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也来玩P2P,目标真的是下一个陆金所吗?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秋源俊二 日期:2015年06月10日    【字体:

郭广昌也来玩P2P,剑指陆金所
 
  昨天(6月8日——编者注)下午些时候,有消息称,复星将于六月底开始P2P平台,目标是现在的陆金所。这一天,等了很久,这个男人——郭广昌,终于忍不住动手了,正式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
 
  关注复星互金动向很久了,这里笔者将深度挖掘解剖复星进军互金的商业逻辑以及背后的博弈。
 
  复星此前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
 
  复星在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主要分为三类:
 
  与好基友马云的基情投资
 
  在2010年,郭广昌就和好基友马云,一起设立了阿里小贷。互联网小贷公司的成立,使复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当时的蚂蚁金服,可远非今日的蚂蚁金服。甚至一度郭广昌为马云的余额宝信用背书。
 
  五月底刚刚成立的网商银行,大家也可以看到复星的身影,持股为25%,仅次于阿里的30%。
 
  在金融领域,随处都是可见的马云和郭广昌的合作投资。
 
  单独的投资
 
  去年9月1号,进行了对随手记账APP随手记的千万美元B轮投资,本轮投资由复星集团旗下昆仲资本领投,随手记的A轮投资者红杉资本进一步追加投资。
 
  随手记坐拥1.2亿用户,这笔投资是对互联网金融流量入口的投资,不可谓不高瞻远瞩啊!
 
  自设平台
 
  今年4月8日,复星控股的上海豫园商城发布公告称,宣称拟投资参股设立广州复星云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互联网特色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豫园商城出资32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6%,而其余四家合伙人同为复星旗下子公司。
 
  也就是说,通过参与阿里小贷的建设,和为马云余额宝信用背书,复星完成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最初的积累;
 
  通过对随手记APP的投资,完成了互联网金融入口的建设;
 
  最护就是今年四月初完成互联网特色小贷公司的建立;
 
  今天也就爆出了新闻,六月底,完成P2P平台的建设,平台正式上线。
 
  目前对于关于复星玩P2P一般人的认识
 
  复星进军P2P界,那篇文章表达的是复星使未来和平安的陆金所竞争;当然有人也和笔者交流道,说复星不是搞产业链投资,估计是玩产业链金融。
 
  笔者认为,这两种解读度欠缺考虑,下面深度挖掘一下。
 
  下一个陆金所传闻
 
  这个版本,咋看上去,十分有道理,稍微顺着分析一下:
 
  1、复星产业投资,资产缺乏流动性
  2、复星的保险业资产,也缺乏流动性
  3、复星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集团,与平安集团类似
  4、都在上海,自然目标定位在“远东非标资产交易中心”
 
  这么分析,感觉好有道理,竟无法反驳啊。但仔细深思,有以下疑点:
 
  1)、时间不对,发力过晚
 
  作为郭广昌这种商界顶尖精英,而且是玩金融等投资的,为什么时间加入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么晚 ,要知道,陆金所2011年就开始了。再怎么次,复星也不可能今天才动手啊,难道是战略疏忽,这个笔者认为不太可能
 
  2)、基因不对
 
  复星集团一直都是号称”东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就是说,它们的定位是长久的价值增值,通过资产增值来完成目标,而关键点不在于资产的流动性。
 
  这个和平安的基因有区别。平安是金融集团,而复星本质是一个价值投资公司,两者诉求是截然不同的。
 
  3)、打不过陆金所已
 
  现在,陆金所,羽翼已丰,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非标资产交易中心“;复星再去同城和平安竞争,这不是搞笑啊。
 
  笔者认为,以郭的智慧,不至于笨到这种地步吧。
 
  说复星想复制陆金所,这不是典型的想当然吗?
 
