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集团案宣判:处罚金超4亿元,马申科被判无期徒刑
网贷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8-08-31
经审理查明:被告单位申彤集团、申彤大大公司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间,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大大宝”线上理财软件,或通过发布自用项目、虚假项目、盈利能力无法保障的项目,设立有限合伙企业招揽投资合伙人,销售各类包装而成的理财产品,并将募集资金交由申彤集团统一支配使用。144亿余元集资款中,大部分被用于返还集资本息、经营费用支出及员工薪酬支出,或用于个人挥霍。
截至案发,造成6万余名被害人损失64.6亿余元。
截至目前,本案已查封、扣押、冻结了相关银行账户、支付宝账户、房产、汽车、手表以及股权等财产。现追赃挽损工作仍在进行中,追缴到案的资产将移送执行机关,最终按比例发还被害人。
上海一中院认为,二被告单位及马申科、单坤、陈尚坤等5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或参与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其行为均已构成集资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被告人张伊莉、徐英义、高博一等7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且数额巨大。二被告单位以及马申科、单坤、陈尚坤等12名被告人的非法集资行为,严重扰乱国家金融管理制度,依法应当予以严惩。上海一中院根据二被告单位、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各被告人的亲属、部分被害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等近500人旁听了庭审及宣判。
案发后诸多疑点暴露
“大大集团”是申彤集团旗下子公司及理财平台,大大集团于案发后的2015年12月底,曾发出一封“奇葩”声明称,上海申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企业三证和公章于2015年12月19日已遗失。而据新浪财经报道,目前大大集团涉嫌非法集资已经被立案侦查,且账面仅剩1亿多元。
此前有报道指出大大集团疑为空壳公司。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大大集团进行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登记的机构深圳申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大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住所地完全一样,注册资本完全一样,都为2亿元人民币,分别在2014年12月10日与2014年12月11日成立。
自2014年以来,大大集团法定代表人及公司名称换了三页,七次,注册资金是2亿,实缴资金是零。有业内人士分析,大大集团其实是典型的空壳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大大集团多个项目的债权转让人属于大大集团母公司申彤集团旗下,为迎智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大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后两者与大大集团属关联公司。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大集团旗下大大宝涉嫌自融。
大大集团案发时间轴
2015年12月15日,上海申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理财平台大大集团涉嫌非法集资被警方调查,公司资金兑付困难,集团4名高管被羁押。
12月22日,大大集团已确认因涉嫌非法集资被立案侦查,警方暂时冻结了被查实的集团账户,发现其账面上仅剩1亿多元资金。
12月25日,大大集团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正在接受上海经侦调查取证,案件还未定性。声明称,因上海经侦调查需要,大大集团相关账户被依法冻结,目前所有客户兑付工作停止。
12月26日,大大集团官网首页发布停业整顿公告称:“大大集团因受前期事件影响,定于2015年12月26日起至2016年1月16日止停业进行集团内部整顿,暂时停业期间集团各级公司暂停一切业务活动。”
2016年3月29日,大大集团以上海申彤大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主体,在各招聘网站发布了数十条招聘信息。
2016年4月初,上海经侦回应,表示已经追回2.6亿资金,最快下半年结案。
2016年6月22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发布《马申科等20人,2单位非法吸收公共存款,集资诈骗案受理公告》
据其官网介绍,2013年大大集团创立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团自成立以来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采用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以资本运作、项目投资为主营业务,同时也为各类金融产品提供服务平台。
上一篇>奥马电器金融科技上半年营收增长4倍 深陷P2P兑付危机 发展道阻且长
下一篇>黄益平:当P2P沦为“农贸市场”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