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高红冰:线上线下购物狂欢背后的逻辑
中国接入互联网整整20年,出现了专门的互联网经济体。阿里巴巴旗下的2014双十一购物节,总成交额超过571亿元,其中移动交易额243亿元。双十二的线下购物狂欢节,就连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也冲进超市和便利店,用起了支付宝钱包。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未来的商业和金融如何演变?阿里巴巴副总裁高红冰在12月6日微金融50人论坛上的分享,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原题为《微金融的创新方向——服务实体经济与居民家庭生活》。
未来五年,80、90后将成为中国商业大众创新的主体。传统商业的线性交易结构将转化为网状。交易结构从关注服务客户转向更加关注用户。逆向互联网化使原材料生产、品牌商等中间环节都趋向互联网交易,取代线下消费。全新一代的在线金融消费更小微化、生活化、碎片化。通过大数据的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覆盖率有望大幅提升。互联网与移动支付将大幅降低实体经济交易成本,让农村人群等消费者也参与其中。网络数字经济主要成就是将整个经济社会的宗旨或重心,回归到微小的数以亿计的每位劳动者或消费者。
首先,给大家报告一下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就是商业革命在爆炸。第二,微金融怎么帮助实体经济与居民生活,或者反过来讲,实体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发展怎么样让微金融进一步产生。最后,跟大家分享微金融未来的看法。
199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将中国与国际互连网实现连接。今天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美国两倍。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很大的发展,我们接下来谈论的话题是以这样一种技术渗透、技术扩散为基础。
互联网认识的背后,有几个阶段。可能一开始用互联网的人,用邮箱访问www,然后我们就有了新浪、搜狐的门户。接下来我们可以用它去BBS论坛,做电子商务,做QQ,做这些游戏等等。大家从工具的层面慢慢理解,进化到了渠道的层面,然后再进一步理解,互联网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到今天,正在进入互联网经济体。借由这样一个技术存在,把商业渗透进来融合在一起,发展出一种新的商业体系、经济体系,而新的商业经济体系跟过去的工业经济体系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景象。用工业经济体系无法解释今年双11这样一些数据。一天要完成571亿的规模,怎么实现?最开始3分钟就完成10个亿的规模。线下场景看,任何一个商场都不可能完成。产生物流定单2.78亿笔,移动交易额达到243亿,被地图大屏点亮的国家和地区有217个。我们要重新看待今天的变化。一个案例是双11这一天,Costco一天卖了300吨,是costco所有线下卖一年。反映背后互联网用分布式计算,把3亿多消费者连接起来,产生了这样一个刚性需求。
再来看无线化。今年双11差不多一半是在手机上购买,手机购买、手机下单、手机支付。大家刚刚用PC互联网适应了网络购买的时候,网购用户有一半迁移到手机,同样一半用户还使用移动支付。这样底层大数据的转移,我们看到新的商机的出现。同样看到这一天完成2.78亿只包裹,平时是多少呢?平时一天大概是2700万到3000万包裹,但是这一天完成2.78亿只。大家电一天卖掉130万件。表明实体经济,大品牌、大重量的都可以上网销售。还把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的消费者挖掘出来,用这些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商业的聚变,不是简单的商业变革。
