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圆桌论坛:金融业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需求及信息通信技术助力金融业

观点 王若曦 零壹财经 2020-10-16 阅读:30409

关键词:数字金融圆桌论坛信息通信技术金融科技金融数字化

10月15日,“2020年国际金融科技圆桌论坛”在京隆重召开。
2020年10月15日,作为“ICT中国·2020 高层论坛”论坛之一的“2020年国际金融科技圆桌论坛”在京召开,本论坛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零壹财经·零壹智库联合主办,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支持。

会上举办了以《数字金融新场景/新基建:金融业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需求及信息通信技术助力金融业》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圆桌对话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所所长董昀主持,建行大学主任孙兆东、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科技部总经理郭庆、中移金科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陈明、鉴释联合创始人兼CEO梁宇宁、北京顶象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史博参与了圆桌讨论。


董昀:欢迎五位嘉宾,首先请五位嘉宾分别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所在单位的概况,然后我们开始今天正式的讨论。

孙兆东:我来自新时代、新金融、新生态的企业大学——建行大学,我给大家分享的观点是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了,来得比我们预想的更快。数字货币、数字金融、数字经济,在中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得益于我们的信息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科技离不开金融,金融也离不开科技,所以非常高兴下午与大家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相关知识,谢谢大家。

郭庆:我是来自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的郭庆。我在金融科技领域工作了将近20年,前面15年都在中国银行网络金融应用大数据处,后来到民生银行做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实践工作。

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在行里是排头兵的位置,北京分行资产规模占全行的九分之一,利润占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近几年,民生银行注重创新和发展,通过科技去赋能、转型,所以我们做了一些科技服务下沉融合这方面的举措,也产生了很多创新成果。

陈明:我是中移金科的陈明。中移金科是中国移动于2018年年底新成立的专业金融科技公司,旗下包括三大板块,支付、金融和电商。中移金科涉及到的用户是面向整个支付,有将近2.6亿的用户;面向个人金融和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我们也有了初步的探索;在数字生活,泛渠道上面也做了一系列的布局。
在数字化金融转型过程中能发挥什么作用,中移金科作为行业里的一支新的力量,希望能在整个金融科技的大行业里扮演一支重要的角色,谢谢。

梁宇宁:我来自上海鉴释,上海鉴释是做程序安全分析的创业公司,跟顶象有不少的合作。现在金融科技慢慢向科技金融的转变,从刚才的讨论中可以知道,科技可以赋能金融,金融现在在新基建里面,最主要的命脉就是数字。数字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金融最大的风险就是数字化的风险,数字化风险慢慢回归到本质上,就是软件究竟能不能安全、有质量和稳定的发展,所以我们慢慢要注重在新基建数字化过程中帮国家构建起一个软件的软实力,所以创立了上海鉴释这个公司,用硅谷的技术,西方的技术来帮助这个国家软件的新基建,谢谢。

史博:我是史博,来自北京顶象技术有限公司。顶象是一家以风险为核心的公司,我们主要做风险的发现、识别、管理和控制,当然底层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来做,金融科技领域是我们主要的应用场景和方向。现在数字经济的发展,包括新的通信技术和新基建技术发展,会带来场景的丰富和场景的融合。我们面临的风险也跟以前会有很大的不同,面对这样的企业和现象的时候,怎么能够用一些新的技术,通过风险融合和打通的方式去解决更多金融科技里面面临的新的挑战和问题,这是我们公司和我们今天想要探讨的一些话题。

董昀:金融业对信息通信技术有怎样的需求?信息通信技术如何助力金融业?

孙兆东: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我们再过两个半月就进入“十四五”计划的第一年, “十二五”“十三五”的时候,信息通信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3G到4G,“十四五”我们正式进入了5G时代,这是我们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信产业发展会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或者从全球人类进步的角度看,工业化时代之后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之后是什么?数字化时代。“十四五”正是我们“遇建”,遇到并且建设数字化时代的节点。“十四五”后期到“十五五”我们能遇到的是一个什么时代呢?甚至“十六五”,是智能化时代。

