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有多少员工、放多少贷款:用特别贷款保就业、保市场主体

观点 柏亮 零壹财经 2020-04-21 阅读:3185

关键词:特别贷款保就业新基建短期现金流休克政策性担保公司

政策怎么才能快速见效?特殊时期应有“特殊贷款”。

上周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很清晰,很紧迫,直指肯綮。但是政策怎么才能快速见效?呼吁在特殊时期,推出以保就业为直接目标的特殊贷款:以就业人数和员工薪酬为主要标准进行放贷。

 

第一,“新基建”的传导解决不了市场的燃眉之急。

 

一方面,无论老基建还是新基建,都有规划、审批、立项等流程;另一方面,就业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解决的。保就业和保市场主体,是一体的。保市场主体,就要保中小微企业,而不仅仅是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

 

新基建项目从规划到落地有较长过程,更何况,经过层层拆解、分发之后的订单,能落到中小微企业的比例有限、周期较长。

 

第二,874万高校毕业生再过两个月就要走出校园。而中小微企业正在大量倒闭,不但没有新增就业能力,而且会释放更多失业。

 

第三,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压力是短期现金流休克,根本熬不到“新基建”的订单。而中小微企业日常现金支出的大部分,就是员工薪酬,也就是“保就业”的钱。

 

解决短期现金流最直接的就是银行贷款。如果在特殊时期没有特殊的信贷方式,就算是大水漫灌,有多少资金、需要多长时间能灌到中小微企业?

 

因此,需要以“六保”为目标、尤其是以“保就业”为首要目标的特殊信贷政策:以在职员工人数及其薪酬为主要标准发放贷款。

 

常规的贷款方式重点看企业的两条标准:一是盈利情况,二是抵质押物。抵质押物一直就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命门,而在去年经济下行、疫情严重冲击之下,盈利情况是不乐观的。

 

要保就业,就要直接以就业为目标,以就业为信贷标准。

 

可以按照员工人数、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不必一次性发放,可以按照企业的薪酬发放节奏分期放贷,确保贷款不用于其他用途。

 

这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贷款,并不要求所有的贷款都按照这个要求进行。其他用途的贷款,按照常规贷款的规则(或其他相应的激励政策)进行。

 

这样的特殊贷款具有良好的“六保”效果,而风险未必有多大。

 

第一,不按企业“大小”,而按在职员工人数,目标明确,路径直接,而且体现了在“保就业”、“保市场主体”面前的公平原则。

 

第二,对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解决了短暂休克导致死亡的风险,能够在不大伤元气的情况下继续发展,稳住了现有就业;有利于市场活力的快速恢复,促进了新增就业。

 

第三,这样既保住了市场主体,也保住了就业,同时还保住了消费。如果企业倒闭、大量失业,居民不但收入降低,而且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会最大程度地降低消费,更何况很多人还要还贷款。保住了就业,居民收入可持续,就有信心继续正常的消费。收入可持续,是保基本民生最有效的方式。

 

第四,同时也保了产业链和供应链。保住了市场主体和就业,常规的供应链不会中断;新的供应链升级具备了业务基础和参与主体。

 

第五,不必担心企业盲目扩张。特殊贷款也是贷款,具有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企业、企业主,都要面临还款责任和信用维护,正常情况下都会认真考量企业的发展速度、规模、杠杆,考虑团队规模与业务发展情况。因此这类贷款的风险不会高于或大幅高于其他常规贷款。

 

第六,可以设立政策性担保公司对这类贷款进行担保或再担保,或者其他特殊金融安排承担部分风险,减轻银行压力。由于市场主体能够正常发展、居民收入不会大幅波动,企业和员工的现有债务违约不会出现大幅增长。因此整体考虑的话,特殊贷款带来的信贷总体风险不会增加,反而会降低。

 

第七,当经济恢复正常后,可逐步缩减这类贷款的比例和规模,并逐步退出市场。

 

(作者为零壹智库创始人,数字资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加关注 消息
文章:64 粉丝:2 总阅读数:1344.0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董俊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 服务跨境网络支付

下一篇>看了油价不妨想想,房子会不会跌成负值?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50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