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接替周小川担任央行行长 他对新金融监管态度如何?
观点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8-03-19 阅读:18767
资料显示,易纲先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早在两三年前,易纲已在央行内部负责各项工作,位列央行四位副行长之首。
零壹财经梳理了过去易纲对互联网金融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普惠金融领域。
在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易纲首次披露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8条内容:
分别是: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框架;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采取尽责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重视消费者数字技术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监测数字普惠金融进展。
去年9月份,易纲在“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凡是搞金融要持牌经营,纳入监管,要实现监管全覆盖。此外,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欺诈行为,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区分合法金融和非法集资,注意对公众的金融知识普及。
易纲称,银行体系在中国普惠金融中仍然要发挥主力军作用。普惠金融要求机会均等,成本合适。
眼下,如何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领域的重要话题,也是易纲上任后的工作重点。去年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稳会”),强化了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金稳会的办公室设在央行,也说明未来央行在金融监管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对于央行而言,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是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宏观调控手段。易纲去年曾在“十九大”期间表示,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是保持币值稳定、二是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其中,宏观审慎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其核心内容是以资本金约束金融机构的经营扩张,要求金融机构“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目前纳入MPA季度考核的只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央行内部人士曾对媒体表示,未来会适时将券商、基金、保险、甚至是大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纳入MPA考核范围内,强化资本约束。
附易纲履历:
易纲,男,1958年出生,经济学博士。
1978年至1980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
1980年至1986年,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6年至1994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先后担任助教、副教授,1992年获终身教职。
1994年回国,与林毅夫等发起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1997年至200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2002年至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正司局级)兼货币政策司副司长。
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2004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期间:2006年9月-2007年10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
2007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09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15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16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
央行目前领导: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陈雨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潘功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范一飞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徐加爱中央纪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组组长
刘国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