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金融

转战消费金融,你的大数据风控准备好了吗?

消费金融 兔子帮主 · 琥珀金融帮 2016-09-27 阅读:2750

关键词:消费金融大数据风控

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金融的开闸在释放巨大消费潜力的同时,也让金融行业面临新的挑战。
 

帮主说:近期,包括个人和企业借贷限额在内的P2P网贷监管细则正式落定,业内将更多目光聚焦在P2P平台转型消费金融的动作上。早先,已有嗅觉敏锐的知名平台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也有不少平台与消费金融企业进行资产端合作。



此外,继央行和银监会今年3月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不久后央行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一系列政策利好也逐渐显现。

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金融的开闸在释放巨大消费潜力的同时,也让金融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做好消费金融,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有效控制贷款的风险,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这种风险也会积聚,建立一个良性、可持续性的业态,必须做好风险防控,而大数据风控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基础。

P2P转战消费金融?

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的消费金融行业就进入了相对成熟期。人们进入消费金融公司的店铺,递交身份信息、回答若干问题、签字后,几乎半小时内就可以得到一笔现金。在如此发达的消费金融市场背后,是高覆盖率的线下网点、强大的个人征信系统以及较快的审批效率。

而我国,近几年消费金融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2009年,出现第一批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试点;2013年,第二批产业系试点消费金融公司,诸如苏宁、海尔等供应链核心企业入场;2014年,互联网电商系消费金融悄然现身,如京东白条、天猫分期、蚂蚁花呗;2014年以后,出现了P2P系,如分期购物平台,它们虽然未打出“消费金融”概念,但其所从事的业务与消费金融并无区别。

不过,不同于银行系、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大部分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还未获得国家的牌照支持,属于创新类的消费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消费性贷款规模达到18.96万亿,占中国整体信贷规模约18%,并预计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未来5年将以每年20%以上的增速扩张。不过,在我国消费金融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攀升等问题。

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现在很多网贷公司意图转型消费金融,所以只做资产端,资金端完全交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相当于只做一半流程的金融业务,这样既符合监管要求的信息平台身份,又能够提高利润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P2P行业的风控能力备受诟病,而消费金融业同样面临信用风险问题。那么,当互金平台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时,无论是房贷、车贷还是消费分期资产,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即为如何有效把控消费分期资产风险问题。

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公开表示,到2019年,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有望比2015年扩大30倍;数据、技术双核驱动的智能风控将成为助力消费金融的关键所在。

大数据风控

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并不健全的背景下,大数据风控成为各家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互金平台,用来傍身的王牌武器。

据媒体报道,大数据风控的背后有着这样的逻辑——以央行征信数据为基础,辅以自身采集的大量数据,建模,不断反复训练验证,直到模型有能力快速处理大规模用户的信贷审批需求。

目前,在消费金融领域,不仅有提供大数据风控服务的第三方平台,还有第三方征信机构。而诸如芝麻信用、我来贷(WeLab)、PPmoney等平台也都推出了各自的风控系统。

记者观察到,创立之初就专注做资产端的我来贷,独创了一套WeDefend多维度风控系统。WeLab集团首席风控官叶天赐告诉记者,该系统根据用户授权的各种信息重构用户画像,判断其信用等级,分析过程仅需几分钟。也就是说,通过大数据分析移动端的个性化属性和行为,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得出信用评分和标签。比如,通过移动设备看到用户申请时间的不同即可评判出不同的风险属性。

据了解,基于这套风控系统,拥有1000万注册用户的我来贷,日前与广东南粤银行达成深度合作,成为中国首批与银行合作的创业型金融科技公司之一。在联合推出的面向工薪族的借贷APP业务中,WeLab提供获客及互联网大数据服务,而南粤银行则在其银行自有风控体系下进行线下面签,终审,放款,贷后等服务。

国美金控副总裁穆远曾指出,金融行业发展的最大阻碍便是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分散,而消费金融与传统金融在目标客群、信贷金额和应用场景上的不同,造成各自的面对的风险属性不同,从而在风控上面存在较大的区别。

传统金融的风控主要依靠线下收集客户信息来解决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来判断其还款能力与意愿;消费金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利用大数据来收集客户信息,通过对客户群体的消费数据评定客户信用等级,进行有效的风险建模,规避了传统信贷审批效率低的问题,使得消费金融服务可以获得更多客户。

不过,行业内大数据风控的效果仍有待考量。据第一财经报道,犹如硬币的两面,目前行业内并无统一的坏账判定标准,各家机构对自身坏账率也是讳莫如深。更有公司,没有经过长周期的数据采集和系统迭代、外包系统,就急于上线,大数据风控成了营销的噱头。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点融网推“牙科贷”,加速布局消费金融

下一篇>PPmoney副总裁康德胜:线上线下组合是发展消费金融的重要策略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