  供应链模式
 
  当然,这会也有很多人的解读为类似产业链金融。
 
  最好理解的例子,比郭广昌年长一点的,曾经的中国首富——刘永好旗下的希望金融,依托新希望集团,在农业饲料方面,展开供应链金融。
 
  查一查复星控股的公司,大家或许会有以下发现:
 
  “海矿+金融+互联网矿石交易平台+物流”;
 
  “南钢+金融+互联网钢材交易平台+物流”;
 
  “豫园黄金+金融+互联网黄金交易平台”;
 
  “ROC+金融+互联网油品交易平台+物流”;
 
  为此将大力投资医药冷链物流、参股菜鸟、建设连锁物流天贸城、筹办食物冷链物流等;
 
  未来还会积极推进产业融合移动互联网和金融的升级转型,发展出“产业+投资+金融+移动互联网”的模式等等。
 
  似乎也非常有道理。
 
  但是呢,你们觉得一郭广昌的眼光,真的这么低吗?况且郭广昌本人早就表达过”互联网金融就是把不该赚的那部分中介费用消灭掉,这是将来的商业模式“等意思,说明他就意识到了目前的问题。
 
  再怎么次,也不可能比刘永好这种比他大一层的人,眼光相差太多吧,更重要的是,郭是投资大鳄,眼光不行,对趋势的把握不够,这是玩毛线啊,还不如回去洗洗睡。
 
  所以,简单的认为复星玩供应链金融,那是天大的笑话。
 
  最大可能——类似于保险成本吸储,产业投资开启新模式
 
  复星,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可能logo是其模仿巴菲特的方式:保险+产业投资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双轮子模式,一个轮子以保险为核心,形成综合的金融集团,以期低成本获得大量资金;另一个轮子以产业为基础,进行全球投资,利用中国快速发展契机,以期获得价值投资收益。
 
  应该说,复星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简单的模仿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不可能成功的,随便聊聊以下几点:
 
  1、在巴菲特大规模组建保险公司时,机构们并未意识到保险是一种低成本获得资金的方式,所以巴菲特抢占了先机。
 
  2、巴菲特本质上一个企业家,而后才是一个投资者。巴菲特入股的企业(长期持有的),一定会对企业进行改造,和李嘉诚一个思路,而非简单的买入卖出。
 
  3、巴菲特进行的是企业投资,而郭广昌的复星进行的是产业链投资。(而且郭前面就有曾经德隆尸体,那种产业投资的案例)
 
  所以,在比较这两家企业时,逻辑肯定要仔细思考。
 
  但是,复星为什么现在才加入互金战场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复星扩张速度,一直被资金限制
 
  产业链的投资,涉及大量资金(德隆的死掉,就是资金链断裂)。目前国内保险业的竞争,过于激烈,复星不可能通过保险业,获得大量低成本的资金。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也不可能,因而,资金的缺乏,直接限制了复星扩张的节奏。
 
  而刚好,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展开,或许能够解决目前复星发展的困境。
 
  二)、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目前介入,时间点恰好
 
  由于资金的吸收,涉及非法吸储非法集资等问题;若复星过早介入互联网金融,吸收民间资金,这个法律风险,太高了。
 
  (万达目前也介入房地产众筹,宣传12%的年化收益率,其实说白了,就是自融,只不过打着众筹的幌子,进行着互联网金融创新,法律的风险目前已经非常明晰了)
 
  目前互联网金融刚刚火热,温度刚刚好,恰逢国家政策宽松,试探性介入进来,以P2P名义,吸收资金,合适。
 
  当然,笔者有理由认为,像这种顶尖商人,通过最近两年的观察,市场的表现,已经试探出政府监管底线,应该是有可能的。而且他们本身也有一定的消息来源,对法律政策的把握,应该非常成熟。(当年德隆死因之一就是对政策把握失误)
 
  所以,基于以上考虑,复星进入太早,那就是作死。在搞清楚具体情况后,也通过参与马云主导的一些互联网金融投资,渐渐摸清楚了政策和法律等因素,才下决心尝试P2P。这一天,郭广昌等了好久好久。
 
  三)、如果事成则开启全新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模式
 
  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做产业链的整合投资或者是巴菲特那种投资模式,最重要的就是低成本稳定的吸收现金。
 
  在保险玩不转的情况下,搞清楚了国家法律政策的底线、容忍度等,尝试一种新的获取资金的方式,通过互联网金融或者P2P,应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此种方式完全可以实现复星的愿景,甚至更进一步的讲,开创了”东方伯克希尔·哈撒韦“新模式。
 
  总结全文,笔者认为:复星低调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低成本吸收储蓄,类似于巴菲特的保险模式低成本吸收储蓄,进而进行产业投资,实现产业链整合,最终达到价值增值的目标。
 
  这应该说,是最大的可能。或许会引爆复星新模式,开创复星新王朝。

  (本文系作者投稿)

标签: 许小年 P2P网贷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