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之夜第十二期:揭秘P2P平台踩过哪些坑?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4月03日    【字体:

那些年P2P平台一起踩过的坑
 
  本文为首席评论-互联网金融之夜第十二期内容精华。首席评论-互联网金融之夜由零壹财经(01caijing.com)与第一财经联合打造,是国内第一档互联网金融高端电视评论节目。节目通过东方财经频道、第一财经电视在全国播出,并通过国内各大视频网站同步推出,敬请关注。本节目由向上金服(微信公众号:xiangshang360)冠名播出。
 
那些年P2P平台一起踩过的坑

  播放地址:

  搜狐视频

  优酷视频

  乐视视频

  爱奇艺

  老牌P2P平台接连陷入坏账风波
  后起之秀不断涌入
  战略转型迫在眉睫
  老牌P2P平台该何去何从?
  追求规模、全国扩张、大单路线一定好吗?
  《首席评论-互联网金融之夜》为您解读!
 
  背景:多家资深P2P平台战略转型
 
  今年以来,多家老牌P2P平台接连陷入坏账风波,业内对P2P监管措施落地的呼声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不少网贷平台开始进行战略转型,如红岭创投、融金所等网贷平台已开始布局实体店,陆金所将转型为金融理财信息服务平台。网贷平台正经历爆发式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平均每天会有超过3家新P2P平台上线。截至2月末,全国P2P平台至少有2133家,据零壹财经估算,国内P2P借贷行业2014全年的交易规模约为2500亿-3000亿元,是2013年1100亿元的2-3倍。如果加上大量难以统计的线下平台、通道型业务,整体交易规模可能超过4000亿元,贷款余额超过1500亿元。
 
  本期嘉宾:
 
  黄大容:麦子金服董事长兼CEO
 
那些年P2P平台一起踩过的坑
 
  柏亮:零壹财经CEO
 
那些年P2P平台一起踩过的坑
 
  主持人:洪偌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主持服装由IXFASHION工作室定制微信公众号:ixfashion)
 
那些年P2P平台一起踩过的坑
 
  P2P平台为何纷纷战略转型?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首席评论-互联网金融之夜。今年以来一些资深的网贷平台纷纷酝酿转型,例如陆金所重新定位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中国P2P行业进入发展的十字路口,老平台们为何集体谋转型,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前的模式在中国不适合或者失败了?中国P2P又将走向何方?
 
  柏亮:其实很正常,因为即使在美国最早期LendingClub创业的时候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甚至中间有过短暂的停业,需要去满足监管的需求,需要去满足客户的口味和商业模式的转换,每家公司基本都会做转型,比如原来做线下的后来主攻线上,原来做线上的开始冲击线下,所以大家都是根据市场的发展和竞争,以及客观的需求去发生新的改变。比如说像红岭创投,像宜信,像陆金所这些都在转型,我相信像做得比较长时间的:麦子金服,时间也很长了,在市场转变之下,以及同行业的产品都有相应的改变,包括制度、监管,都会造成一定的新挑战。
 
  黄大容:其实P2P行业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P2P引进中国也是从2007年开始,在短暂的这几年发展当中每个P2P公司都踩过很多坑,再加上近期有一些监管政策即将出台,所以造成了大家会重新调整自己的业务,把自己的业务往合规化的方向发展。
 
  P2P平台早期踩过哪些“坑”?
 
  主持人:刚才我也挺好奇的,我们外面人看到这个行业发展多么好,多么优秀多么安全,可是我想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说,你们应该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一些故事。
 
  黄大容:说到整个P2P行业的“坑”,我们当时第一个碰到的坑就是最初想做全国范围(市场),在2009年的时候,当时也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如果做小额而分散的,3000到5000的,最多不能超过2万块钱,借款人不会把将来的信用都赌在这上面。但事实上由于中国所有的民间借贷是没有备案制度的,每个人在这个平台借了以后还可以继续道其他平台借,所以这些有重复借贷的问题,有一些不良的借贷者,他会反过来想如果他在一个平台上借三五千块钱,到几千家上万家平台就可以借几万块钱,所以就不担心以后的信誉怎么样子,所以这样的结果造成我们坏账率高达25%左右。
 
  柏亮:这是我们信用体系(的问题),没有办法把他写到我们信用体系里面,你对他没有威慑力,力度不够大,其实最近两年很多机构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机构在变大,甚至有线下的专业机构做这样的事情。
 
  P2P平台规模越大就越好吗?
 
