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芝麻信用存漏洞,风险或传导至P2P行业

互联网+ 郑胜前 · 零壹财经 2015-07-23 阅读:4781

关键词:芝麻信用漏洞风险

显然,“刷分党”就是利用芝麻信用评分系统的漏洞,通过自主增加交易活跃度、改善人际关系、突出履约能力来提高自己的信用分数。

 

近日,一则关于芝麻信用可以刷分的报道让笔者惊呆了。利用芝麻征信体系的漏洞,用户可以相互刷分,变相恶意提升芝麻信用分,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芝麻分的水分会越来越高。而眼下,已经有不少P2P平台牵手芝麻信用来做风控,芝麻信用水分背后的风险势必会传导至P2P行业。

 

芝麻分可以“刷”出来

 

《证券日报》报道称,在一些社交平台、微博或者论坛上,许多人打出了帮助提高芝麻信用评分的广告,用相互转账的方式刷分。而笔者通过搜索发现,一些qq群里,也有人操起了这种业务。

 

实际上,刷分过程十分简单:甲给乙转一笔钱,乙收到账款后立即将款项原封不动转回给甲,反复在多个二维关系操作,通过不断的转账增加交易活跃度和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得分。这些“刷分党”中的不少人目标都很明确:通过高分数获得在支付宝花呗上的高额信用借款额度。

 

更可怕的是,相互转账只是“刷分党”的第一招,还有更厉害的。支付宝9.0版本已于日前上线,利用该版本中的新功能——好友借条也能刷分:和相互转账一样,“刷分党”相互“借钱”,然后及时“还钱”,反复操作从而提高芝麻分数。

 

我们知道,芝麻信用评分系统主要是从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交易活跃度及人脉关系等多个维度来进行评估计算的,其数据来源于阿里旗下各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以及合作机构的数据。其中,部分数据和信息,用户可以自主提交让芝麻信用的评分系统获取。

 

显然,“刷分党”就是利用芝麻信用评分系统的漏洞,通过自主增加交易活跃度、改善人际关系、突出履约能力来提高自己的信用分数。

 

风险危及P2P行业

 

目前,芝麻信用方面并未就此事作公开说明,更未承诺针对系统漏洞进行技术改善。对于财大气粗的阿里说,或许这只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然而需要注意到的是,眼下的芝麻信用已经不是阿里一个人的那么简单。

 

抛开与芝麻信用合作的银行不说,如今的P2P行业中,也有一大波平台与之“牵手”,目的就是相互合作加强风控。笔者注意到,接入芝麻信用的P2P平台,对芝麻信用数据的应用主要在两个层面:以银湖网为代表的平台,按照芝麻信用的评级措施,进行信用评估以及贷后追踪,从而减少借款违约的风险;以信融财富为代表的平台,利用芝麻信用分,开展纯线上、纯信用小额借款业务。

 

P2P平台牵手芝麻信用的原本初衷是为了降低借款端的风险,但正如笔者曾经刊文所言,参考了诸如社交数据、电商数据等大量没有金融属性、缺乏验证性、弱关联数据的芝麻信用,其可靠性本来就有争议。而眼下,如果评分系统存在漏洞导致用户信用数据水分太高,其可靠性则进一步降低,如此,P2P平台与其合作加强风控的夙愿恐怕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而,在笔者看来,如果芝麻信用的漏洞继续存在,这种风险势必将会传导至P2P行业,前者对P2P行业的渗透越深,这种风险就越大。

 

在笔者看来,在目前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P2P平台做分控,依靠单方面的数据远远不行,在运营成本允许的情况,同时接入多方征信数据,多角度参考、衡量或许是应对借款端风险的应急之策。

 

本文系作者郑胜前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郑胜前,互联网金融观察人士。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中资银信担保公司人去楼空 拒还客户投资

下一篇>互联网保险场景化大发展,天花板远吗?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