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款网贷APP被消协评一颗星 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混乱
网贷 宫钰 零壹财经 2018-11-29
报告显示,金融理财类App收集的个人信息共计有10类,其中收集最多的是手机号,占比达100%,其次是通信信息、位置信息、身份信息和个人基本资料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信息涉嫌过度收集或使用和出现“自愿承担风险,个人承担一切责任”的不合理免责条款。
捷信快贷更是被中国消费者网指出为“李鬼”仿冒App,跟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悟空理财相关负责人回应零壹财经时称,金融类个人信息的获取有监管方面一些特殊的合规要求,包括实名认证、KYC、反洗钱等。经公司法务核实,悟空理财旗下相关页面收集的个人用户相关信息均在合规监管的范畴之内。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教授向零壹财经表示,很多行业的APP都存在涉嫌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P2P行业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按照“一切金融机构都必须持牌经营的监管思路”,P2P平台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的牌照,从法律上讲他们没有权利要求消费者提供金融机构要求的个人信息。
但是金融行业又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对投资者和消费者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非常高。很多P2P 平台的App对出借人提出的要求,站在金融行业的角度并不算过分。问题在于,P2P平台是否有能力保护和保密这些信息,是否正确地使用了这些信息。
中消协表示,针对本次测评活动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将约谈劝谕相关APP开发管理者,督促企业整改提高。
P2P平台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混乱
零壹财经随机测试了几家P2P平台的APP,有规模较大的平台,还有上市平台,也有一些小的区域性平台。结果显示,这些APP的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比较混乱,均存在过度收集信息、无隐私条款、条款不完整以及不合理格式条款等问题。
由于iOS平台具有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规范作用。这些APP在iOS设备上并不能主动从手机上获取权限和信息,也不会出现用户不给权限就无法使用的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系统仍然会诱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并告诉用户如果不提供个人信息,就无法使用根据法律法规必须进行实名制管理的相关金融服务。
在相对开放又缺乏硬性规范的Android平台,这些APP则更加“不自觉”,安装时主动索要位置信息,电话,相机,短信,麦克风和通讯录资料,并且没有告知用户索要这些信息的原因和用途。,如果用户选择不授予权限,则会导致APP无法正常使用。
有些APP在注册时,就开始“绑架”用户,默认勾选隐私政策、默认用户不反对即视为同意,用户不同意隐私协议就无法注册使用,甚至有些APP在注册界面根本找不到隐私协议。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对零壹财经表示,我国侵犯个人信息和隐私导致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3年出台的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个人信息管理者在使用信息系统和对个人信息进行使用时,宜遵循目标明确原则,最少够用原则,公开告知原则和个人同意原则。
P2P平台App未经用户同意和授权收集贩卖与他人共享用户数据和资料的行为显然触犯了相关法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