值得欣慰的是,数字化时代和智能化时代在稳步并行推进,所以我今天想阐述的关键词是融合。“十四五”期间无论是科技还是金融,无论是金融还是科技,会加速融合,并且是深度的融合。融合的主轴线就是数字化。大家见到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我们的测试还是非常顺利成功的,并且还会在若干个城市,这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中国进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只有6年时间,但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IMF也给出了结论,在全球目前36个已经全部研发央行货币的国家中,中国的技术是领先的,并且中国已经进入了应用场景的测试,所以对我们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要特别关注数字央行货币。因为我们做金融的知道,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强调,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那什么是金融的核心呢?从国家的角度来讲,金融的核心是货币,所以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也就是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会带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就像当初宋朝的时候中国是第一个推出纸币的国家,交子的出现就改变了几千年大家用贝壳货币的突破,是历史突破。

到今天我们见到的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会产生更多的发展的机会,包括会衍生出更多的数字金融产品,数字金融衍生产品等等。它会更好的服务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所以“十四五”我们的金融和科技会深度的融合。

大型商业银行都成立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包括通信企业也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我个人认为这既是自身的融合,也是同业的融合,联合研发,联合赋能,联合创新,这样会加速我们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

郭庆:作为银行业的科技人员来说,在从业经验的过往来看,银行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整体发展是伴随着银行业务形态需求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包括我们国家基础设施底层建筑,不断搭建起来的。

从信息通信的特征方面,就这个行业优势的角度来分析,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

1.从基础设施层面。

不管是4G还是5G,每年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投资非常巨大,以千亿规模的投入去建设。基础设施投入搭建了,形成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之前叫互联网金融,现在叫科技金融的3.0。我们从九几年的拨号上网到2000年时,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渠道发展的方兴未艾,有很多交易都开始脱离了网点柜台,走向了网络。再到今天,甚至视频柜员就像在身边一样能为你提供服务,基础设施的发展造就了我们服务形态的变化,更加便捷,随时随地随心。

对银行客户来说,服务体验、服务效率逐渐提升,当然客户的需求也在增加。同时在这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最早拨号的时候,数据的积累是非常有限的,都是网页、邮件,充斥着各种半结构化的文本。到现在我们可以看非结构化的文本已经充斥在网络上,现在已经很难统计一天到底网络上有多少数据在产生。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样基础设施的推动,带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在互联网企业很多都是有非常成熟产品的,这也是因为数据在互联网的发展之下,产生了大量的数据积累,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挖掘和应用,这是第一点,我认为从基础设施来讲,信息通信本身带动了服务提升和整体应用水平的。

2.从用户角度来看。

信息通信的用户大致分成两大类,一是B端,一是C端。

C端用户量非常大,在座每个人,原来我们叫上网,是坐在电脑屏前拨号或者登录。现在叫节点,因为每个人的手机和自己相连,大家觉得自己出门没带手机感觉身上少了点儿什么,已经器官化了。现在每个人都在网络上成为一个节点,我们连接了之后会发现个人的行为逐渐信息化了,用户体量是非常庞大的,信息通信C端用户应该是最完整的一个用户图谱。

3.数据。

基础设施本身会有一些数据的积累,而用户行为当中也会产生数据。就是因为这些数据逐渐的积累,才形成了很多应用领域。有反欺诈行为的,有基于数据沉淀之下模型的建设,形成一些防范。实际上这都是在数据积累上形成的应用,所以在这几个方面来看,信息通信行业是具备相当的优势的。
基础设施带来的数据量的提升,以及用户行为的积累,未来对金融科技领域来讲,无论是从营销还是从授信、风险评估、欺诈分析,以及流程提升,都会有巨大的帮助。

作为商业银行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用户的体验,我相信信息通信行业与商业银行将会共同致力于用户体验的提升。因为作为一家卓越银行,除了要行使社会责任以外,也要提升用户体验来实现企业利润的价值,再回报社会。

陈明:接下来我谈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谈谈对数字化的理解。第二个方面,谈一下作为通讯运营商怎么助力数字化金融的转型。

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化的本质是什么?狭义来看,数字化的本质是把模拟数据转化成0和1的二进制编码;广义来看,数字化实际上是把现实世界转化成虚拟世界,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数字化的重构。它的内涵和外延相比之前的信息化增加了很多不同点。信息化是对物理世界一部分的改造,还是带着线下的思维,但数字化要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来看。数字化创造了很多跟现实世界对应的东西,也创造了一些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东西。比如数字货币、城市大脑、虚拟世界数字的虚拟耦像,诸如此类,数字化世界已经到来了。

