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更不应该是你我的口头禅
互联网+ 陈辉 · 微信公众号“小城不小” 2018-11-29 阅读:5217
一段历史
我学精算,做保险,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这么一个体验:
别人在问你干什么职业,只有“做保险”的人才会说“做金融”,因为银行、证券、信托的人都会自报家门,只有我们这些苦逼的保险人,才说自己从事金融。
如果看过“非诚勿扰”,一定记得我说的这个画面。“非诚勿扰”,特指保险、金融、推销…

所有人都在“从事”“金融”。
P2P、众筹、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大数据征信、金融科技、保险科技、银行科技、证券科技、ICO、区块链、通证经济(Token)…眼花缭乱。

我还是学精算,做保险;我不做金融,我做保险。
一个延续
从互联网金融,到新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
再到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公安部、地方金融局,发文整改、发文提示、发文严惩…
P2P的整改、Token的定性、传销的打击,私募的整改…;还有跑路的、自首的、限制出境的、参观监狱的;有人在直呼这一代“金融”人的尊严,呐喊“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
问题总比想象的大,除“xx”之外,我所能了解的地产都涉及P2P,并且还是变相的P2P,问题还在发酵…
所有的这一切之前,我们了解金融吗?我们严肃的看待过金融吗?我们读过几本金融的书,学过几个金融模型?…
我们了解过金融与经济、金融与政治的关系吗?
了解了这些关系,你就应该知道“呐喊”“直呼”…都是多余的,因为金融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一个无奈
金融传销、金融庞氏骗局、金融…还在延续,无论是当局,还是旁局,都不愿意揭开这个问题,在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正确的。但是,我们需要清醒所面临的问题,所存在的问题,要能直视、正视自己的短见。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此时的金融问题和40年以前的金融问题,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更不能照本宣科。
重温美国的金融史,一定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定义、重塑金融体系。金融是为经济服务的,为政治服务的,但是金融也是有风险的。
在无奈中,在叹息中,我们还要深思,需要回归,需要:
重新定义金融、重新科普金融、重新认识金融…
并且要知道:
金融不是模糊的,金融也不应该是模糊的,金融更不应该是风口…
“出师未捷身先死”,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延续,但是有时候思想比人更有趣(人很有趣,但是思想更有趣)。
上一篇>【基金课堂】指数基金的前世今生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