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约束第三方支付 利好NFC移动支付
近日,央行下发关于暂停支付宝、财付通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的意见。对此我们认为,央行推出一系列组合拳规范互联网金融的主旨在于维护金融安全,稳字当先。
当前移动支付领域面临巨大的技术隐患,而金融安全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体系失稳,将无法抵御或化解国内外各种冲击,并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甚至政治危机,因此,维护金融安全直接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大局稳定,不容忽视。
央行出手旨在维护金融安全
目前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随着打车、红包、余额宝等应用,用户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但便捷之余伴随隐患滋生:下载移动手机端APP携带病毒,使用手机支付遭窃取财产,办理手机APP支付宝接口门槛低等等。为此2014年央视“3·15”晚会提示用户注意网银支付风险,一旦用户扫到恶意二维码感染病毒,身份证号码、验证码等所有信息将被网银神偷轻松获取。
近日,奇虎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中国移动支付安全报告》显示,移动支付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购物及支付类木马往往会使用一些最新的攻击技术和攻击方法,防范难度较大,二维码木马钓鱼诈骗和电子密码器升级诈骗等是目前针对移动支付流行的典型网络骗术。
而根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发布的《2013年手机安全报告》显示,2013年新增手机病毒包数是2012年的4.47倍,腾讯手机管家用户举报垃圾短信有7.39亿条,达2012年总量的2.4倍,报告称,手机支付类病毒猛增,对网络金融行业造成威胁。
便捷与安全始终是一个矛盾体,极大的便捷一般伴随着较低的安全性。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安全和便捷的天平上,过分倾向于便捷,给安全留下了太大的漏洞。我们认为,央行此次暂停二维码线下支付及下发第三方支付规范意见稿,态度十分明确,是将金融安全放在首位,防患于未然,有利于行业长远的健康发展。
NFC安全与便捷俱佳发展前景看好
我们把移动支付主要参与方划分为: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金融系,以移动通信公司为代表的运营商系,以及腾讯、阿里引领的互联网系。随着近日央行暂停支付宝、财付通等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业务,下发《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意见征求稿,移动支付市场“唯快不破”的互联网系发展将受到显著限制,步伐稳健的金融系与运营商系将获得发展移动支付的良机。NFC作为国际通用移动支付技术手段,也符合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的国家移动支付标准,因其安全与便捷俱佳,获得金融系与运营商系的认可。
银行、银联、运营商合作模式确定,NFC推进有望加速。针对NFC移动支付,国内金融系及运营商系已经逐渐形成了初步的合作模式:运营商负责定制拥有支付功能的NFC-SIM卡及手机终端,负责在电信客户中的试用和推广,而银联和银行负责在银行客户中推广支付功能的NFC-SIM卡,负责POS机的非接触式改造。
目前,三方就移动支付收益的分配也达成一致:银行及银联延续传统POS机时代发卡行、收单行及跨行手续费的分成比例,而运营商未来或将对移动支付平台上的银行及特约商户收取一定比例的租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面对互联网系的咄咄逼人,金融系及运营商系合作意愿将显著加强,NFC有望迎来大发展。
个人认为:
移动支付的渠道之争主要在银行、银联、运营商一方和支付宝、微信等线上第三方支付为另一方而展开。传统金融一方所进行的是近场支付,通过已有的线下收单pos进行升级改造,以实现和手机端的 NFC支付功能匹配。和已有的收单流程基本上大同小异,银联仍然是唯一的清算方,不同的是移动支付把移动运营商加了进来,也要瓜分部分利益。
线上的移动第三方支付,主要是阿里和腾讯,目前的主要模式是虚拟的账号服务,通过二维码和声波支付等方式,实现用户和商户之间的直接支付,在第三方支付的底层架构上可以实现剥离银联利益的直连。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这种摆脱中间清算方的线下移动支付方式必然会招致银联的反击。
和线上第三方支付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不同,线上业务仍然是银联和银行的禁地,即便是支付宝之前力图发行更多的线下pos这种模式雷同的业务,也必须和银联的入口对接,最后还是迫于压力而叫停。对于移动支付这种直接和传统线下收单业务相竞争的创新模式而言,其实是用线上支付的模式移植到了线下,这种线下的移动+线上支付彻底改变了现在线下的收单规则。
也正因为如此,银联早在去年就发文试图整合所有的支付渠道,因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也是一种策略选择。
日前,央行叫停支付宝、微信的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业务,虽说主要理由是支付的安全问题和材料报备上的合规问题,但对于银联利益的考虑也在所难免。线下收单业务市场的复杂程度远胜于线上,即便是第三方支付在支付技术成熟,政策窗口打开的情况下,也会遭遇各种杀手锏。
这次是叫停二维码支付,理由是安全,下次又会是什么理由呢?线上第三方支付要攻占线下市场,主要的问题是这么几个:1、支付流程的标准化、安全 2、线下商户的拓展,包括移动支付设备的商家标准和客户标准 3、获得政策的生存空间,为线下移动+虚拟账号支付提供合法性。
目前来看,第三方支付进入线下市场,长期的政策利好值得憧憬,但需考虑如何打破线下已有的复杂利益链条,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标签: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