有什么关键技术来解决数字化问题?我总结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连接、智能、可信。连接是让连接更泛在,人和人有连接,发展到物和物有连接,最后变成众生互联、万物互联,连接使信息流动起来产生数据,这是一个基础。其次,万事万物更智能,万物不仅能连接,还要互相之间能够识别、能够对话。以前是信息化的处理,未来可能是智能化的处理,更智能。可信,我们有了连接和智能,但还需要一个可信的环境,可信的机制。数字化世界可能是虚拟的,但是在虚拟世界里怎么传递信任、怎么传递价值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实现连接、智能和可信,总结起来关键的技术就是大家常听到的5G+AIBCDE。5G指的是5G网络,AIBCDE六个字母分别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5G+AICDE就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关键的技术。这是我对数字化简单的理解。

第二个方面,作为通信运营商怎么助力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业和信息一直联系非常紧密的,金融业从早期的电子化到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阶段,一直走在领军者的前列。信息通信运营商如何助力金融也转型,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构建数字金融的新兴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很重要。中国移动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运营商,我们也在数字基础设施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通过构建5G网络,通过我们目前在推进的超级SIM卡,提供一个可信的环境。还有区块链,再联合AICDE技术,打造一个面向各行各业的新基建,这也是助力金融行业做转型升级。

第二,联合金融机构构建数字金融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中国移动去年发布了“5G+”的战略,“5G+”就是“5G+”各行各业+X。中国移动会利用自己的通信技术、经验,加上行业解决方案,面向各行业去制定行业的解决方案。尤其是面对金融行业,中国移动有丰富的9亿多的用户,精准的数据画像,有丰富的线上线下场景,还有5G网络、SIM卡、5G消息这些特色的技术。运用这些技术,我们在金融行业的金融风控、精准营销等方面都可以创造独特的价值。

第三,通信运营商如何联合金融机构服务好、挖掘好运营商用户泛金融的场景。中移金科作为中国移动旗下专业的金融科技公司,我们就在深耕主业用户的泛金融场景,面向个人市场、政企市场,面向家庭市场、CHB这三个市场,在个人金融、在企业金融、在数字生活、在泛渠道的服务等不同领域打造独特的科技产品,去服务好我们的用户需求。

梁宇宁金融主要是信用跟安全的问题。数字化的过程,即使你有芯片,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软件。我从海外回来以后,发现软件是无形的,开源软件已经垄断了整个世界。说起来比较恐怖的一件事情是我们会用,但是我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刚才陈总说我们自己做超级SIM,但是你会发现里面的系统、程序、编译程序、编译器、编程码,国内基本上是一个空白的状态。

中国的数字货币很多产业都走在西方的前面,因为西方是一个非常保守的状态,处于安全跟可信的博弈之中。Facebook在美国讨论究竟允不允许做数字货币,所以Facebook在软件核心跟安全方面投入了很多,目的就是解决通用软件的问题去服务金融,让金融的安全问题、本质问题降到最小。

安全产业的人都会说把软件自身做到安全,不要留给风控再去做。我在国内发现普通银行整个系统都是通过外包做的,所以软件供应链的问题非常严重。通常我们从小的创新开始就要把安全和质量放在重要的地位,不要让它腐烂。所以核心还是回归本质。程序、软件你用的是开源的,你要知道开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各种各样的黑客,你做的编译器你最好要清楚。你用垄断公司设计出来的芯片,这个芯片有没有后门你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整个产业要把可信和安全放在必要的地位,跟其他to C的产业不一样,共享经济是先赚了钱再说,但是金融一出错就回不了头,账本对不了。

回看区块链,我们的区块链整个软件基础都是在西方基础上构建的,所以在很多核心软件上我们需要在“十四五”期间有重大的投入,培养软件的核心能力。5G这么高速,AI数据量这么大,AI很多模型也要保护好。因此,金融在“5G+”方面一定要把软件风控把握好。

