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鸿:互联网金融的变与不变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许维鸿 日期:2014年03月13日    【字体:

许维鸿:互联网金融的变与不变
 
  经过一年多的沸沸扬扬,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一定会颠覆现有的中国金融秩序。当然,这种颠覆并不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颠覆性,而是由于现有中国金融秩序中不合理的基因。这也就是为什么金融“砖家”批评,余额宝不过是网上卖货币基金,根本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
 
  诚然,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概念从一出生,就基本上是处于被热炒的状态,各路觊觎金融业丰厚利润的诸侯,在IT专家的带领下,不惜挑战金融权威,都想从金融“暴利”中分一杯羹。于是乎,自以为在做颠覆性事业的IT专家,前呼后拥地开发各种电子金融平台软件、开设各种P2P网站,试图复制余额宝一夜暴富的神话。其结果当然也是必然的,真心信任互联网信用链的创业者纷纷亏光跑路,剩下的都是传统小贷公司的换汤不换药。
 
  过去一个多月来,在很多互联网金融拥趸者攻击金融砖家“呼吁取缔余额宝”是既得利益阶层的时候,我们不禁想反问,这些拥趸者是否真懂金融呢?是否明白金融行业的利润从何而来呢?真到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什么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什么又是不变的呢?
 
  先说说不应该变的吧!我觉得互联网金融也是金融,其盈利的核心在于金融风险的定价能力——银行之所以盈利,其根本在于“交易”风险,通过对货币和金融资产的买卖盈利。专业术语叫:买方业务实现利润!国内的商业银行还处于“钱庄”阶段,在现阶段并没有太多的风险交易业务,利润主要来自于存贷款息差收入,而且政府通过立法对其利润空间进行保护,造成了国内多方面的不满。
 
  最大的不满来自中国民间的市场派!官办金融的最大缺陷在于风险厌恶,也就是不愿意去把资金贷款给没有政府信誉担保的小微企业,造成了广大私有部门的金融服务明显不足。于是,过去五年间中国的民间金融体系发展迅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监管机构也试图通过发放小贷公司、农村商业银行等牌照,“阳光化”这些影子银行,可惜官办金融的阻力使得民间金融市场一直难以挺直腰杆,被迫介入房地产泡沫以寻求解脱。恰逢此时,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宛如一股春风,让民间银行家看到了阳光化的希望!
 
  但是,民间金融体系的合理性,在于发放信贷者“了解客户”,也就是互联网金融热捧的社区银行概念,而这一点恰恰又和所谓的“大数据”甄别贷款客户的互联网技术背道而驰。因此,将现有业务通过互联网化,解决金融牌照的民间银行类组织,并非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而是二十年前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铺开的“金融电子化”的延续。这也就是为什么国有大型银行并不在意今天IT界的金融亢奋,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刚刚涉及网络支付安全等技术问题,是他们过去十年来一直在巨量投入的领域。
 
  那么,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到底改变了什么呢?我觉得已经发生的、以及未来将要发生的改变,都是深刻的,或者套用互联网金融拥趸者的词汇——具有“颠覆性”的。
 
  首先,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在中国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节奏,余额宝的成功就基于此。余额宝有些像活期储蓄产品的团购,是互联网把这些零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又不需要像现有的商业银行一样开物理网点儿、做海量广告、雇优秀销售人员。其实,商场购物中心一直是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和低成本资金来源,淘宝无外乎就是网上的大商场、巨型购物中心而已。
 
  其次,互联网技术深刻地缩短了融资方和投资方的距离,加速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混业经营节奏。现在,连技术专家都开始讨论,余额宝6%的预期收益合理性问题了,这真是比任何投资者教育都要管用的宣传。其实,在中国金融市场上销售的各类理财产品,宣传自己10%、15%收益的,又何止千万呢?通过信托、项目融资等批发银行投资手段,利用的却是零售银行的融资方资源,这不就是混业经营的模式么?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混业化”被社会发现,互联网功不可没。
 
  最后,互联网技术颠覆了金融机构风险管控不足的安稳,加速了不同风险评级下中国收益率曲线的形成。由于官办、垄断金融,金融机构间都有着“国有兜底”的潜规则,自然不会投入“大钱”去构建现代金融的风险评估体系。如今各大主流金融机构的合规部门和风控部门,都是拿着监管部门的各类条文来审查业务的技术性风险。其实,正如前文讲到的,金融机构的最大风险来自于金融市场风险、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和各类资产的流动性风险。不同信用评级和代偿期限的金融资产,都需要金融机构能有独立自主的定价能力,用专业术语叫做形成“久期”概念下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而发现不合理的价值洼地,通过买方业务“做多”或“做空”牟取利润。
 
  总之,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就在于通过价值洼地的准确判断,利用显著降低的交易成本,把投资方和融资方尽可能地对接,真正实现金融概念上的“直接融资”。监管机构和金融中介的责任在于构筑交易平台和制定游戏规则,通过类似于存款保证金制度的金融保险安排,鼓励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市场化!若真如此,互联网巨头如腾讯、阿里巴巴进入金融领域,其和传统金融巨头的竞争,也许还没有真正开始。

标签: 互联网金融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