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节奏
刚开始做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时候,我完全抓不住逻辑脉络和层次。就像在恋爱中抓不住情感节奏一样,有些尴尬,不知从何做起。而恋爱关系总要继续发展,我就只能根据有限的举动去描述和猜想可能性。同样,互联网金融中的人人贷、余额宝、微信支付、比特币等等。
一路下来,我看到了具体举动,看到了叶子和果子,却迟迟找不到枝干,也不知做何预测。后来,我只好先挑了个最火的行业,尝试做了一些数据分析磕磕碰碰完成了《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的白皮书》,然后是我和同事们又考察了众筹、移动支付和互联网财富管理等行业,也计划出版相关的书籍。但在此之前,我的本意是先理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自洽的逻辑:在互联网金融的大命题下,到底有哪些层次逻辑,有哪些机构行业,有哪些商业可能?否则即使做了很多数据分析和文献翻译的体力活,在整体思路上也还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卫生间、地铁和咖啡店里,我七七八八想了些东西,列出了一些框架和思路。这些构成了本书的部分目录,重点反映在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金融的逻辑层次方面。
再后来,我开始研究比特币,几乎是不能自拔我的笔记上写着:货币才是最基础和最大的金融。
但是,比特币的研究却让我获得了观察互联网金融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以前的工作,互联网金融尽管仍笼罩于迷雾之中开始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整体的轮廓,日渐鲜明。作为工作的一部分,我把之前的片段整理出来,成稿成书。
关于本书的核心内容,我想说:我从不怀疑互联网会颠覆金融,就像它颠覆新闻、音乐和零售那样。但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颠覆过程可能更艰难,也可能更具爆发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迫使我们从更加宽泛的角度理解技术革命的含义,梳理工业时代与互联网时代的分野,从而将相关思路投射、印证于互联网金融,考察其核心特点和颠覆特质。
因此,我对互联网金融的探讨并不局限于技术本身的确,互联网技术会使金融交易过程变得高效便捷,但仅此尚称不上是一种革命,革命极有可能是指互联网以其去中心化的思想改变交易结构,甚至形成新的金融权力结构。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技术作为必要支撑,两者相辅相成。
互联网的金融销售渠道、金融垂直搜索,甚至移动支付,都是交易过程便捷化、高效化的体现。已经出现的P2P借贷和众筹是交易结构改变的良好案例。至于金融权力结构嬗变的可能性,则要看比特币等更新的事物多大程度影响金融权力顶层设计。而交易过程、交易结构和金融权力三个方面,也是我认为的互联网金融从低到高的三个层次与维度。这三个层次,代表着逐步接近普惠金融和金融民主化的趋势。
本书的部分内容诚恳、认真地反映了这些冲突和争论,而没有刻意调和。因为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大致方向如此,它的概念仍在不断衍生之中。而其结局,无疑是开放的,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实践和探索。
互联网会颠覆金融,就像它颠覆新闻、音乐和零售那样。但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颠覆过程可能更艰难,也可能更具爆发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迫使我们从更加宽泛的角度理解技术革命的含义,梳理工业时代与互联网时代的分野,从而将相关思路投射、印证于互联网金融,考察其核心特点和颠覆特质。比特币的研究却让我获得了观察互联网金融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以前的工作,互联网金融尽管仍笼罩于迷雾之中开始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整体的轮廓。
标签:
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