  主持人:现在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尤其P2P来说,大家都有一个方向说我一定要做大规模,越大越好,这样的话必然要全国性发展,这样业务量会大,但是你为什么会说它是个坑呢?对于P2P行业来说规模效应是重要的吗?
 
  黄大容:规模效应对品牌来说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从实质上来说金融更加追求在风控可控情况下的安全资产,规模大就意味着快速扩张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在扩规模的时候业内通常用的一种模式是加盟的模式,这种模式伴随来的风险,有可能是操作风险,就是加盟商如果按照10%的比例交给平台一定的保证金,然后按照90%的剩余额度把借贷的单子送进来,实际上押了一百万可以出一千万,如果这个加盟商有道德风险的时候就可以和介入方合谋,介入方有可能返给他20到30个点,所以去掉保证金十个点,实际上还能赚10到20个点,在目前来说在中国发展加盟商有一些P2P大的平台也是有些失败的经历的,可能造成了数额不小的坏账。
 
  另外一种就是规模做大的形式,一个单子的金额特别大。麦子金服其中一个品牌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也造成我们一千万的坏账,也是因为想要追求规模,可是大单就意味着风控跟做小额风控模式完全不一样,你如果要借给企业做一千万的规模,那你可能尽调的方式都是采取头寸的尽调,VC、PE,而不是像P2P、小额贷款公司能够承受的尽调,所以我们当时也是亏了一千万,还好,我们那企业主,因为当时有一些担保的措施,他至少还活着,但是回款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从那次开始我们公司再也不做大单子,我们现在单子非常小,我们只做两种,本科大学生以上的,另外一种就是做上海房产抵押。
 
  主持人:你今天讲了很多P2P行业绝对的内幕,也算是一个血泪史,柏亮,现在整个行业对于规模效应跑马圈地的是一个普遍做法,你们怎么来看这种?
 
  柏亮:做大这种事情本身有一个正常的追求,本身不是陷井,只是说我们在走向这个目标的路上布满了陷井,你说的两个路径第一个是快速,无论是通过加盟还是扩大团队的方式,铺人,反正把触角铺得大,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单个量都很大。
 
  第一种模式跟你线下扩张团队的管理,所以现在对于特别大团队的公司,大家对他们敬佩,担心也是这个,线下团队有可能包括飞单、作假,这都是管理难度特别大的一个事情,如果你没有建立起这样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盲目地通过代理或者一些利益机制,设计不好的代理关系的话,都容易出现问题。
 
  第二个就是大单,有很大一个问题就是跟小单的风险控制完全不是一套系统,根本就不是同一个行业,所以你要用原来做小微信贷的那一套东西做大单,就会麻烦,包括红岭创投做大单至少转换了一个东西,团队不是这个(P2P)团队,是从银行业来的团队。第二个就是我们不能绝对地看一个单子的大小,比如从四大行里面,一笔坏账出来,肯定大得吓人,尤其最大的坏账,可能都是几十亿上百亿,可能比很多P2P公司的整体体量太大,但是这个不代表问题所在,关键看整个坏账率、流动性覆盖怎么样,所以这个是P2P公司的能力,不是刚开始那一两年建立大单跑客户,这个不是最大困难,最大问题是你这些客户跑回来以后,风险体系能不能跟得上,流动性能不能跟得上;比如借款集中的匹配度是不是合理,这些才是真正的坑所在。
 
  黄大容:其实在规模上,一种是自己自营的单子,从借款申请到风控,到放款,都是一条龙自营的,另外一种是外来的平台,比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第一种就像柏亮所说,这个是需要靠整个风控团队的能力;第二种风控相对来说更难把控,大部分的平台会在小贷和担保公司的基础之上来看这个风控的单子,更多是评判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实力所在。作为业内人士来说,更多是要看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背后的借款人这个单子是不是真的会还款,而不要看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名头,因为我们知道在四川也有很多的担保公司倒闭,有很多小贷公司到最后资不抵债的情况。
 
  主持人:我也跟很多小贷公司聊过,他们在跟这些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合作的时候,很多看小贷公司的一个品牌口碑,但是没有真正去考察他们的还款能力。
 
  柏亮:第一还款人是最重要的,当第一还款人出现大量问题,因为它有十倍的杠杆,靠他把这些窟窿补上是不大可能的。
 
  老平台该如何寻找出路?
 
  主持人:相对于国外的P2P行业来说,中国的尝试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有没有一个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比较靠谱的方式?
 
