财让银行存款搬家,造成法定准备金降低,而资金并未流出银行间,事实上降低了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成本,反而抽了实体资金供给的血。
 
  转眼互联网理财马上足岁,资金面今非昔比,关于其造成流动性风险的论点已鲜有提及。但在一片宽松的货币环境中,互联网理财的“原罪”却不期而至。
 
  互联网理财基本上具有随存随取的特点,负债端具有不稳定性。因此,互联网理财的资产配置集中于流动性极佳的同业存款。
 
  2014年开始,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宽松对互联网理财构成严重的杀伤。然而与飞速下降的同业存款利率相比,以余额宝和财富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收益率下滑滞后且缓慢,说明为了维持吸引力,资产的期限结构被拉长。互联网理财从银行间市场资金的单向供给方向需求方滑动。
 
  流动性风险已经显现。
 
  二、从“钱荒”看互联网理财的流动性风险
 
  2013年两次“钱荒”的教训具有警示作用。
 
  出于揽存的目的,每个季月银行理财会大量到期回表。在理财产品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情况下,理财回表依赖自营账户和理财账户之间的资金交易。在机构内账户间交易被禁止后,大量资金只能从银行间市场获取,资金需求被迅速放大,造成了商业银行超储率稳定背景下的“钱荒”怪相。
 
  从资金需求角度看,尽管大多互联网理财没有到期日的集中安排,但是市场热点产品转换很快,加之投资者信任程度不够,资金极易大进大出,互联网理财的集中兑付风险是比较突出的。随着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规模的不断膨胀,其在银行间市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一旦发生集中兑付产生的巨大资金需求会让银行间市场实质性承压。
 
  从资金供给角度看,尽管目前已经发生过的兑付小高峰都通过合作金融机构自有资金垫付安全度过,但是自有资金保障程度毕竟较低,考虑到大量良萎不齐金融机构的进入更是如此,资金集中兑付的外部依赖程度较高。
 
  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理财的内部期限错配具有较强的负外部性,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再现银行间市场的“钱荒”一幕。
 
  三、通过负债管理带动资产管理
 
  尽管流动性风险虎视眈眈,但为了避免过早被抛出历史舞台,互联网理财的收益率已经易上难下。眼下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走低,呼之欲出的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新规必将进一步收窄监管套利空间。在这种背景下,将资产配置从银行间市场搬出转向实体融资市场已属不得已而为之。
 
  资产结构的调整在流动性风险的作用下对负债结构调整进行倒逼,通过负债管理带动资产管理方是可持续的路径。
 
  百度、新浪等公司已经通过设置封闭期迈出了负债管理的第一步,P2P网贷也通过过手型和固定期限型产品对负债现金流规划进行了很好的探索,都证明了稍长期限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具有市场接受度。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拉长负债期限,强化到期日管理,通过增强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度完成互联网理财从类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的过渡。

标签: 余额宝 理财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