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话!从两份研究报告看中国数字经济的五年蝶变与未来方向
资讯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25-10-28 阅读:674
关键词:数字经济
关键词:数字经济
《中国数字经济指数(2024)》
与《中国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发布
与《中国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发布
报告下载:
《中国数字经济指数(2024)》
《中国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
从 “数字中国” 战略提出到数字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核心驱动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迈入 “质效并重” 的新阶段。
近日,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数字经济实验室正式发布《中国数字经济指数(2024)》与《中国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
两份报告以严谨的数据、科学的方法、系统的体系、深度的分析,全面勾勒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图景,为政策制定、产业布局、区域协同提供权威参考。
一、发展成就:四大维度筑牢数字经济根基
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在政策“组合拳”推动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才资源、数字治理四大关键领域齐头并进,交出亮眼答卷。
(一)基础设施全球领先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移动通信及光纤宽带网络,5G基站数量达425.1万个,千兆用户突破2亿,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算力规模达28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超30%,为AI、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提供坚实支撑;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68%,科技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二)产业发展量质齐升
数字产业全年实现业务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利润总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3.5%。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软件业业务收入达13.7万亿元,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收入增长近10%,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格局加速形成,原生鸿蒙系统、DeepSeek大语言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标志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三)人才培养持续加码
面对数字人才2500-3000万的缺口,国家出台《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各地同步发力——北京每年培养数字技术技能人才1万人,浙江计划到2030年培育数字技术工程师1万人以上,广东打造“数字湾区”人才高地,通过政策引导与产教融合,逐步缓解人才供需矛盾。
(四)数字治理日趋完善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10.8亿人,总访问量突破903.3亿次,“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化改革落地见效;平台经济治理优化升级,头部企业从“低价竞争”转向“品质竞争”,淘宝支持微信支付、京东接入支付宝等“拆墙”举措,推动生态共建;数字安全治理体系持续完善,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指数洞察:揭示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
数字经济实验室课题组构建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才资源、数字治理”四大核心领域的评价体系,并于2024年引入DeepSeek大语言模型优化指标权重,让数字经济发展可量化、可分析、可预判。
(一)总体态势: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019-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总指数从21.10攀升至27.56,增幅达30.62%,但增速从2020年的8.96%放缓至2024年的1.62%。
这一变化既是发展基数扩大的必然结果,也体现出中国数字经济正聚焦质量提升——在技术创新积累、市场存量优化、政策规范引导下,逐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跨越。
图1 2019-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总指数及构成

(二)结构特征:四大维度分化显著
基础设施稳步支撑,指数从7.00增长至8.37,增幅19.57%,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成为核心引擎,指数从5.27跃升至9.74,增幅84.82%,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成效凸显。
人才资源指数从1.69增长至2023年的2.15,2024年回落至2.13,绝对水平相对较低,高端人才短缺、培养体系滞后等问题仍需突破。
数字治理指数呈现“倒U型”轨迹,从7.15升至2022年8.58峰值后回落至7.32,提示治理体系需进一步优化。
(三)区域格局:全面向上,梯度推进,差距收窄
东部地区凭借经济基础与创新资源,2024年数字经济指数达39.72,持续领跑;中部地区追赶势头强劲,50%省份进入“高指数高增长”梯队;西部地区依托政策支持与算力优势,50%省份实现“低指数高增长”;东北地区稳步跟进,逐步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
图2 四大经济区域数字经济指数

图3 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象限划分
省级层面,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连续多年稳居头部,尾部省份与发达地区差距持续缩小,形成“东部引领、中部加速、西部追赶、东北跟进”的协调发展格局。
图4 2023-2024年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总指数概览

三、未来方向:三大路径激活数字新动能
两份报告指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聚焦创新驱动、统筹协调、区域协同三大方向:
(一)强化创新能力,释放数字动能
加大AI、量子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研发投入,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创新链条;深化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融合,培育智能制造、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二)统筹四维发展,补齐短板弱项
持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资源;巩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化;优化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提升数字治理效能,完善公共政策实施、电子政务服务与媒体宣传功能。
(三)促进区域协调,缩小发展差距
支持东部地区发展高端数字产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推动西部地区依托能源、土地优势发展算力经济;帮助东北地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形成“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区域格局。
上一篇>会议预告|2026零壹智库数字金融年会,解码科技变革下的金融新秩序
下一篇>没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