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当科技遇上金融 看老美如何玩转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 陈一佳 · 百度百家 2015-10-14 阅读:3315

关键词: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美国

在发展成熟、监管严密的美国市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给创新企业带来了机遇。CommonBond就是借势发展的代表之一。

 

我们用微信打赏红包,到网上投资理财,在这个普通人把钱玩于“股掌之间”的年代,有个领域仅去年就在全球吸金超过137亿美金,它就是火遍创投圈的“互联网金融”。这是一个离我们说起来很近,又似乎离得很远的行业。说它近,因为我们似乎都已经开始享受它的服务和带来的好处,说它远,因为说到“互联网金融”,人们似乎又都带着一种一知半解的疑惑。不光是在中国,美国的互联网金融(FinTech)也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在发展成熟、监管严密的美国市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给创新企业带来了机遇。CommonBond就是借势发展的代表之一。

 

进行在线学生贷款的CommonBond于2011年在纽约创立。它的创始人David Klein曾经效力于麦肯锡、美国运通等8年之久。选择“下海”,正是由于当年上MBA,申请学生贷款的痛苦经历带来的灵感。“当我回商学院学习的时候我的学费都靠贷款。但我当时只有两个选择:联邦政府和私人银行。当时我意识到三件事情:利率太高、流程复杂、服务很差。”所以在美国,存在监管的巨大压力,但是具有金融经验的Klein还是看到这一领域存在的巨大计划,找到从事法律的联合创始人Jessup Shean,开始投入互联网金融的“创业”中。

 

三大竞争优势,成就新型贷款平台

 

要想压倒传统金融行业,就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将用户体验不断提升。CommonBond认为,他们的制胜法宝就集中在三个方面:低利率、操作简单、社会影响力。

 

第一,便宜。可能也是学生首要关心的议题。相比美国政府和其他私人贷款公司,利率最低的就是CommonBond。一位纽约大学MBA在读学生告诉我们,贷款2年,能为他省下将近2万美金。在美国读书的花销是笔不小的数目。以纽约大学商学院为例,一年MBA项目开销至少需要10万多美金,大部分学生选择用学生贷款来完成学业,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学生贷款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1.2万亿美金。对学生来说,贷款利息就是大问题。

 

CommonBond在创业之初,遭到的最多质疑莫过于,其贷款利率真的比其他机构低吗?事实证明,美国联邦政府提供了90%的学生贷款。很多联邦的学生贷款利率是6%、7%甚至8%。而同类型项目,CommonBond的利率只有4%到5%。这就意味着,在整个贷款期间可以省下大概1400美金。

 

之所以能做到低利率,是因为联邦政府一视同仁,而贷款平台因人而异。在美国联邦政府给每个人的贷款利率都是一样的,无论信用如何,而借贷不是。Klein告诉我他们的“平台提供的利率,是根据贷款者的信用质量或者还贷能力来制定。我们关注的是有信用价值的贷款者,那些通过不同方面评估后,具有较高偿还能力的贷款者,我们就能给予更低的利率。”

 

第二,操作简单。我上CommonBond的网站看了一下,发现整个过程只需7分钟,不禁让我惊奇这是如何做到的?!Klein告诉我们,他们取消了很大一部分根本无需用户完成的事情,利用科技优化整个申请过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无论在手机上,坐地铁时,或者在路上,保证用户填写申请都能获得最好的体验。这就是科技发挥着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力。

 

第三,重视社会影响力。学生借贷平台的核心受众群体是未来的精英阶层,特别是千禧一代。而需要抓住核心用户最关键的,就是商业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影响力是吸引千禧一代的有效方法,也是CommonBond的核心。“通过我们平台每获得全额资助的一个学位,我们会通过Pencils of Promise, 我们的社会影响力合作伙伴,来资助发展中国家里一个孩子的教育费用。”

 

新集资和贷款模式,让传统金融行业刮目相看。

 

借着这几大产品优势,CommonBond在美国学生中迅速建立起人气。自2013年9月以来,CommonBond已为学生提供贷款超过2亿美金。如此大的一笔数目,Commonband采取的商业模式基本为社区集资或众筹,资金来源于一大群投资者,包括大学校友以及学校本身投资。当然,他们也会与其它机构合作来获得更多资金,跳出了一般金融公司的传统模式。除此之外,CommonBond和传统金融公司不同的是,他们放出贷款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的学校和专业。不但更加方便,而且还有效地帮助CommonBond控制了风险。

 

借助这些“新武器”,CommonBond在学生贷款得市场可谓游刃有余。而他们也不过只是互联网金融大军中的一只。科技还在不断帮助我们在“钱”的问题上,可以做得更快,更好,更便宜。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五部委发文力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文化金融”会成下一个风口吗?

下一篇>央行组建互联网金融协会 入会门槛5000万为误传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7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