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管

徐博欢:普惠金融的风险特征和管理研究

监管 徐博欢 · 长江金融工作室 2019-07-24 阅读:17719

关键词:风险特征普惠金融研究

   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探索普惠金融管理的路径选择,提出普惠金融管理的政策建议。

 

 [摘  要]

自2005年普惠金融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大力支持发展普惠金融,不断探索和实践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与我国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各界尤其是长尾人群的金融服务可得性有效提高。然而,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潜藏的风险开始暴露,金融科技的运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加快了风险的蔓延和扩散,为有效防范普惠金融风险,首先以金融风险一般特征为基础,结合普惠金融发展新特点,总结普惠金融风险特征,对其风险危害进行识别。其次,以普惠金融风险为视角找寻普惠金融管理的难点和痛点。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探索普惠金融管理的路径选择,提出普惠金融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风险;金融可得性

 

一、引言
 

在2005年联合国举办的“小额信贷年”活动上,普惠金融的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普惠作为一种金融服务或是一种金融体系,能有效、全方位和可持续地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既是保证当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打赢扶贫攻坚战,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普惠金融能高效、可持续地为享受不到正规金融服务的企业、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解决我国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三农”问题、地域发展不均衡等,对我国各地区、各产业、各群体均衡发展意义重大,有助于维系国内经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为部分需要金融服务的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有助于他们摆脱贫困问题。
 

我国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高度重视,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从制度、产品、基础设施等方面对我国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进行了规划,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初步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度不断完善。银监会于2017年5月发布《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积极响应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号召;二是机构体系不断壮大。除去大中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外,我国涌现出大量的农村信用社、互联网金融机构为普惠金融的实践注入新的活力。三是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实践和应用,金融科技的结合带来了普惠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变得丰富。四是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传统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如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建设不断推进,辐射面积越来越广。同时,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网在发展普惠金融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普惠金融由小额信贷发展而来,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之于普惠金融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的变化。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内在耦合性注定了互联网金融是未来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手段。然而互联网金融助推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内在风险也逐渐显现。目前我国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为防止普惠金融出现类似于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应对普惠金融风险成因、风险特征、风险危害等方面尽快进行研究,在风险扩散前做好预防工作,防止风险的蔓延与扩散,也避免以后付出高昂的治理成本。

 

二、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
 

随着金融与互联网深入结合,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在普惠金融风险管控上也逐渐显现出来。杨光(2015)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普惠金融与传统普惠金融在运营模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向、数据信息、交易成本、福利效应等方面存在区别,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将逐步实现普惠化,原因在于两者理念不谋而合;客户群体重视大众;风控特征重视人数;交易成本实现最低。王清星(2016)认为互联网金融在降低金融服务交易成本、改善信息不对称及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进一步服务小微企业与低收入人群、防范金融风险和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等方面还有不少制约因素。祝国平、程呈、刘军君(2015)认为农村金融服务基础条件薄弱、信息渠道存在缺陷、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信用环境有待改善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而互联网金融为改善农村金融基础条件、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提供了新途径;为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农村信贷配给提供了新手段;为降低农村金融成本、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绩效提供了新的动力;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提供了新空间。
 

(二)普惠金融的风险特征
 

互联网金融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风险性对全面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陆岷峰和汪祖刚(2016)认为,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和内容较传统金融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商业持续性、内涵包容性延伸的同时,其风险特征在遵循金融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表现出新的运行特征.其一、风险价值曲线近似随机游走运动过程;其二、风险定价遵循大数定律规律;其三、风险概率符合正态分布特征。朱宝(2017)通过ARMA-GARCH族-CoVaR模型测度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业以及整个资本市场风险溢出效应发现,互联网金融自身风险价值低,与银行业存在着正向、非对称的双向风险传递,且银行业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溢出效应要远远大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风险溢出值。陆岷峰和徐博欢(2018)认为普惠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作为高风险人群的服务 对象,另一部分是互联网技术运用过程中带来的技术风险。当前普惠金融风险外在表现是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目标与普惠金融本质的背离;融资贵的现实与普惠性的背离;普惠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性与政策性的背离。
 

