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

现代集团子公司即将主网上线,能否引领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真正融合?

区块链 照生 零壹财经 2019-10-16

关键词:物联网区块链

物联网与区块链的碰撞,是颠覆?还是噱头?
提及韩国现代,可能大多数国人都是耳熟能详。虽然韩系车如今在国内销量大不如前,但不可否认,曾有那么些年现代汽车在国内非常畅销。

除了汽车产业,现代集团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也在阔步前行。近日,韩国现代集团旗下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公司HDAC宣布,将于2020年第一季度推出其主网,并且将投资1000万美元启动主网,开发主网DApps,资助有前途的初创企业,创建一个带有“加密货币补偿系统”的生态系统。

现代集团致力于通过实现区块链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打造一个整合公链和私有链的混合平台。HDAC是现代集团大力扶持的区块链项目。该项目由已故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的孙子郑大善创建,希望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技术平台,以解决目前困扰着物联网的缺陷。

1、物联网+区块链=?

物联网(IOT),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电网等。我们现在几乎习以为常的智能手环等设备就是物联网在现实的实际应用。

物联网近些年来是一直大热的话题,其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巨大。GSMA智库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物联网市场报告显示,全球物联市场(包括:连接、应用、平台与服务)到2025年将达到1.1万亿美元,其中,商业应用占据了整个物联网市场的半壁江山。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中国工业物联网市场收入的年增长率约为25%,并且将在2018年达到近3000亿元人民币(折合470亿美元)。

但物联网技术仍处于发展早期,面临诸多问题和瓶颈。

首先,物联网的数据安全及用户隐私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物联网数据目前大多是中心化存储,在传输、处理和存储等环节都存在泄密可能性。运营商是否窃取用户数据基本上取决于自律,而事实上运营商很可能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将用户的隐私数据出售给其他企业,以实现所谓的针对用户喜好的个性化推荐。这些行为现实中难以被完全遏制。

其次,成本过高。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几何级数增长,中心化的服务成本已经成为限制物联网应用的一大负担。由于对采集数据缺乏深度分析和提炼,导致很多数据难以产生实际效益,规模与成本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除了使用成本之外,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需要跳出单一实体和产品框架,需要多主体间协助。这时,在传统的技术体系下,不同主体间建立信任的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就会变得非常高昂。

另外,缺乏通行技术标准导致物联网在应用兼容性方面存在一定限制。物联网设备一般需要兼容多种通信协议,既包括WiFi、蓝牙等近距离传输通信,又要兼顾NB-IOT、LoRa等远距离传输。在不同的场景中,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结构规范等各类标准也缺乏统一规范,造成理想中的“人-机-物”互联互通难以实现,大大降低了实际产生的价值。

除了上述系统性限制因素外,实际业务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文化问题、技术复杂性等问题也困扰着物联网从业者。

物联网与区块链一起被视为有望颠覆商业世界的最新技术,一些人甚至认为这两种技术将重构未来互联网的基础。这两者的碰撞是否能带来一些别样刺激?

BCG波士顿咨询与思科公司的联合研究表明,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是“双剑合璧”。对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一些特定应用来说,区块链技术就是所谓的“黄金伴侣”,能产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图: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网络结构(左为物联网,右为区块链)

来源:HDAC白皮书

作为分布式技术的一种,区块链无需中心化机构参与,将人的信任变为机器信任,有效遏制中心化运营商的作恶可能性。区块链中所有数据的传输存储都要经过严格的加密处理,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安全也能得到有效保护。这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物联网实践中让用户最困扰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而区块链发展至今的实践也已经证明了一点:多主体协作场景是最适合区块链发展的土壤。物联网天生是多方参与的体系。区块链技术能利用公平对等的算法和共识机制,以更低成本建立不同实体间的互信,打破信息孤岛的桎梏,加速不同物联网设备间的信息流动,提升多方协作效率。

成本问题方面,物联网设备采用区块链技术后再也无需中心化服务器,极大降低了运维和使用成本。另外,区块链技术还有助于避免非法或者恶意节点接入物联网,从源头处对各类设备进行身份鉴权。同时,区块链的链式结构使物联网采集到的数据也能寻本溯源,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至于其他一些非技术限制,即便是区块链和物联网“双剑合璧”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可即便如此,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联合也已经足够惊艳。

物联网智库曾在报告中将物联网和区块链之间的结合部称为“物链网”,并认为物联网解决的是新型生产力的问题,而区块链解决了新型生产关系问题,两者的结合将会产生“颠覆”力量。

