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科技

银行数字化转型,打响持久战

银行科技 吴海德 · 看懂经济 2023-05-19 阅读:17257

关键词:银行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IT云原生

过半数受访银行家认为,金融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银行的“一号工程。
 
导言:银行业在金融科技方面的财力、人力投入继续呈现狂飙态势。2022年四大行科技资金投入均超两百亿,合计超千亿。大手笔投入换来的是更多、更新的数字化转型、体制机制优化的突破性成果。从这些成果中,我们可以分析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
 
来源 | 看懂经济
作者 | 吴海德

中国银行业协会、普华永道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2)》对银行家的访谈结果显示,55.4%的受访银行家认为“金融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增长”是银行业未来首要的利润增长点,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银行的“一号工程”。

根据上市银行2022年报披露,银行业在金融科技方面的财力、人力投入继续呈现狂飙态势,四大行科技资金投入均超两百亿,合计超千亿,科技员工占比大幅攀升,普遍超过4%,大手笔投入的换来的是更多、更新的数字化转型、体制机制优化的突破性成果年报中充分展示了近一年来的“成绩单”,本文将梳理分析银行业最近一年以来的科技投入、科技体制创新的亮点,对未来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作出展望。

通过梳理2022年报,可以看到各银行在科技方面继续投下巨额的真金白银,工商银行以2022年投入262.24亿元继续蝉联第一,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紧随“宇宙行”坐稳第一梯队,均在200亿以上,农行中行同比增幅都在13%以上,与工行差距在逐步缩小,交通银行增幅达32.93%,在六大行中资金投入同比增长最高,招商银行累计投入141.68亿元,超过了六大行中的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01
投入:财力人力投入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的科技投入出现了负增长,例如建设银行投入同比降低1.21%,平安银行同比降低6.15%,说明这些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基础建设,开始转入技术应用规模化阶段,这一阶段的科技投入开始放缓。

但对于尚未全面完成数字化基础建设的银行来说,随着类似ChatGPT等更加“硬核”的科技面世,预计未来国内银行业IT投入规模仍将保持整体增长趋势,根据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自2019年起银行业IT投入规模以24%的复合增长率稳定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国内银行业IT投入规模仍将以约24.6%的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于2025年达到接近6000亿的规模投入。

除了财力投入外,银行对科技人才的投入也在持续增长。2022年春秋季的高校校招中,各家银行又一次上演了针对科技专业毕业生的抢人大战,通过训练营提前锁定毕业生、提供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加入等措施换来了2022年报中科技专业员工数量的持续增长,将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主战力量。

六大国有银行方面,截至2022年末,工商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达3.6万人,人力财力投入均为国内银行之首,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均超过1万,交通银行2022年推进“金融科技万人计划”,人员同比增幅达到29.15%,六大国有银行科技人员总人数超过8.7万。

头部股份制银行方面,多家银行科技人员数量增幅达到了两位数,例如中信银行科技人员达4762人,较上年末增长11.11%,科技人员占比8.4%,虽然招商银行人数2022年增长幅度较低,但依靠着持续多年的投入,招商银行科技研发人员达到1.08万,已经接近国有六大行。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科技专业背景的人才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毕竟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依靠科技的力量来重塑金融服务模式、金融服务流程,提升银行运营效率,数字化转型越深入,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就越高,所以银行招聘的科技专业员工数量还将持续增加,也许不久的将来,部分银行的科技专业员工数量将会超过金融专业员工数量。
 
 
02
产出:转型成果亮点纷呈
 
财力人力大手笔投入换来的是科技应用对业务实实在在的赋能成果,年报中披露的信息显示,银行业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外,大力运用数字技术加快布局新赛道打造金融第二曲线,纷纷晒出自己数字化转型“成绩单”,我们可以从这些成果中分析出2022年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邮储银行建立“三农”数据综合服务体系,研发“农村金融服务画像”数据产品,针对46万个行政村开展精准画像,全面刻画农村“村容村貌”,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对农村发展情况不了解”的问题,已评定信用村38.35万个,信用户超千万户。

