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信科CEO耿心伟:金融回归本源的小微金融和健康的供应链金融需要信用科技
观点 雨林 零壹财经 2020-09-16 阅读:3702
微众信科CEO耿心伟在本次论坛发表了题为“信用科技创造商业价值”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融资难题需要从需求出发,从金融回归本源的角度去解决。

微众信科CEO 耿心伟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两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从监管到各类金融机构都倾注了大量精力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化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微众信科作为一家信用科技企业,也是人行持牌的征信机构,一直致力于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并发挥征信机构、信用机构的积极作用。
一、信用科技既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要解决融资少和融资短的问题
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银税互动类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7000亿,同比增长65%,户数超过了93万户,同比增长88%。微众信科也一直在投入到银税互动的服务中,目前微众信科已经服务超过730万家中小微企业,合作银行累积授信超过3500亿。从银税互动的场景切入,微众信科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拿到了信用贷款,通过微众信科信用平台获得首贷贷款的客户超过60%,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融资难的问题。
再看融资贵的问题,截止到今年7月末,全国银行业新发放的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为5.93%,较去年同期下降0.77个百分点,而四大行今年新发放的小微贷款的利率是4.25%,可以说四大行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起到了头雁的作用。
利率下降解决了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一方面是靠政府的大力扶持,特别是大型银行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但是如果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我们要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困难,化解融资贵,我觉得更有实际意义。
做小微企业贷款,线上化的贷款要符合大数定律,首先要解决首贷的问题和融资难的问题,因此没有办法去一揽子来满足我们客户的需求。比如很多制造业企业,没有太多银行能够满足它们的中长期贷款需求,同时小额信用贷款因为只是流动资金贷款中的一部分,只能作为中小企业救急的融资,并不能满足企业基于交易产生的大量的流动资金的需求,因此线上化产品不能够实现对客户融资满足率的提升。
通过近几年的观察我们发现,要以客户为中心,要真正从需求端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金融回归本源。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挂到嘴上,就产品而推产品,这样并不能解决客户的痛点。因此需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从金融回归本源的角度去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微众信科近两年把眼光放到了设备融资和交易金融中,通过企业的经营画像,基于企业经营的数据去做客户的风险画像,评估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同时我们也会给制造业企业做设备的画像,把经营、设备、交易三者结合到一起,来做线上化制造业企业的融资。
信用科技助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的获得率和满足率的双提升是一个难题,但是金融科技公司与各类金融机构通力合作不仅可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也可以解决融资少、融资短的问题。
二、基于信用科技的商业信用和供应链管理
20多年前市场就有声音提出要清理企业之间的三角债,但实际上基于信用的三角债是良性的,并且能给社会带来价值,不能一味地进行清理。基于信用对供应链上下游的管理,是每一家企业都需要的。
如果我们企业自身对供应商有资金占用,就相当于企业自身在放杠杆。而如果能够对下游客户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实际上也是能够解决风险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基于这种对上下游客户的管理,把信用科技的理念,引入到我们的这个企业的信用管理中去,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这样一种三角债是良性的,是应该鼓励的。
有信用就能够从供应商融通周转资金,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自身的信用好,就能够从供应商融到资金,也就不一定把资金的融通都从银行端获取。良性地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实际上就是企业给自己在放杠杆,企业不仅仅是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而是靠自身的循环去解决资金的融通。此外,有信用也能够把自己的应收账款变为现金。也就是说如果有很好的信用,我们的交易对手质量很好,与交易对手之间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产生了良性的应收账款,在产生新的业务的时候,依然能够顺利获取资金。
最后,真正健康的供应链金融是需要依赖信用科技的。需要对交易对手和自身经营状况做好风险画像,在此基础之上的供应链金融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才是一个良性的供应链金融。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