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车贷平台清盘加速 以租代购成转型风向
网贷 李梦 零壹财经 2018-09-07
监管新规发布后,大量平台跻身车贷。一方面,部分平台涉嫌非法集资、虚假宣传、暴力催收等问题使得车贷平台行业乱象丛生,行业发展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由于盲目转型、风控技术不过关、业务模式不成熟,P2P车贷问题重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严监管的趋势下,众多平台由于资本实力、风控技术等问题难以维持正常经营开始逐渐退出市场。
据零壹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6月底末,至少有484家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以车贷为主要业务,占正常运营平台数量(1658家)的29.19%,这一数量较2017年底(545家)减少了11.19%。
行业清洗的挑战过后,P2P车贷将迎来"剩者为王"的发展机遇。
面对监管风暴,选择留下的部分P2P车贷平台选择变革车贷业务模式,开展以租代购业务。
消费型以租代购市场广阔 风控要求高
国汽车融资租赁行业整体起步较晚,汽车融资租赁市场整体规模依然较小,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09-2014年,中国汽车融资租赁市场规模从1千辆增长至20.8万辆,实现了191%的复合增长率,根据市场经验,预计2015-2020年汽车融资租赁年均复合增长率仍将保持在50%以上,至2020年,有望实现6%的渗透率。
车贷平台瞄准汽车融资租赁市场正是看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按照以租代购车辆平台的功能定位来看,分为经营型以租代购和消费型以租代购。前者通过以租代购的方式获得车辆的使用权,开展网约车等经营性业务,通过经营所得偿还车贷平台的租金。后者通过以租代购方式获取车辆自用。
转型网约车的平台,2017年网约车身份的合法化是一大利好。开展网约车业务的风险整体低于车抵贷,且平台具备一定的风控团队基础。
从车抵贷平台转向经营型以租代购业务也需要面临流量、认知、政策对车型限制及自建网约车平台的合法合规问题等挑战。
以租代购除了做网约车这类经营性业务外,也可以开展自用消费类业务,主要客户群体是个人,市场广阔。相比网约车以租代购业务,平台开展消费型以租代购业务需要面临更大的风险考验,个人自用车辆意味着小额单笔业务更多,平台在风控上需要更加细致、人力成本更高,收益却并不能保证。
上一篇>5大乱象让P2P车贷负面缠身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