加快推进智慧政务场景建设。农行中央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相关平台在代理银行中首家通过财政部验收,建设银行37家分行全部开放网点STM(智慧柜员机)可提供税务、社保、教育、交通等8,000余项政务服务业务的办理。交通银行“交政通”服务,打造百姓身边的“政务办事大厅”,已有1,826个营业网点上线了地方政务服务事项,长三角地区分行及广东省分行实现网点全覆盖,网点覆盖率64.3%。

与央企数字化链接更加紧密。2022年银行业抓住央企司库建设机遇,工行自主研发司库信息系统,中行建设“全球现金管理平台+”产品体系,交行推出账户管理、支付结算、境内资金归集、境外可视可控、票据管理、系统对接等十大司库服务。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持续丰富。建设银行联合福田区政府发布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预付式平台,通过智能预付卡为消费者提供预付资金的监管服务,助力商户对预付业务的拓展和管理。基于数字人民币的现金属性及数字处理传输的优势,与国家电网合作,通过物联支付实现电费的自动扣减,突破传统一月一结的缴费模式,实现实时计量用户用电,解决了出租公寓、办公楼等临时用电场景电费难以计量的痛点。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绿水青山数币小镇”项目,将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链接到普惠生态版图,依托周至县猕猴桃农业产业链,搭建产业种植、农资购买、寄递物流等特色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

运用数字技术拓展跨行业金融生态。兴业银行深化与淘宝、京东等多家互联网头部平台的信用卡营销合作,加快汽车金融新赛道布局,加大与蔚来、极氪、高合等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合作力度,开展线上直播、线下试驾、节日感恩回馈等系列营销活动。

智能化数字技术应用持续深化。建设银行推广货币市场“AI交易员”,根据事先设定的交易策略、算法,与交易对手进行智能询报价并达成交易意向,询报价时间可缩短近90%,2022年下半年达成日均询报价数百次,日均意向确认金额千亿元以上。

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温度。建设银行以至简理念设计手机银行用户旅程,应用启动时间减少约20%,高频重点功能3步进入,任务流程5步内完成,打造没有断点的用户旅程、没有过期冗余的信息、人人都能看懂的提示码、规范流畅的交互设计,并可在部分常规操作中智能预判用户意图,减少需要选择和输入的信息。

技术不仅应用在服务应用对公个人客户方面,在提升银行自身运营效率、强化风控方面,大数据、新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工商银行加快“技术换人”场景应用,全年释放超过1.8万人年工作量。招商银行智能化应用已在智能客服、流程智能化、语音质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场景实现全职人力替代超过1.2万人。兴业银行推广流程机器人(RPA)技术,替代人工作业1.8亿笔,节约人工160万小时。招商银行智能风控平台“天秤”提升交易风险管控能力,以数字科技守护客户资产安全,报告期内,将非持卡人伪冒及盗用金额比例降至千万分之0.57,新发放公司贷款1,976.50亿元。

我们从年报中还可以看到银行运用“硬核科技”实现传统业务颠覆式创新的成果,例如平安银行利用物联网+卫星构建的天地一体化数据网络,优化数据风控模型,不断扩大供应链末端的中小微企业服务广度,把科技能力运用到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四川悬崖村的羊群、广东紫金县的茶园、广西百色的芒果园,都用上了物联网设备,这些数据不仅能监控作物的生长状态,帮助农民科学养殖,还能帮助银行依托数据为农户提供贷款,解决他们的资金周转问题。

科技赋能业务成果异彩纷呈的背后,是近几年银行业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台建设、强化前沿技术能力培育的成果,年报中部分银行对此也进行了披露。

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分布式、云原生已经成为标配。中国银行“绿洲工程”重塑超大规模金融级分布式架构体系,逐步发挥赋能业务、敏捷交付、稳健支撑的基石作用。邮储银行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于2022年11月28日完成全部6.5亿客户在线迁移,高峰可提供每秒6.7万笔的处理能力,可满足未来10年邮储银行的业务发展需要。招商银行三年上云圆满完成,全面迈入“云时代”,以“微服务”全面重构业务系统,完成全部零售客户和批发客户平稳无感迁移至云上,面对高并发、大流量的活动实现资源弹性供给,随时随地按需配置资源。兴业银行启动贵州省贵安数据中心、分布式核心工程建设,云原生技术体系系统上云率61.28%。

