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谋求最大化效率的同时更要重视协调效率
互联网保险 Huister · 微信公众号“小城不小” 2019-02-26 阅读:45845
一人世界是可以求最大化的,但对于多人世界是不能求最大化的,因为不同人的效用不能加总和比较。如果是对多人世界求某个整体的最大化,那就是把多人世界变成一人世界。主流经济学是均衡经济学,是求最大化的,将多人世界变成一人世界,是一个“技术问题”。
多人世界的效率是“协调”概念,不是技术效率。对多人世界来说,不是某个个体或组织确定的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所有人福利的提升,相反,你要把不同人的行动协调起来,让每个个体充分发挥创造性,才是多人世界的“效率”。企业家创新就是协调,组织创新也是一种协调。
对多人世界采用技术效率是错的。如控制金融风险这样的概念,究竟是谁的金融风险,怎么算是控制金融风险?都经不起推敲,资产价格下跌是风险吗?对另外的人不是风险、是机会,这样为了控制金融风险,就限制价格波动,等于干预了市场。
经济学是有关个体选择的科学,选择与他的价值和意义相关,也就是他的成本收益相关,总量分析、平均分析把这些都排除了,没有“协调思想”在里面。
在动态的真实社会里,“最大化”效率无法为我们提供一个有效的、可操作的标准,但另一方面,经济学却不能没有“效率”的概念。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个更为动态的、现实的和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效率标准。相比“最大化”效率,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提出的“动态效率”更有优势,它基于企业家才能理论,强调人的创造性和协调性。
从“动态效率”的角度看,无论是单个的人、企业还是整个经济系统,越是能够充分地发挥人的创造性和协调性,那么社会成员之间的行为就越协调,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越具有可持续性。
以传统保险经营与管理为例,保险经营与保险管理是属于范畴不同的两个概念,保险经营属于市场经济范畴,保险管理属于组织协调范畴;保险经营通常属于实体形态,最终体现在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上,保险管理通常属于非实体形态,最终体现在环境氛围和文化认同上;保险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代表着经营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保险管理是以员工为中心,代表着管理者与员工或员工之间的互动;保险经营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效益——增加利润,保险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这是我们对于传统保险经营与管理的理解,显然无论是保险经营还是保险管理,都是在处理“多人世界”问题,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协调效率。我们要把保险中不同人的行动协调起来,让每个个体充分发挥创造性,进而实现多人世界的“效率”。
《保险业:重新认识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一文中,我谈到了保险业正在从“集体主义”向“个体主义”发展,同样保险业也正在从“二人世界”向“多人世界”转变,此时保险的经营原则、规则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样才能实现“效率”。
“二人世界”里的保险是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之间是合约约束,“多人世界”里的保险是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之间是规则约束。合约与规则的内容是不同的,这正是保险变化的底层逻辑。
我们来看相互保险,相互保险从组织与权利上进行了创新,本质上就是一个“多人世界”,显然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二人世界”,是无法发挥相互保险的优势的。
我们再来看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的内核是“保险”,但是其外观是“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多人世界”,这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互联网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内核保险的“二人世界”不愿意融入外观的“多人世界”。
如果我们无法理解到底是一人世界,二人世界和多人世界,我们又如何实现“效率”。
下一篇>那些亚马逊教给保险公司的经验之谈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