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前高盛纽约VP任凯:我为什么回国做智能投顾创业?| 金融科技百人谈

孙爽 · 零壹财经 2017-09-01 19:10:22 阅读:14950

关键词:投资智能投研智能投顾金融科技

阿法金融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提供机器人投顾服务的公司,它为机构用户提供投研投顾、市场咨询、量化策略、新闻分析等服务。2017年2月,阿法金融推出以阿法分析师、阿法操盘手、阿法投顾作为核心的智能投资生态系统。 图 智能投资生态系统来源:阿法金融官网 2016年2月和2...

阿法金融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提供机器人投顾服务的公司,它为机构用户提供投研投顾、市场咨询、量化策略、新闻分析等服务。2017年2月,阿法金融推出以阿法分析师、阿法操盘手、阿法投顾作为核心的智能投资生态系统。

图 智能投资生态系统
来源:阿法金融官网

2016年2月和2017年6月,阿法金融先后获得了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

2017年,前高盛纽约VP(副总裁)任凯以合伙人的身份正式回国加入该公司,并出任CEO。近日,零壹财经与他就其创业动机、智能投顾的路径选择、智能投顾和智能投研的不同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图 任凯

为何回国创业?

零壹财经:请问您为什么放弃原来在高盛的工作,是觉得现在的工作更有意思吗?

任凯:
对。首先,我有技术方面的背景,我在高盛十多年的工作背景能够让我知道金融机构里面有什么方向可以用技术去改变和提升。第二,我本人对投资很感兴趣,拿到CFA之后我就想去做量化投资业务。近年来,量化投资和人工智能有很好的契合点。但是在美国,自己创业不是那么容易,很难找到合适的合伙人和团队。而中国在这个方面又有很大的市场和需求,所以我选择了回国和大学同学一起创业。

为何选择服务机构这一路径?

零壹财经:阿法金融为什么选择面向机构客户?

任凯:
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个巨大的市场。

机构一般会有买方和卖方两种业务。

买方业务是资管类的。传统量化投资的团队可以有两到三种不同的量化策略,根据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匹配一个最符合客户要求的策略。但其实每个客户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针对同一类型的客户,策略其实应该也是不同的。由于人力成本和修改策略难度的限制,为每一个客户做量身定制策略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机器人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把每个客户的要求作为投资限制条件,在事件驱动加上量化选股的框架下,可以做到为客户进行量身定制的量化投资策略。

卖方业务是通过研究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交易服务、或者研究报告。很多公募、私募,包括一些海外的投资机构都需要有投研报告才可以进行投资。中国有大约3000家的上市公司,但是大型金融机构中的投研、投顾分析师有成百上千名,相当于平均一个人覆盖一两支股票,而在欧美市场,一两个人可以覆盖一个行业中所有的上市公司。所以,中国金融机构中对提升投研投顾效率有非常大的需求。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以人力为主的投研投顾模式变成一个人机结合的模式。我们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东西,而是使用机器,按照人的思维方式,来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现在的投研投顾模式,一个团队可能需要花几小时去搜集、分析、计算,效率非常低,而我们的机器人分析师可以在几秒钟之内量化一个分析结果,并且能自动把分析的结果生成研报模板。我们可以分析一个事件、一个天气现象或者一份财报发布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宏观经济、一个重要的数据指标的发布会对市场带来什么变化;还可以快速分析一些标的、自选股、板块之间的相关性。

零壹财经:阿法投顾就是面向C端客户吗?

任凯:
阿法投顾服务的是券商内部的存量客户或者是市场上潜在的增量客户,我们自己不直接面向C端客户去推广。我们公司的整个产品都是面向机构服务的,只是面向不同机构的用户群,有的是券商,有的是分析师团队,有的是销售,有的是资管。对于存量用户而言,非常及时精准的时事分析、市场机会、量化策略、智能投顾会让给他们更愿意留下来。对于市场的增量用户,如果他们可以得到优质的服务,会更愿意来券商这里开户进行交易。

零壹财经:在中国,面向C端的智能投顾团队都需要牌照,如果只提供投资建议,是不是也需要证券咨询牌照?