数据中台建设方面,银行业已经从建中台进入到用中台新的阶段,数据要素潜能进一步释放。招行银行提升员工用数能力与用数体验,进一步降低数据应用门槛,大数据服务覆盖率达到全行员工五成以上,高效赋能员工各类经营分析工作。兴业银行释放数据要素潜能,从数据、平台、运营、赋能多维度打造企业级数据中台服务能力,数据存储量、算力大幅提升,引入工商、信用、政务数据等103类多维度外部数据,强化内外部数据融合赋能,数据API日均调用量突破415万次。

前沿技术能力培育方面,银行业技术能力、科技专利等多项指标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工商银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在金融业首家通过“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应用成熟度”全能力域测评,并获得最高等级认证,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全球区块链50强”,中国银行全年专利新增申请5,000余件,新获授权611件。
 
03
机制: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
 
有人有钱是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银行业如何将数字化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中,通过创新科技机制来释放科技的生产力,成为了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各家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了相关进展。

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体系。在国有大行建立数字化转型战略体系之后,股份制银行也在加强顶层设计,光大银行设立数字化转型委员会,确立“全行战略引领、数字化转型规划实施、金融科技战略保障”三位一体数字光大战略框架,调整构建由金融科技部、数据资产管理部、科技研发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组成的“两部两中心”金融科技运作体系。

促进业务科技融合。建行为适应集团业务板块优化设置变化,深化ITBP服务机制和企业级项目运转机制,按照公司金融、个人金融、资金资管等业务板块组建IT支持团队,组织推进各业务板块建立业务研发(柔性)团队,提升研发质效。光大银行持续优化公司金融、零售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科技派驻机制,合计派驻科技人员超1,300人,大幅提升需求响应和系统开发效率。中信银行通过新的生产关系驱动生产力提升,全面推进科技、风险、公司、零售、金融市场等板块的组织架构调整,以“领域制”改革引领组织进化,在前中后台倡导和培养数字化的思维和意识,催动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更加高效融合。

推进重点区域数字化转型示范应用。工商银行围绕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重点建设八家数字化转型示范行,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的内涵外延,探索业务、数据、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以点带面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满足重点区域发展需要。

设立专职的金融科技实验室。平安银行创设LAMBDA实验室,通过和政府、院所、企业等科研团队设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共同前瞻性探索尖端技术在金融场景的潜在应用。

提升全员数字化思维。平安银行持续开展“全员FinTech训练营”,围绕“平台思维”“投行思维”“数据思维”三大主题,内容覆盖创新思维、战略打法、业务模式、金融科技等方面,并开设15期面向全行的“双周科技日”直播课程,累计学习110万人次,认证通过率达97%,激发全行创新意识,理解战略底层逻辑,有力支持战略落地。

综上可以看出,2022年国有大行主要是按照既定的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推进实施,部分股份制银行紧随大行也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在明确“去哪儿”之后,更多的机制主要是解决“怎么去”、“如何去”的深层次问题,在优化组织架构、推进业务技术融合、提升数字化思维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对推进数字化转型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相信未来一年会有更多银行重视机制体制创新对转型的重要性。
 
04
未来: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持久战
 
4月20日,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科技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各银行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系统研发与运行质量,提升数据归集共享与分析应用水平,推动科技赋能业务提质增效,预示着银行业将在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建设。

ChatGPT火热的背后,银行业意识到未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持久战,科技领域的军备竞赛永远没有止境,银行虽然是技术的使用方,并不直接参与这场竞赛,但却不能独善其身,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充分应用金融科技,才能在未来赢得效率、效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当明年我们看到2023年银行年报时,毫无疑问地仍然会得出银行业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的结论。我们期待看到银行业数字转型成果将更广泛地运用于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实现我们国家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百年瑞信,四折甩卖

下一篇>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报告(2023)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