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巨鳄面临互联网金融冲击

来源:未央网 作者:刘永奇 译 日期:2014年04月23日    【字体:

中国银行巨鳄面临互联网金融冲击
 
  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否颠覆中国传统银行业?这个观点听起来很荒谬,毕竟,中国的银行规模在全球首屈一指,而且银行业监管严格,这让创新者们举步维艰。然而,这些巨无霸银行们正面临来自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因为这些金融产品提供的收益比在传统银行的储蓄账户收益高出15倍。
 
  中国对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正使得社会资金流向影子银行产品,比如信托机构提供的高收益产品。互联网公司具有大量客户基础,他们提供的各种产品已经使得银行存款资金流失愈发严重。
 
  电商集团阿里巴巴率先推出余额宝(剩余资金理财产品),引领了这一趋势,消费者可以将其在线支付服务支付宝(Alipay)中的剩余资金投资于余额宝。虽然余额宝去年六月才上线,但目前规模已经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约合650亿美元)。在线搜索公司百度和在线游戏公司腾讯也随后加入战局。
 
  一些人将这些互联网公司将对银行产生长期的严重威胁,因此不断有声音(主要来自银行)呼吁政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严格控制这些"暴发户"。监管机构迄今还没有明确表态,但一些观察人士已经从官方媒体对互联网金融的攻击中看到监管即将镇压互联网金融的信号,一位国有电视网络金融编辑甚至将互联网金融公司公然称为吸血鬼和寄生虫。
 
  互联网金融产品确实正在冲击银行。一方面,它们正在吞噬现金:一月份,银行储蓄存款流失了一万亿元人民币。巴克莱银行董事颜湄之(MayYan)注意到互联网企业将其大部分存款以较高利率的协议存款形式投向银行,而此时银行存款已十分紧张。
 
  这会导致金融机构大规模破产吗?可能会,但颜女士却不这么认为。虽然规模增长迅速,但互联网企业的存款占银行总存款的比重至今仍然微不足道。投行机构瑞银集团计算出,即使十分之一的银行存款流向互联网金融产品(一个极端假设),那么银行的净息差也仅仅减少0.1%。如果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暴发户的产品规模大到足以影响系统性风险,那么中国的保守派监管者可能会对其发展施加压力。

标签: 银行 互联网金融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