史博:前面大家也提到了数字化和通信技术对于金融行业产生的变化和推动力。无论是数字化还是信息化,金融是走在所有行业最前面的。所以,金融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是非常高的,也是走得非常靠前的。

从供给侧来看消费侧,消费侧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变化是逐步演变来的。最开始做数字化的是消费场景线上化。第二步是支付的数字化和线上化。第三步才走到了消费金融领域的数字化和线上化。中国的数字化走得非常快,在全球已经达到了领先的程度。再去看相对落后的东南亚地区,他们完全在走中国走过的路,先把电商发展起来,然后发展在线支付,然后才做了所谓的线上信贷金融。

我们会发现数字化的过程有一个关键词。一是打通,二是融合,三是迁移。

打通是什么概念?最开始数字化过程当中,大家一开始打通的是数据,数据是最容易打通的。把数据建一个大数据平台,或者建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就可以把数据打通,但是它不一定能呈现价值。首先做到了业务场景的打通。现在其实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它的业务场景是打通了的,在这个入口进去可以看到其它的入口,比如我从存款进去可以看到信用卡。

第二步是融合。我相信大家现在做的融合已经不仅仅是把一个数据做了融合,更多的是把业务做了融合。无论是银行的业务,还是产业和金融的融合,还是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已经做到了足够深的程度。融合带来的是更多的应用场景。

第三步流动或者迁移。这里面会有数据的迁移,数据迁移面临很多风险,比如数据产权如何去界定,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还有数据的价值如何去迁移。由此衍生的是数据迁移了之后,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怎么去保障。业务融合之后带来的是金融和产业、场景融合,融合之后带来的就是风险的迁移。

过去大家办信用卡是在柜台或者寄一些资料,现在绝大部分信用卡都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去申请了。这种融合的场景是非常非常好的,但是带来的风险迁移已经不仅仅是金融的风险,而是线上互联网业务的风险已经迁移到了金融场景上来了。甚至在产融结合之后,风险可能从产业迁移到了金融场景,或者说不同场业之间会产生迁移。

这是顶象现在重点考虑的,我们希望构建一家企业内部的风险打通和融合的理念,现在已经在一些银行做到了不同的场景和产品之间的风险打通,包括信用卡、个人信贷、小微金融、普惠金融等等,把它们的底层风险进行打通,进行统一的风险管理,把风险的识别率提高。过去发现不了的风险,通过融合打通的方式能够去发现。产业之间也是一样的,过去产融结合之后,必须深入到产业的业务场景中去做金融的风控,现在可以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利用更多产业当中风险管理的手段和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进行融合,进行模型的共享,那就可以实现更多的风险迁移过程当中的风险管理。这就是我提到的数字化过程中的变化。我们现在进入到智能化的时代了,智能化进来之后,无论是从业务的发展,还是从风险的管理上,我认为都有非常大的进步。

董昀:孙主任您是建行大学的主任,金融科技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所以请教您,现在我们从您这个角度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上存在哪些短板,还有什么问题?

孙兆东:前面我的论点是数字金融的时代,科技和金融的融合,金融和科技的融合。人才培养怎么样培养?适应新时代,我们把金融科技数字化的人才培养要纳入我们产教融合,按照习主席的教育改革的方向,“双园”、“双师”、“三全育人”,大家感兴趣可以搜寻一下什么是“三全育人”,这是非常好的适应中国国情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最后,希望“十四五”大家一起努力,在融合下共同完成数字化向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善建者行,谢谢大家。

董昀:请问郭总,您刚才发言中提到了基础设施的改进对我们金融发展非常重要,想请教一个简单的问题,金融基础设施在目前这样一种国际国内环境下,您觉得中国金融基础设施有哪些短板,或者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郭庆:我觉得基础设施的领域,既然叫基础设施,就是服务各行各业的。与各行各业的充分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民生在此之前是比较有创新活力的一家股份制银行,做了很多尝试。我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和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合作,能把我们在跨境的一些信贷类的生产监督的行为,通过卫星,通过通信信号回传到企业当中,可以实时监护贷后的生产生活状态,贷后管理。

