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贷315:出借人权益保护——现状与对策
- 阅读:49841 马雪飞
- 所属专栏:零壹智库报告精选

2018年,网贷行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出借人成为这场危机中最为直接的受害者。而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让合规的P2P网贷平台成为这场危机的间接受害者。2019年重拳整治后的网贷行业得到肃清,平台整装再出发,出借人权益保护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零壹财经·零壹智库策划“网贷3.15:保护出借人权益”专题,邀请行业专家、学者、高管,对此进行解读,并撰写此份报告《网贷315:出借人权益保护——现状与对策》,试图厘清网贷出借人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业发展趋势。
P2P网贷进入中国十余年服务了多少消费者?
据零壹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末,P2P网贷共服务借款人超2700万,服务出借人超4000万。2018年P2P网贷借款及出借人数分别为1252万、1114万。
图:出借/借款人数历年数据(2013-2018)
如此庞大的金融消费者群体,在行业前期发展以及2018年的雷爆潮中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监管部门、行业自律协会也纷纷出台各项措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以及信息隐私权等,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添砖加瓦。然而行业发展尚未成熟、征信体系尚未建立,P2P网贷尚存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保护出借人权益监管、平台在行动
当下监管在多个维度对平台的必须性行为、禁止性行为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与限制,保障网贷出借人作为金融消费者所必须拥有的知情权、财产权、信息安全权等合法权益,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保障交易公平性,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与此同时,网贷平台也在追随监管脚步,从信息披露、风险测评、信息安全防护、出借人教育等多个维度落实出借人权益保护。在零壹财经发布了《P2P整改备案进度琅琊榜》(2月)中,120家上榜平台,其中80-90分的有57家,占整体的47.5%;90分以上的有37家(占30.8%),网贷平台均在按照108条严格执行,以合规为基础,充分保护各方权益。
图:2019年2月信披得分概况
多重因素在影响出借人权益保护
现阶段P2P网贷行业尚未完全规范,从业机构参差不齐,经营情况混乱,加之用户群以及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在经受各方挑战。《报告》从六个方面对出借人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读,具体如下:
(1)平台、出借人、资产/资金合作机构之间的信息三重授权不完善;
(2)合规与用户体验的矛盾;
(3)信息安全:平台信息保护能力参差不齐;
(4)信息披露:未全面完善知情权与选择权保护不足;
(5)第三方出借人保护机构缺失;
(6)清退进行时——出借人财产权及信息安全权跟进维护不足;
P2P网贷出借人权益保护亟需加强
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网贷行业无论从监管、法律、还是信用体系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短板,行业的先天不足以及市场用户群体金融知识风险意识的认知匮乏导致行业出借人权益保护举步维艰,经历行业发展重拳整治,未来除金融消费者拥有的基本权益外,作为互联网平台,网贷出借人应该拥有更为全面的保护体系和权益维护途径。
《报告》认为,除基本的知情权、财产权、自主选择权等基础权益外,网贷的信息安全权,信息隐私权保护均需加强,而信息泄露赔偿制度也需要完善。《报告》以真金服、工场微金为案例,解读业内平台出借人保护举措,旨在形成有益参考借鉴。
对于未来如何加强出借人保护,《报告》认为需要以下几点:
(一)对出借行为及风险的正确认知:一方面包含合理评估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出借人对自身的出借行为负责,谨慎选择。
(二)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信息化时代仅金融机构、网贷平台加强信息安全传输对于信息保护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用户也要提高信息保护意识,防范于蔚然。
(三)加强金融知识学习:既要了解基础金融知识、法律法规,也要了解行业模式,平台实力。另外培养良好的理财计划和资产配置方式也是当下出借保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需要的长远举措规划。
未来,保护网贷出借人群体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需要监管、平台、出借人自身多方共同维护,监管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违规惩罚机制建设;平台需提升自身信披力度及风控能力;出借人自身需加强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度,对行业发展、平台运营情况多听、多看、多研究。
需要强调的是“理财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说明:
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零壹财经·零壹智库策划“网贷3.15:保护出借人权益”专题,邀请行业专家、学者、高管,对此进行解读,并撰写此份报告《网贷315:出借人权益保护——现状与对策》,试图厘清网贷出借人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业发展趋势。
P2P网贷进入中国十余年服务了多少消费者?
据零壹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末,P2P网贷共服务借款人超2700万,服务出借人超4000万。2018年P2P网贷借款及出借人数分别为1252万、1114万。
图:出借/借款人数历年数据(2013-2018)