任凯:
这个是很专业的问题。我跟我的公司说,我们永远不会去触碰合规这条红线,永远不会在灰色地带游走。那我们是怎么切割我们的合规问题呢?首先阿法分析师是一个面向机构内部的分析软件,它不存在合规问题,我们不向投资者推荐股票,也不帮投资者做买卖。对于阿法操盘手,我们没有牌照,所以我们不做资管,我们不会自己去发行基金或者募集。我们和机构合作,机构有牌照,我们是投顾方,机构可以去发布一个新的基金,我们给它提供策略,或者我们帮助它现有的基金做策略调整。最后,对于阿法投顾,我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去推荐股票,不会向C端客户收费,我们是通过机构向他们的C端客户提供服务,机构有投顾牌照,机构的合规部门可以对服务进行审核。

智能投顾和智能投研有何不同?

零壹财经:现在智能投顾领域也有很多玩家,比如说璇玑、投米RA,阿法投顾和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任凯:
市场上很多智能投顾公司是面向客户去做资产配置或推荐投资组合的。慢慢地他们发现这样做的瓶颈在于市场获客比较难,而机构里面有很多C端客户是需要投顾服务的,所以它们转做2B或者2B2C。他们的业务模式是客户画像、资产配置、智能投顾等。

而阿法金融做的是分析投研类,我们不是给客户做资产配置,而是给需要投资的客户做舆情分析、机会分析、事件分析、相关分析等,所以我们做的其实是智能投研。

智能投研类的2B服务,现在也有公司在做,这些公司也可以分成很多细分领域:有一类公司做的是金融界的谷歌,他们降低的是新闻搜集的门槛,客户搜索一个标的或公司,他们可以给出与之相关的任何新闻、公司、数据、知识图谱等;阿法投顾做的是另外一个细分领域,我们降低的是研究分析的门槛,我们并不是说把标的的所有信息都给客户,而是把信息整合之后,把量化分析的结果给客户。

零壹财经:像万得、同花顺、东方财富、恒生做智能投研,他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数据了,尤其是万得,很多券商都在用,私募也在用,它们为什么不直接做智能投顾呢?

任凯:
我觉得智能投研和智能投顾不太一样。智能投研是以数据和分析为基础,帮助客户进行投资研究。而智能投顾是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帮助客户进行投资决策。帮助客户进行决策是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的专业行为,而且这一块不一定能直接给他们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好比彭博社有那么多的数据和资源,它也没有去做智能投顾这件事。我认为大概有几个原因,第一,它的强项不在这个地方,彭博社已经是世界上最牛的金融数据资讯公司了,它努力在把金融资讯这个事情做到极致;第二,如果彭博社做了智能投顾这个方向,相当于是和很多资产管理的投行在竞争客户,如果结果不是很理想,对它的声誉和现有业务可能还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智能投顾的投资给它带来的回报不足以吸引它重新在这方面进行一个布局。

零壹财经:你们有没有想过假设所有的证券公司都用你们的产品,立马得到同样的分析结果,这对你们会有什么影响?

任凯:
首先对于同样的分析结果,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会有同样的投资决策,投资决策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需要来决定。第二,投资者对市场消息的分析速度和质量都存在差异。比如说东方财富, 我相信全国绝大部分投资人都会关注东方财富的新闻和评论,但是也没有看到一条评论出来,大家都马上去追捧同一支股票的现象。

如果我们假设每个人都是非常理性的,用了同样的工具,立刻就做出相同的投资行为,消息的价值立刻被反应到市场的价格中去,那这个市场就是非常高效的。但是目前的市场还远远不是一个高效市场。很多假设的发生从现实情况来看还只能是假设,但是我并不否认从理论上来讲,如果足够多人做了这个事情,那么这件事情、这条新闻的价值很快就没有了。

机器会否代替人工?

零壹财经:机器会不会替换掉一些原来分析师的工作?

任凯:
智能投研未必会让现在的一些分析师丢工作,当然我也不能保证完全没有这个可能性。智能投研的主要目的是能把现在人工做的事情做得更快更好,或者给机构带来新的商机。比如说,客户打电话给销售人员,想知道某个事件发生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个事件和他的标的之间有什么相关性,怎么做调整。如果在以前的话,客户告知需求后,分析团队就开始分工为客户做分析报告。使用了智能投研情况就不一样了,客户只要告诉销售具体的事件和标的,我们用机器就可以快速分析出量化结果。

零壹财经:现在已经可以这样用了吗?