刚才我也举了例子,视频会员的服务拉近了距离,5G到来以后,所有以前因为网络传输所纠结的,或者所头疼的那些应用情况就都不存在了。这也是为什么小视频在4G普及之后这么红火起来。金融也一样,金融跟基础设施有相似的地方,金融也服务各行各业,是特殊的基础设施,同样面临的问题是加速与各行各业融合。作为信息通信行业来看,医疗、教育、民生保障等等行业充分的融合,像我们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构建了创新实验室,是联合实验的方式来运作的。

目前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包括我们行的客户,有十几家都在这里面,我们共同融合、研发金融场景的产品,我们在这里也特别欢迎信息通信企业能加入进来,和我们一起进行基础设施,服务于民生,服务于金融领域的研究,也是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金融科技必将迎来新一轮春天。

董昀:想请问陈总,您在产品研发的时候,连接着技术和金融运营的场景,您在这方面目前有什么样新兴产品是值得我们分享的,在金融创新方面有特点的产品可不可以介绍一两个。

陈明:中移金科作为通信运营商旗下的专业科技公司,打着深刻的运营商的烙印。我们在金融科技产品的布局,自己总结是“234”战略。

2,打造了两个基础设施,分别是基于超级SIM卡,这是一个安全的芯片。还有5G+区块链,这两个是我们的基础设施。

3,三种能力:智能支付能力、智能风控,还有智能识别。

4,四大平台,分别是面向个人惠民金融平台,面向消费金融相关类的,还有产业金融平台,中国移动上下游供应链每年也有几百亿总的产值,有很多场景可以挖掘,产业金融。还有数字生活平台,以中国移动积分还有数字权益为代表,构建了数字生活的平台。还有泛渠道服务,指的是中国移动在全国社会上有很多线下渠道,包括我们自营的还有加盟的,还有社会的渠道。如何为这些渠道增加更多的服务,综合性数字化服务,也是我们比较有特色的产品。

董昀:梁总您刚才重点讲了风险问题,其实金融科技是个“双刃剑”,对于风险管理来讲,一方面信息传输速度加快了,可能会使得信息传播更快,另外有助于风险管理。所以从您的创业从业经验来看,您觉得金融科技到底在哪些方面有帮助改变我们的风险管理?

梁宇宁:我们做每一个产品,你用到的开源软件,这个模块自己要清晰,不要只是达到你业务目标就算了,你要清晰到里面有什么问题。举一个例子,一个很通用的加解密库,美国漏洞十几年前已经知道了,人家不报给你,很简单,你开源里面林林总总各种问题,所谓的软件问题其实可以变成风险安全漏洞,也许会给黑客去利用,来攻击你。

另外回溯到怎么解决这个软件问题,其实是我们国内现在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像华为也好,几个大运营商也好,软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构建核心,以前是信用可信的状态去达到你的产品。

从我的创业来说,产业融合跟科技一定要达到科技技术服务产业,不能创造一些东西跟业务太远,我觉得要多从金融方面看软件的问题。

董昀:请教史总,您刚才也谈了很多风险问题,风险是个大问题,您觉得未来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影响,包括实体经济层面对我们有影响的,您会有这样一些预判吗?

史博:这个只能按照我们现有的研究里看,因为现在由于疫情带来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包括整个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预判,包括很多智库也都给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至少我们看起来在“十四五”,甚至“十五五”这5—10年之间,整体大环境的风险还是会相对比较高的。

现在国内也提出了双循环,以内循环为主等等这样的一些思路,我觉得这些思路就是来应对这些大环境风险所能够采取的一些有效的道路。

从我们的角度看,真正落到行业来看,国家一直在探索供给侧改革,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金融创新,其实都在这方面有一些尝试和突破,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金融监管沙箱,也是在帮助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能够尝试一些新的金融手段和科技手段,能够做一些新的尝试,突破一些东西,来帮助行业和场景能够更好的发展。

从政策层面上,从监管层面上,这些方面其实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的。我相信监管层面看到这些问题,金融机构和我们这样的科技公司再做一些更多的支撑,我相信从“十四五”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还是未来可期的。
 
加关注 消息
文章:150 粉丝:18 总阅读数:4033.4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及时会科技总经理李晓勇:科技赋能金融—视频通信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与服务保障

下一篇>圆桌论坛:全球化视野下的信息通信技术与金融科技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