来源:零壹财经
如此庞大的金融消费者群体,在行业前期发展以及2018年的雷爆潮中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监管部门、行业自律协会也纷纷出台各项措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以及信息隐私权等,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添砖加瓦。然而行业发展尚未成熟、征信体系尚未建立,P2P网贷尚存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保护出借人权益监管、平台在行动
当下监管在多个维度对平台的必须性行为、禁止性行为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与限制,保障网贷出借人作为金融消费者所必须拥有的知情权、财产权、信息安全权等合法权益,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保障交易公平性,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与此同时,网贷平台也在追随监管脚步,从信息披露、风险测评、信息安全防护、出借人教育等多个维度落实出借人权益保护。在零壹财经发布了《P2P整改备案进度琅琊榜》(2月)中,120家上榜平台,其中80-90分的有57家,占整体的47.5%;90分以上的有37家(占30.8%),网贷平台均在按照108条严格执行,以合规为基础,充分保护各方权益。
图:2019年2月信披得分概况

来源:零壹财经
多重因素在影响出借人权益保护
现阶段P2P网贷行业尚未完全规范,从业机构参差不齐,经营情况混乱,加之用户群以及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在经受各方挑战。《报告》从六个方面对出借人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读,具体如下:
(1)平台、出借人、资产/资金合作机构之间的信息三重授权不完善;
(2)合规与用户体验的矛盾;
(3)信息安全:平台信息保护能力参差不齐;
(4)信息披露:未全面完善知情权与选择权保护不足;
(5)第三方出借人保护机构缺失;
(6)清退进行时——出借人财产权及信息安全权跟进维护不足;
P2P网贷出借人权益保护亟需加强
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网贷行业无论从监管、法律、还是信用体系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短板,行业的先天不足以及市场用户群体金融知识风险意识的认知匮乏导致行业出借人权益保护举步维艰,经历行业发展重拳整治,未来除金融消费者拥有的基本权益外,作为互联网平台,网贷出借人应该拥有更为全面的保护体系和权益维护途径。
《报告》认为,除基本的知情权、财产权、自主选择权等基础权益外,网贷的信息安全权,信息隐私权保护均需加强,而信息泄露赔偿制度也需要完善。《报告》以真金服、工场微金为案例,解读业内平台出借人保护举措,旨在形成有益参考借鉴。
对于未来如何加强出借人保护,《报告》认为需要以下几点:
(一)对出借行为及风险的正确认知:一方面包含合理评估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出借人对自身的出借行为负责,谨慎选择。
(二)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信息化时代仅金融机构、网贷平台加强信息安全传输对于信息保护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用户也要提高信息保护意识,防范于蔚然。
(三)加强金融知识学习:既要了解基础金融知识、法律法规,也要了解行业模式,平台实力。另外培养良好的理财计划和资产配置方式也是当下出借保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需要的长远举措规划。
未来,保护网贷出借人群体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需要监管、平台、出借人自身多方共同维护,监管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违规惩罚机制建设;平台需提升自身信披力度及风控能力;出借人自身需加强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度,对行业发展、平台运营情况多听、多看、多研究。
需要强调的是“理财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说明:
1.出借人数、借款人数统计未剔除既出借又借款用户,同时未考虑跨平台借款/出借人数。
2.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零壹智库研究报告
2013年至今,零壹智库累计发布超过40部新金融专业书籍、200份专题报告500份数据报告,并为数十家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专业的新金融咨询服务;举办了超过30场行业峰会、20000多业内人士到现场交流,超过40场高端闭门会、1500余位业内高管 和专家参与探讨。零壹智库会员体系将在原有机构会员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个人VIP会员服务,旨在为新金融行业决策者、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业务交流水平和资源开拓的能力。
报告需求或合作请联系:
132-6199-0570
marketing@01caijing.com
报告购买与咨询请微信扫码:
热门报告
-
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创新调研报告:AI点燃知识产权生产力革命
TOP1

免 费
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创新调研报告:AI点燃知识产权生产力革命
-
2025Q1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100 (总第14期)
TOP2

免 费
2025Q1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100 (总第14期)
-
2024年中国大模型发展指数报告(总第3期)
TOP3

免 费
2024年中国大模型发展指数报告(总第3期)
相关推荐
2024年中国大模型发展指数报告(总第3期)
2024年度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 (总第13期)
2024中国金融消费者投诉指数年度报告
中国平台经济发展观察(2024)

免 费

免 费

免 费

免 费
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