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逾期率未见好转 P2P打击逃废债还需“持久战”
网贷 萌萌 零壹财经 2018-12-11
P2P网贷在今年6、7月迎来倒闭潮,大多数平台清盘退出公告均指向大环境不好、投资人挤兑、恶意逃废债猖狂等问题。
逃废债的问题从6月以来持续受到关注,监管也多次“下狠招”严厉打击,但从目前的打击成效看,或许还需多方合力,准备“持久战”。
监管多次重拳打击逃废债 未来将扩大范围演变成长效机制
早在8月8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要求各地严厉打击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并上报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名单。
9月17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网贷行业失信惩戒有关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明确了网贷“老赖”的标准。
10月18日,金融时报报道,首批P2P恶意逃废债借款人信息已被纳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百行征信的系统,共涉及金额约2亿元。
11月15日,新华社消息,第二批网络借贷平台借款人恶意逃废债信息已纳入央行征信系统,逾期金额近7000万元,其中最大一笔金额为2000万元。此次除了恶意逃废债借款人信息,还包括网贷失联“跑路”高管人员名单信息。
11月29日,北京互金协会发文称,前两批次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名单已接入征信系统,第三批名单已在筛选审核中,上报的区域增添了中西部省份,涉及借款人和逾期金额较前两次大幅提升。
11月30日,发改委发布第九批涉金融领域黑名单,包括严重债务失信人、非法集资自然人和企业、其他严重违法自然人,并首次公布了恶意逃废债借款人25名,共涉及钱牛牛、中广核富盈、钱多多、利典金融、宝象金融、新新贷、口袋理财等7家P2P平台。
北京互金协会表示,被列入P2P恶意逃废债名单的多数借款人涉及金额较大,逾期时间较长(大部分逾期2年以上),且法院已经过二审判决裁定,或者一审已经过上诉期,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接近监管的人士透露,未来会把逃废债的标准适当放宽一些,把范围再扩大,不一定等到法院一审二审,还将逐渐演变成长效机制,向信用中国数据库同步推送。
筛选标准逐渐明确 关于打击成效平台方各执一词
究竟什么才是恶意逃废债?关于“恶意”这一提法,最初监管要求上报名单时,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
零壹财经从相关渠道获悉,在8月份上报首批名单时,根据监管要求,逃废债指的是逾期90天以上的债务,平台方在上报时,逾期90天以上的借款人均在上报范围内。
9月份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网贷行业失信惩戒有关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才进一步明确“恶意逃废债”的标准。通知曾给出5个筛选标准,包括企业借款人和个人借款人金额较大者优先、逾期时间超过6个月、已进行合法必要的催收、有证据表明借款人具有还款能力且拒不还款等条件。
整体来看,监管方面对待逃废债的态度是谨慎又坚决,除了对金额和逾期时间限定外,还要求平台进行过常规催收后无果,且要有证据证明借款人有还款能力等。
那么自监管要求上报逃废债信息以来,取得的成效如何呢?
零壹财经随机选取泰然金融、钱牛牛、易港金融、和信贷、你我贷、积木盒子、宜贷网7家P2P平台,针对近三个月逃废债的情况进行调研,平台方各执一词。
积木盒子表示,平台已于8月、10月上报两批逃废债名单,上报后平台确实有收回部分逾期,但具体数据未做统计。
易港金融也表示,平台上报的第二批逃废债名单与第一批相比数量减少很多,催收方面也有明显改善。
钱牛牛相关负责人表示,逃废债情况确实有减少,但不能确定是否因上报名单导致。
和信贷答复说平台没有做过相应的统计,效果很难评估;你我贷称“不方便透露”。
宜贷网回复称,上报逃废债名单对部分债务追讨有积极进展,最近两月催收确实有明显成效,11月的催收回款相比10月有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也有平台表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泰然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监管要求上报名单以来,我们也上报了两批,投资人对此事的关注度也很高,但效果却没有预想的好。我们也希望监管能采取更大的力度和更有时效性的措施,帮助打击逃废债。”
M3+逾期率仍在上升
M3+逾期率,指的是逾期90天(不含)以上的借款本金占平台借贷余额的比例。在逾期各项数据中,这一数据更具有代表性,逾期时间越长,越容易转换成坏账。尽管这一数据与逃废债情况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不可否认,逃废债现象减少,对于降低M3+逾期率有一定的帮助。
零壹财经统计了在中国互金协会官网披露M3+逾期金额的19家平台8-11月的M3+逾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2家平台的M3+逾期率自8月以来呈持续上涨的趋势,仅3家平台的M3+逾期率在减少,还有4家平台有增有减,或变化不太明显。
19家P2P平台8-11月M3+逾期率变化
来源:中国互金协会,零壹数据
从以上的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平台的M3+逾期率未有明显减少,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监管频繁给恶意逾期借款人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行业的逾期情况未见好转。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关于打击逃废债,监管层面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监管着重打击的是恶意逃废债,借款人有能力、无意愿,加大惩戒措施后,往往会有一定的效果;对于确无还款能力的,催收和第三方惩戒的意义都不大。”
薛洪言认为,就现阶段来看,平台面临大范围内的资产逾期,更多的是借款人的资金链出了问题,没有还款能力,与整个经济层面的低迷状态是一致的。除非在宏观层面出现回暖,否则并无太有效的处置手段。
此外,零壹财经的合伙人兼数据总监赵金龙指出,互金协会披露的逾期数据参考性有限,因为不少平台有第三方担保机制(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当逾期发生后,担保方直接垫付,统计结果上便无法体现,平台真实的逾期率也就无从可知。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