(三)普惠金融的风险评估
 

金融风险评估主要分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置和对策研究四个步骤。普惠金融风险评估可建立在一般的金融风险评估上。张和英(2018)总结发现,信用风险评估有Zeta法、KMV模型以及Credit metrics等方法,市场风险评估有概率法、风险价值法以及情景分析法等方法。风险评估方法各式各样,但运用到普惠金融风险评估的实际运用中仍需思考。陈科(2017)认为普惠金融面传统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等;同时由于其特殊性,也具有信用风险、运营风险等自有风险;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大量金融机构的设立、金融科技的创新和新金融业态的形成衍生出的一系列其他风险,包括货币政策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技术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洗钱和套现风险、资金挪用风险、法律风险七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普惠金融风险进行评估发现,由于借助大量的金融创新,普惠金融较传统金融风险更突出、明显,需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重点防范。目前,普惠金融的概念被普遍接受,发展运用前景越来越广,但风险也逐渐凸显,为此需早建立风险防范的有效机制,毕竟风险的防控远比风险的治理来的高效、有意义。风险防控的前提是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就目前国内文献看,普惠金融风险评估的方法尚缺,急需补充。


(四)普惠金融的管理研究
 

焦瑾璞(2017)对现存的普惠金融约束框架分析后认为,现有体系无论在微观、中观还是宏观都存在不足,对普惠金融风险的管理应先弥补现有框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建立普惠金融审慎监管体系。 韩冰凝(2017)认为在完善传统管理体系,建立新的监管体系时,需结合当前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如大数据技术能准确计量互联普惠金融风险的产生,精确普惠金融的风险来源,预测普惠金融风险的发展和走向,以此为基础可提供处理和解决互联网惠普金融风险的机制和方法。近年来由“监管+科技”组成的监管科技(Regulatory)概念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国内外学者对监管科技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对监管科技的重视主要源于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蔚赵春和徐剑刚(2017)认为监管科技在金融发展、监管改革和科技发展三重因素共同推动下经历了RegTech 1.0、2.0和3.0阶段。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在起源、发展方式、中介作用和外延四方面存在不同。监管科技的功能主要在于监管者加强监管能力,避免监管套利;被监管者应主动选择金融创新的安全保障三方面。
 

(五)文献评述
 

通过对普惠金融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由于普惠金融提倡满足长尾客户的金融需求,服务对象立足社会各阶层,所以普惠金融的概念自提出以来便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尤其是在我国政府部门将发展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我国学界对普惠金融的发展与研究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现有的关于普惠金融的文献相当丰富,这些文献从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普惠金融的效用与实现,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对普惠金融展开研究。然而,风险性是金融的一般特征,普惠金融作为金融的分支领域,其内部也潜藏着金融风险。由于普惠金融提出和发展的较晚,目前风险暴露还不明显,因此现有文献还不曾关注到普惠金融的风险特征,与其相应的也缺乏普惠金融风险预防与管理相关的研究。因此,在普惠金融风险积聚、扩散前,有必要基于一般金融风险的基础上,结合普惠金融的特点对普惠金融的风险特征进行研究,同时,提出针对普惠金融风险进行预防与管理的有效机制。

 

三、普惠金融风险特征
 

(一)普惠金融风险来源
 

1.服务群体风险较高
 

2.互联网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运用和创新
 

3.普惠金融机构风控体系不完善
 

4.普惠金融机构杂乱
 

5.普惠金融产品参差不齐
 

6.普惠金融风险意识薄弱
 

7.普惠金融机构基础设施落后
 

8.普惠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

 

