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地看比特币和《比特币》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柏亮 日期:2014年01月07日    【字体:

淳朴地看比特币和《比特币》

比特币在中国最受争议的时候,《比特币》出版了。拨开纷扰,我们可以思考一些淳朴的问题。

比特币作为一种"币",跟其他的"币"一样,首先要解决的是支付问题。它首先是一种支付手段,但与传统的工具形态又不一样--它没有介质,完全诞生于互联网和信任。

事实上比特币并不是一种"币",它是一个总账本,记录了每个参与者的交易和财富。

就传统意义讲,"货币"在解决人类支付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在中心化的货币中,货币发行数量不受控制,尤其是进入国家垄断货币时代,肆意发行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是剥夺普通人财富的最大凶器。而在去中心化货币(几乎只能是电子货币)以往的实践中,货币伪造和双重支付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中本聪",比特币的发明者,在其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开宗明义地表示,比特币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的:通过比特币这样的方式,增加了节点支持该网络的激励,并在没有中央集权机构发行货币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将电子货币分配到流通领域的一种方法。同时它也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解决了货币的伪造和双重支付问题。

这些淳朴的想法,建立在一个更加淳朴的理念基础上:个体(peer)维护支付结算网络,即帐本的有效运行,获得一定回报,且维护系统的回报大于损害系统的收益。一种无组织(没有中心管理机构)有秩序的社会生态就这样诞生了。而在无组织的陌生人网络中建立秩序,比特币用的是一套复杂的算法--使它很酷很神秘。

比特币生于人世间,也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货币的命运,因为它也具备了支付、定价和储存的功能。能定价也就意味着被定价。

比特币的价格就像它的精巧设计一样,成为传奇。短短四年间,从一文不名,到1200美元一枚。尤其是在最近一两个月,随着大众对比特币的模糊认知、主要国家政府和央行对比特币的态度不一、中国土豪进场等等因素,比特币狂涨狂跌。

在中国,央行等五部委的一纸通知,使比特币价格进入激烈拉锯状态。五部委果断地否定了比特币作为"货币"的支付结算资格,同时明确地承认了比特币作为"商品"的自由交易权利。看空者视为打击,看多者视为宽容。

其实,只要比特币作为商品(无论是被定义为特定的虚拟商品,还是普通商品),就无法抹煞它的货币功能,任何交易,都是双方互为对方定价,互为支付中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万万千千的并不特殊的商品充当过"货币",只是最终筛选出一些"特殊商品"成了"货币"。在垄断货币时代,宣称别的商品"不应也不能成为"货币,是有特殊权力做后盾的,近乎傲慢;但又承认其作为自由交易的商品"身份",不算过分。

不过,中国央行很快又以非公开的方式切断了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向比特币交易网站的充值通道,让市场认清了央行对比特币的严厉态度。

比特币作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思想和加密技术基础上的账本系统,它是否具有货币功能,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具有货币功能,核心因素是它能为人们的支付结算、定价储藏解决多少问题,与同类"商品"相比具有多大的竞争力,是竞争的结果,而不是政府的定性和承认与否。而价升价跌、潮涨潮落,于我何有哉。

《比特币》跟比特币一样,是一个淳朴的作品。它只是平静地,尽量准确地去了解比特币的简短历史和看起来非常复杂的技术,顺带让我们了解互联网的开源思想和加密技术如何在去中心无组织的陌生人之间建立坚固的秩序。还有,它对比特币未来的想象,并不只是基于想象,而是基于对比特币的淳朴理解和合理推演。

《比特币》不是炒币指南,我们愿意把它当作一本简明的思想说明书,并附上作者的思考痕迹和思维锻炼。

(作者供职于零壹财经)

标签: 互联网 金融 支付 比特币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