任凯:
是的,现在很多都可以这样用了。当然,这个结果并不是100%能预示未来市场会怎么变化,而是通过历史数据量化一个影响的可能性和强度,但是对于第一线的投顾和销售,能告诉客户会有多少概率,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就已经很有帮助了。

零壹财经:所以说人工智能或者说是智能投顾,是能把人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或者说让人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只有人能做的事情吗?

任凯:
对。首先人工智能肯定是能帮助人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个刚才也已经说过了。另外,比如说我有很多交易的点子,但没有时间去一一验证,现在机器能帮助我快速验证所有想法。这个过程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商机,之前被摒弃掉的很多想法现在都能得到验证。所以,效率的提升应该可以帮助现在的人工团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服务更多的客户,为机构带来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力,未必会让分析师丢饭碗。但是,这也需要分析师用开放的心态来迎接金融科技,需要知道什么可以交给机器去做,什么需要依靠人来决策。如果不能改变心态,一定要和机器去拼速度拼计算,那这样就比较危险了。

股市是好的投资渠道吗?

零壹财经:今年7月份举办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没有提及二级市场,但是中国人一直都缺少投资渠道,股市以后是不是会成为一个好的投资渠道?

任凯:
我个人认为股市将来还是一个好的投资渠道。市场上可以投资的标的和产品有很多,房地产、外汇、股票等等。那它们的不同在哪里呢?第一,它们之间的收益和风险不同。 任何一个投资,都必须考虑风险和收益的相关性,投资包含了非常多不同的风险,比如市场、价格、流动性、信用风险等。第二,它们的流动性不同。比如说,投资房地产很好,但是和股票相比,它的流动性是比较差的,买卖一套房子的周期比较长,也有可能在预期的价位一直卖不掉房子。

为什么说股市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投资渠道呢?首先,它的流动性非常强,你可以立刻买卖。中国现在有跌停制度,有时会影响交易,在欧美市场没有跌停制度,交易是非常顺畅的,流动性非常好,很多的基金做成ETF,也就是想增加它的流动性;第二,股市的超额收益很高,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市场。如果追求高收益、高风险、高流动性的投资方式,没有别的可以取代股市,股市绝对有存在的必要。

那不一样的是什么呢?是投资方式。是你主动去投资,还是越来越多地交给金融机构去帮助你投资?在欧美市场,很明显的是交给专业人去做专业事。中国现在还没有到那个程度,但是我们看一下统计数据,2014年,市场上机构的交易量大概是5%左右,2016年是20%多,接近30%,今年的数据还没有看到,我想一定是在30%左右或者以上。所以,中国的机构在市场上的占有比例越来越高是非常明显的趋势。国家也在鼓励基金、养老金、保险,慢慢地在有控制的情况下入市,这是中国的金融机构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如果一直是个人投资者主导的话,那么股市永远都会是一个波动性非常大、非常无序的市场。我觉得股市不会消失,只是我们的投资方式不一样了。

零壹财经:美国现在也还有很多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 ETF),很多被动式基金,不是靠分析师去分析的那种?

任凯:
其实也会有分析。纯粹的被动型的基金未必有吸引力。所谓纯粹,就是完全复制一个指数或标杆的基金,它的实际收益率肯定低于指数。比如说,标普500,如果基金和它一模一样,收益也一样,去除管理费、手续费之后,你的收益就低于标普500了。所以最近几年,比较热的是智能beta。智能beta的一种形式是主动去除或者替换一些风险因子,比如根据市场变化,有些风险因子在未来可能是不会变动的,或者未来会有另外一些风险因子变动,那就在指数的基础上稍微做一下调整,这样调整过后的话,风险就不同了,收益也会有不同。另一种形式可以是在保持风险因子一致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择股,因为择股不同,即使风险因子差不多,收益也会略有不同。这些都属于半主动或者接近被动,主要看调整的程度多少。还有完全主动型的基金,完全靠自己的分析去选股。我觉得未来越来越多的是半主动或者是偏被动的投资。

零壹财经分析师Grace对本文亦有贡献。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