(二)普惠金融风险分类及特点
 

普惠金融风险具体包括两部分,一是与传统金融相同的风险特征,即一般风险。传统的金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二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因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衍生出的具有自身特点的风险,即特殊风险。
 

1.一般风险主要包括如下风险:
 

(1)信用风险
 

(2)流动性风险

 

(3)市场风险
 

(4)操作风险。

 

2.特殊风险主要包括如下风险:
 

(1)运营风险
 

(2)技术风险
 

(3)信息不对称风险
 

(4)信息安全风险
 

四、普惠金融风险管理路径研究
 

对于普惠金融风险的管理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普惠金融机构个体风险的防范,二是从普惠金融宏观整体风险的防范。普惠金融机构个体风险的防范主要是指普惠金融机构合理控制自身风险,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控制互联网技术运用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普惠金融宏观整体风险的防范是指政府部门从全局角度出发,从宏观视角对普惠金融整体风险的防范。
 

(一)普惠金融机构个体风险防范路径
 

1.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关键指标进行记录、反映和分析。
 

2.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将各部门数据整理,合并。
 

3.根据长尾客户需求,建立多种服务场景,设计对应金融产品。

 

(二)普惠金融宏观整体风险防范路径
 

1.提高普惠金融风险意识
 

2.完善机构机构风控体系
 

3.建立普惠金融风险监管体系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五、结语
 

普惠金融自提出以来,受到我国政府部门高度关注,目前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学界对普惠金融的研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短短十几年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现有文献在普惠金融风险识别和管理这块的研究不足。虽然普惠金融风险还未暴露,但普惠金融作为金融重要的分支领域,风险是其基本特征,因此,必须居安思危,在风险积聚引起社会乱象前做好预防工作。普惠金融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金融科技在风险防控上的作用,其中如何将金融科技运用在风险防控上是当前研究的关键,对此,研究了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管理的路径。普惠金融风险基于一般风险之上,随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具有新特点的风险,结合这些特点并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才能有效防控普惠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 杨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征信,2015,33(02):21-24.

[2] 王清星.互联网金融助推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6(04):51-55.

[3] 祝国平,程呈,刘军君.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3):13-18.

[4] 陆岷峰,汪祖刚.普惠金融的风险运行特征、管理难点与破解之道[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8(03):16-20.

[5] 朱宝.普惠金融体系下互联网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7,30(01):78-85.

[6] 陆岷峰,徐博欢.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风险特征与管理研究[J/OL].当代经济管理:1-11[2018-11-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81022.1528.002.html.

[7] 张和英.论普惠金融下风险评估及其防范[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7):199.

[8] 陈科.普惠金融的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研究[J].上海金融,2017(10):91-95.

[9] 焦瑾璞. 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治理结构及其风险监管[A]. .《IMI研究动态》2017年上半年合辑[C],2017:15.

[10] 韩冰凝.浅析大数据技术对于互联网普惠金融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7(01):2.

[11] 蔚赵春,徐剑刚.监管科技RegTech的理论框架及发展应对[J].上海金融,2017(10):63-69.

[12]汪祖刚等.新时代我国金融监管策略创新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9-124.

[13周军煜等.基于数字化小微金融发展的战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19(01):26-32.

[14]张欢等.关于商业银行总分支体制研究-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3):22-28.

[15]杨亮等.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乘数的动态影响[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1);66-73.

[16]季子钊等. 成本效应与风险效应: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用最大化下最优利差抉择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11):08-15.

[17]陆岷峰.关于金融本源及创新边界的研究[J].当代财经,2018(09):62-69.

[18]李蔚等.关于金融准入及金融牌照审批体制改革研究[J/OL].西南金融,2018(06):1-5.

[19]徐阳洋等.关于金融科技变革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8(09):52-56.

[20]徐博欢等.金融乱相与金融治理[J].财经科学,2018(10):36-41.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严重失信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下一篇>美国纽约州增设加密货币监管专职机构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