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行研发超5年:小米汽车的专利图谱
- 10页 阅读:20010 任万盛

互联网公司造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新闻。
在今年4月初,小米继腾讯、百度、阿里、恒大、华为之后,正式宣布要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
这些公司宣布造车,并不是空穴来风。
根据零壹财经·零壹智库专利数据分析,这些公司在宣布进入汽车领域之前,已经掌握了大量包括自动驾驶、车联网、电动汽车在内的汽车专利。
以小米为例,在其正式宣布进军智能汽车领域之前,小米已经自行研发已超过5年以上,并积累了近200件汽车相关专利,包括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座舱、电动汽车等。
一、小试牛刀
早在2012年,雷军拜会特斯拉CEO马斯克之前,可能就已经萌生了加入智能汽车领域的想法。根据零壹财经·零壹智库专利数据结果显示,在2012年小米就已经开始探索并申请了车联网相关专利。
或许受到马斯克影响,自2014年开始,小米开始积极探索并申请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电动汽车相关专利。
尤其在2015,雷军除了投资入股蔚来汽车,在研发情况上,小米投入超过80人的团队去探索智能汽车领域,专利申请数量也在这一年达到峰值44件,其中有22件获得授权。这些专利包括导航定位、路线预判、自动驾驶、辅助驾驶。
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在2015年之后,小米在汽车领域的研发成果有所下降。但是小米从未停止对汽车领域的探索。每年均有超过10件以上汽车领域相关专利申请。
截至2021年4月,小米累计申请了186件汽车领域相关专利,有62件专利获得授权。
二、小米汽车专利图谱
从知识产权角度来看,小米、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恒大和华为已经储备了大量汽车领域相关专利。相较其他公司而言,小米在汽车领域的专利并不算突出。

数据来源:智慧芽,零壹财经·零壹智库
但是从专利的覆盖面情况来看,小米丝毫不逊于这些公司。
整体来看,小米的汽车专利有近80%主要以智能车联网、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为主,其他还包括指挥交通、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汽车零配件等专利。

数据来源:智慧芽,零壹财经·零壹智库
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除了定位导航,小米在智能巡航、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自动驻车、自动刹车、限速识别等场景研发出一些独具创新的专利,为期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 智能巡航场景中,小米发明了一项通过获取车辆所处地理位置和对应道路限速信息,并自动控制车辆在不同道路适应定速巡航,避免驾驶员手动调速。
· 环境感知场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获取用户在行驶过程中的生理参数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当前道路路况信息,实现在用户行驶过程中就能检测到道路中的危险路段。例如,当用户心跳加快,表明用户遇到惊险情况,生成当前地理位置的路段是危险路段的路况信息,并记录所述路况信息。
· 行车安全预警,根据驾驶员的脚在所述踏板上的就位状态,发出对应的预警提示,从而避免驾驶员踩刹车时误踩油门的情况。
在智能座舱领域,小米所申请的专利包括手势操控、智能防盗、智能车门开启、车内环境监测、车辆自动调控、车灯自动调节等15个场景,通过生物识别、传感器、智能终端实现车内设备自动调节、车辆安全预警。
· 车窗自动调节,根据车外噪声值来调节车辆的车窗玻璃,从而避免车外噪声进入车辆内部导致车辆内部噪声变大。
· 安全驾驶,当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接收到电话时,拨打者的手机会接收到接听者的状态并发出提醒,从而避免打扰接听者,保障接听者开车时的安全。
在智能车联网领域,小米所拥有的专利包括车与人V2P、车与车V2V和车与基础设施V2I,专利合计72件,其中车与人V2P专利有57件。
除了智能汽车领域,小米在智能交通、出行、电动汽车、汽车配件等领域也申请了相关专利。
整体上来看,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已经有明显的研发成果,但是距离距离造出智能汽车还有一段距离。
从专利角度来看,小米在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桩等领域还需持续投入,相关专利比较匮乏。
另一方面,由于汽车行业所遭遇的芯片荒,对小米智能汽车的发展,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未来,小米汽车能否像小米手机一样,对特斯拉分庭对抗,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End.


零壹智库研究报告
2013年至今,零壹智库累计发布超过40部新金融专业书籍、200份专题报告500份数据报告,并为数十家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专业的新金融咨询服务;举办了超过30场行业峰会、20000多业内人士到现场交流,超过40场高端闭门会、1500余位业内高管 和专家参与探讨。零壹智库会员体系将在原有机构会员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个人VIP会员服务,旨在为新金融行业决策者、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业务交流水平和资源开拓的能力。
报告需求或合作请联系:
132-6199-0570
marketing@01caijing.com
报告购买与咨询请微信扫码:
热门报告
-
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创新调研报告:AI点燃知识产权生产力革命

-
2025Q1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100 (总第14期)

-
2024年中国大模型发展指数报告(总第3期)

相关推荐
2024年中国大模型发展指数报告(总第3期)
2024年度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 (总第13期)
2024中国金融消费者投诉指数年度报告
中国平台经济发展观察(2024)




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