目前,国际上很多巨头都在积极布局这一赛道,IBM、微软、华为、阿里、沃尔玛和亚马逊等都在各自的物联网平台上加持了区块链技术,提供相关服务。

BCG研究了超过35个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结合的案例后发现,当前两种技术的结合主要集中在五类场景:运营跟踪和可见、溯源、机器自动交互、智能服务和数据变现。但这些应用大多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甚至停留在规划设计阶段,仅有约25%已完成概念验证。

2、HDAC:“区块链+物联网”的碰撞

在区块链和物联网的结合实践中,韩国现代集团无疑也是走在前列的小部分。

作为韩国现代集团旗下的子公司,HDAC由郑大善于2017年10月在瑞士注册成立。官网显示,郑大善是现代BS&C集团创始人,BS&C的业务涵盖IT、建筑、化工和支付领域(现代支付Hyundai Pay)。

由于韩国与中国大陆一样严禁ICO,HDAC只能和很多韩国区块链项目一样在瑞士通过ICO筹集资金。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当时募集了多达2.58亿美元,成为当季ICO融资最多的项目(2017年12月进行ICO)。

根据HDAC成立后发布的白皮书,HDAC所构建的区块链是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底层系统,用来连接家家户户的各种物联网设备,提升物联网传输速度,降低实际使用成本。

为了解决物联网中设备之间的互相验证、连接以及数据传输交易等问题,HDAC提出了一种融合公链和私有链的解决方案,即每一个家庭的设备通过HDAC私有链进行连接,然后通过HDAC生态平台和其他私有链、公链进行连接。HDAC认为,对于物联网设备这类需要大量频繁数据交易的场景而言,单一的公链并不合适,比特币和以太坊在支付场景的不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HDAC希望把各种设备的私有链共同连接一个公链网络来满足物联网的数据交互需求。

HDAC的区块链平台允许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自创数字资产,自创数字资产的数量和名称都可以自定义,并能于原生资产按一定比例进行兑换。对于用户创建的私有链,HDAC都采用量子随机数来防止黑客攻击。

同时,虽然比特币的数据处理速度无法满足物联网设备的要求,但为了使绝大多数设备的私有链可以有效接入比特币,HDAC还是选择了基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MultiChain来构建。

图:公链之间的连接交互

来源;HDAC白皮书

白皮书中宣称,HDAC的区块链系统通过结合公链和私有链,公链每秒能处理160条数据,私有链可达每秒500条。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平均网速是1-2兆,HDAC区块链的出块时间为3分钟/块,区块大小限制为8MB。

在共识机制选择方面,HDAC没有采用PoW或者PoS,而是采用了ePoW,即基于平等机会和节能目的的PoW。相较PoW机制,HDAC宣传ePoW机制所需的节点数量更少,也不鼓励个体多重节点挖矿,从而避免算力竞争和能源浪费。

为了提升挖矿的公平性,HDAC的ePoW算法中引入了块窗口的概念。所谓块窗口,是指一个节点一旦在一个窗口期挖到一枚新块,则在这个窗口期就不会有新块可以挖。即便有节点在这个窗口期又挖了新块,也会被视为无效。对单个节点来说,一开始挖矿的机会是平等的,但如果持续挖矿,出块的难度将会逐渐提升。

表:比特币、以太坊与HDAC区块链的对比

来源:HDAC白皮书,公开资料

在2018年10月29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2018年物联网区块链峰会上,HDAC首席执行官宣布推出世界上第一个结合了区块链和物联网的企业解决方案。他表示,“我们已经为企业开发了我们BaaS(区块链即服务)平台的蓝图和关键技术,它结合了物联网和区块链的优势,以我们的公私混合区块链平台Hdac为基础。”

为了解决物联网服务的兼容性问题,HDAC采用抽象区块链层的概念,开发了H-UMBA(HDAC通用多租户区块链适配器)。作为Hdac BaaS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H-UMBA是世界上第一个物联网平台架构,旨在管理和传播异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控制信息至他们想要的区块链交易。目前,HDAC已经在韩国提交了关于该项技术的专利申请。

时间到了今年10月份,除了宣布主网即将上线外,HADC还透露已在现代完成了其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的一个概念验证。这个概念验证的目的在于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以及汽车制造的实时监控,确保基于区块链的生产历史和产品质量数据的可信管理。这也就意味着,HDAC已经成为了BCG报告里那仅占25%的完成概念验证中的一员。

“自从物联网和区块链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开始被誉为关键技术以来,从初创公司到全球科技巨头在内的许多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地抢占市场先机。这阻碍了这两种技术的商业化。我们将把两者相结合,开启范式转变,引领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真正融合”,HDAC首席执行官这样说到。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为什么BATJ偏爱申请区块链金融专利?

下一篇>解读:区块链“国家队”背后的布局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