  黄大容:我个人觉得国家相关的监管层的建议是对的,就是我们做线上的只能做小额分散的,因为老百姓的钱也是小额分散的进来,是要管理流动性风险,我们作为一个相对民间的机构,从技术能力上,从整个风险管控上,包括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的管控,没有像银行一两百年的历史建立得那么完善,所以在前期小步的跑我认为是比较稳妥的。所以像麦子金服这么多年作为一个不死鸟,其实就在于我们踩了很多坑以后,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开始转型,就做小额分散;比如我们旗下一个品牌叫民校贷,只做本科以上大学生的单子,他们有一个特点,真的不会为了三五千块毁了以后的信用,跟我们全国区域内的偏远地区的三千、五千是不一样的,所以这种资产我们认为对投资人来说是负责的。
 
  P2P监管如何更加有效?
 
  主持人:从实战经验角度,对于监管有没有什么建议?现行监管政策有哪些对这个行业是有效的?又可以马上执行的?
 
  黄大容:其实中国民间金融出了很多的非法集资、跑路,归根到底我认为是没有一个备案制,就是民间借贷没有一个系统,能够知道他有借过多少钱,然后这个信息是没有传到央行的体系里,央行的体系里有的东西也没有给到民间的机构,所以在民间的机构里也无法知道这个人到底借了多少钱,还是盲目借给他,所以造成个人多方面重复借款的情况。这个情况要想根本的改变,也只能是由相应的监管部门出台一个备案制,然后完成征信的上传下达。
 
  柏亮:我们曾经过写一篇文章,P2P有可能的风险,我们定义是暗黑风险,跟我们倡导的互联网金融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功能是相悖的,事实上造成了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比如说P2P机构和投资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现在的大多数机构的信息披露是不充分的;第二个是这些机构和投资人和监管层之间的信息也是不对称的,机构跟机构之间更不对称,我们表面上说是一个更加透明的金融形态,但是发现是一个很灯下黑的,表面上看起来很光亮,但是仔细看什么也看不着,这个是真正的风险。
 
  现在有一些思路,提出一些备案制,第一是产品登记;第二是对信息披露的规范,第三个是资金托管;投资人应该知道投资的是一个什么产品,对监管来说整个市场是什么情况,资金托管后平台不能随意挪用资金,是对投资者比较好的保护,像这种在监管初期,当整个行业规模不是特别大的时候,监管部门不可能出一个特别系统的监管的时候,最初从投资者保护,从信息透明来做第一比较实用,第二也是成本比较低的。
 
  主持人:刚刚我们聊了很多P2P行业你们做的尝试,最近我也注意到,很多大的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都高调宣布要全面转战互联网金融业务,现在这些大的银行也开始做互联网金融了,那我们P2P、互联网金融这些创新的行业,创新的公司,是不是真的有优势?
 
  黄大容:其实银行这些大巨头的转型,他们还是很难的,因为第一对人才来说,所有的人才都是高精尖的,这些人是不是真的了解民间借贷,也不一定;第二个从大额的风控转向小额的风控,从大的单子转向小的单子,整套体系所要的技术能力、理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银行转型还是蛮困难的,P2P还是很有优势。
 
  柏亮:至少在一个方面对新兴的公司是有好处的,比如在市场培育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电子银行,谁对这个习惯培育得最充分,肯定是五大行,这些对后来做新兴业务,做第三方支付,做移动支付的人,肯定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果没有他们那么一轮手把手的教,再要培育这个市场进入难度会很大,这些大的银行因为市场的占有率,对现在客户的覆盖率比较高,所以他们进入这个市场反而会对这个市场培育比较好,但是在细分领域市场,或者在用户体验,大家各有优势,至少在这个层面上对整个互联网的市场培育发展是有好处的,我们这些新兴的机构反而会搭一个便车。
 
  主持人:你觉得跟传统金融机构竞争,P2P有什么样的优势?
 
  黄大容:第一,P2P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按照这个行业的特征来设计的,小、分散,直线性的,但银行它的技术本身是依赖于有很多外包公司帮他一起来做,所以要转型到这么一条很直的产品线是有难度的;第二,从人才来说,做P2P大部分是接近草根一点,整个民间借贷对小额金融更加的适应,但是银行都是比较高大上的,他们以前就没有对这种小单子产生过兴趣,所以突然让他们产生兴趣是不那么可能的;第三是互联网公司本身是有非常好的一个透明、高效、分享、开放的这种互联网文化,所以银行要想形成这么一个很好的氛围,很高效的和麦子金服这种细分市场竞争还是有难度的。

标签: 互联网金融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