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北大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黄卓:中国可能会建立比发达国家更有效的征信体系

互联网+ 东东 · 零壹财经 2016-08-01 阅读:3414

关键词:黄卓征信体系

黄卓认为,如果我们能更好应用目前的技术和数据,中国有可能建立起一个比发达国家更有效的征信体系。

 

在7月31日的第六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北大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在“消费信贷与征信”分论坛上表达了自己对于征信的观点和看法。黄卓认为,如果我们能更好地结合目前的互联网技术以及金融大数据的可得性,中国有可能建立起一个比发达国家更有效、更适应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的多层次的征信体系。

 

黄卓在会上对征信提出了三个观点:

 

 

一、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征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二、征信体系要适应经济发展而转变,逐渐发展成熟。

 

三、如果我们可以更好的应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中国可能建立起比发达国家更有效的征信体系。

 

以下问发言原文:

 

谢谢主持人。去年我们年会就有一个关于征信的专场,那时候是听众,今年很高兴来参加讨论。我们也做了关于中国新一代征信体系的课题,我简单讲三个观点。

 

第一,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征信体系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把互联网金融业务当做一个汽车,要能跑起来,首先需要很多基础条件。第一个就是支付,很方便的支付方式。这个在中国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像微信支付、支付宝、其他的网络支付、第三方支付。第二,要跑得平稳,还差一个东西,就是信号灯,这个信号灯帮助企业识别各种各样的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这个就是征信体系,是非常低成本、非常准确的识别或者管理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

 

作为一个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或者说它的社会价值远远高于市场价值。虽然征信行业去年一年比较热,但如果单纯从它的市场规模看,结合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这个市场可能在几年之内也很难说是特别大的一个市场。它的直接产业规模,可能很难超过10亿美金。但是它带来的社会价值,远远超过市场价值。

 

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征信这样一个体系或者这个概念,也是要适应经济的发展,或者金融市场的业务模式转变,而在不断的演化。

 

市场上有一种观点,特别是来自于政府部门的观点,什么是征信?他觉得征信应该是一个非常狭义的概念,就是说只能反映这个人能不能还款的概率。而信用状况、人品、甚至社交信息,这个叫不叫征信?或者社交信息、各种各样的信息拿过来,算不算征信?

 

我觉得,首先我们要以开放的观点去看,因为征信体系发展,也是随着业务需要慢慢建立起来的。征信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其体系发展有两个重要事件:一个就是信用卡的兴起、信用文化的普及,产生了要理解持卡人信用状况的需要。第二就是大萧条以后,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的上涨非常快,也需要有管理风险的手段或信号。经过上百年发展,基本发达国家形成了基于信贷信息或者银行和金融机构上报个人的借贷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建立了一套征信体系,比较成熟。

 

我们国家处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征信概念是什么?这是可以探索、发展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征信,不见得一定要按照发达国家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的体系来,而是应该更广义的、更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定义。

 

第三,如果我们能更好地结合目前的互联网技术以及金融大数据的可得性,中国有可能建立起一个比发达国家更有效、更适应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的多层次的征信体系。

 

第一个层次,就是基于公共征信平台的,就是央行的征信中心,提供相当于发达国家目前的职能,就是基础的、基于银行和金融机构上报出来的信用数据的基础信用体系或者数据库。央行征信从2006年开始建立这个体系,到今天做了非常了不起的工作。用十几年的时间,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目前的征信体系的水平。

 

同时现在有很多民营征信公司,结合新一代的技术、大数据,正在探索或者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新型征信公司。他们提供的产品,可能跟标准的产品有些差异。包括今天的主题,“消费信贷与征信”,这样一些产品有真是的需求,而且确实创造了真是的价值。

 

央行第一轮审批了8张民营征信公司的牌照,目前在审核中,后面会有更多的民营公司加入,他们会构建成更丰富、非常立体的,针对不同消费场景、不同细分行业、有各自不同技术特色的征信产品,推动这个征信体系往前发展。作为央行这样一个基础的征信体系,他本身不太适合探索新的东西,因为必须要有很基础的东西在那,等新的征信模式探索出来以后,新的东西变得很成熟以后,再纳入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里。所以未来我们有希望能弯道超车,构建一个更有效的征信体系。

 

相关阅读

履新陆金所后首次发声,李仁杰都说了什么?

银监会范文仲:互联网金融时代,风险不是没有了,而是大幅上升了

谢平:银监会在鼓励银行做互联网金融,P2P们要小心了

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区块链投资空间较大,但潜藏新的风险

李东荣:当前发展普惠金融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井贤栋:中国进入普惠时间,蚂蚁模式正在走出国门

印度版支付宝Paytm:2020年目标5亿用户 暂不考虑盈利

浦发银行李麟:消费金融是银行近期的一个风口

黄益平: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真实的创新,还是一种泡沫?

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金融科技本身解决不了银行转型问题

他说金融科技解决了普惠金融覆盖率和触达问题,但也提出了两大警告

国研中心张承惠:互联网金融行业应该设置软门槛

杨凯生:新名词新概念还会出现,互金发展要认清本质

京东金融许凌:消费金融是值得持续看好的风带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发展科技金融的八大建议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据说这次峰会来了中国金融界的半壁江山,大家都说什么?

下一篇>听两位大佬讲农村金融的普惠新模式:建立综合农信公司 大发展、大转型的时期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