聚变的第一要点是,从PC这端的消费开始转向手机,多屏互动,线上线下互动,单一的供应链开始延伸到生态体系的转化。今年从一个中国的购物节,变成全世界的购物节。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是中国的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后,那么多的用户被网络连接起来,他们已经学会用互联网去买东西。第二是中国有一个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30年的改革开放,巨大的加工贸易形成出口,WTO相当于是国外的大市场,C端的大市场,拉动中国的制造业。看到东部沿海形成的制造加工能力,相当于是一个卖家资源。而一批新的90后、80后消费者开始用互联网消费,同时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者没有商业基础设施覆盖。当这两个人群被挖掘出来,又加上有货物出口出不去,掉头回来进入国内市场,就把国内的消费需求激发出来。这个消费需求的激发,主要是80、90后人群。购买人群当中,20—29岁占40%以上。这个新兴人类的消费群体是整个经济的增量,而这群人需要微金融。他们不像那些老年人要靠线下的储蓄,用存折,他们用手机,直接做支付,这是一个新的业态。过去整个商业基础设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成,这是很重要的基础,不是你看到的一个网页,而是后台整个基础设施系统发生重大转型。今天的手机,几亿手机的覆盖,及云计算、宽带,包括用智能物流所驱动的、数据所驱动的、技术所驱动的物流在快速覆盖所有的交易。这些基础设施升级形成了这样的前提。
未来到底电子商务会有怎样的发展?有很多走向,宏观层面、微观层面、中观层面,都在发生全面的变化。如果要一个一个讲互联网经济体或者电商经济体会如何演变,越容易被比特化的领域越容易被互联网吃掉。接下来物流、零售、餐饮,也会被互联网化。接下来房地产,重度的能源、金融也会被互联网化。
我们回到微观,主力的消费人群在产生,今天的90后、00后开始使用互联网接触他们的消费,而不是去到商场消费,5年10年一定会变成整个社会的主力消费人群。这个市场的创新者会有新的80、90后取代,会有新的企业家产生。在微观层面,过去的消费者是一种消极被动,彼此分散,但是在新的消费领域里,由C端的社群化、社交化、部落化所构成的一种连接,使他们比生产商、制造者、卖家更明白什么叫产品、什么叫服务。消费者的转换也会带来市场巨大的变化,同时传统交易是线性的交易,由生产商到消费者,一定要有经销商在中间的结构,会转变成网状的把消费者放在中间,中间商出局,生产商直来跟消费者互动,这样一种新的关系会重新出现。背后会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消费者主导市场,消费者回到市场中间。第二,中间商一定服务化,中间商的左手进来右手卖出去差价的商业在发生变化,生产商会柔性化。
未来的发展或者现在正在发生的发展,是由一个商业机构去关注顾客,关注客户这样一种关系,转变成关注用户。用户是使用关系,顾客是一个买卖关系。用户加客户会变成消费者。互联网企业或者新的消费者更多是以用户形态呈现,而不是以顾客关系呈现。
未来是什么商业?由一个商务的全球的电子化,可能会进一步转化为云端的商业。云端商业是什么意思呢?由这样的端渗透到C端消费者中间,把消费者连接起来,部落化、社会化,然后通过这种社群连接挖掘出来,再跟云的计算互动起来。
微金融跟实体经济是什么关系?消费者今天已经被互联网化,我们今天已经有3亿多网购人群,这些消费者被互联网化之后,紧接着零售商被互联网化,表现在有超过10亿件货品,上千万卖家,已经在线进行交易。当消费者逼回零售商,零售商再逼回批发商,商业产业的竞争,C2B的倒逼逆袭变成了主要趋势。在这个过程当中,物流也逆向被改造,金融也同样被逆向互联网化。当消费者和卖家商业上都被互联网化之后,金融也就随之跟进去做互联网化。这是我们今天在大淘宝生态体系,在今天的电子商务下看到的情景,这个情景背后会有交易数量的扩展。麦肯锡去年发布的报告表明,39%的线上消费是新增的消费,而不是替代线下的消费。互联网创造了这样一个需求,不是简单把一件衣服挪到网上卖,而是卖的过程当中创造、挖掘出需求。另外,交易数量的扩张,去年整个行业已经达到1.85万亿交易规模,今年可能是两万多亿,最后的统计数字没出来,但是已经会占到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
交易品累计扩展,原来只能卖书,卖一些简单的东西,紧接着各种各样的商品进来卖,最后定制成为主流。交易品的扩展会使得整个商业革命更加扩展。我们同样看到交易结构也不断在变化,淘宝这些卖家跟消费者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也不断在扩展。现在看到各种各样的定制,各种各样的预购,都在发生。互联网上的零售,这些小企业,95%以上的卖家,初期投入资金3万以下。淘宝卖家当中,5人以下规模的占到97%。非常小。但是小的被网络连接起来,被一个生态化的系统整合起来的小卖家们,今天对传统的商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看到一个技术的革命到商业的革命,再到金融的革命,这个演进的路径就是这样发生。所以,新的金融革命是伴随着新的商业革命发生的,而新的商业革命是由于技术推动产生的。当实体经济有需求的时候,金融随之就跟上来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所讲的这段话验证了这个事实。同样,小微化、生活化、碎片化,80、90后用余额宝的数据占了75%以上,也证明小、碎、微、分子化这样一些关键词。同样我们的生活缴费,带来大量的便利,其实在每一个小动作的操作中,我刚才坐在台下,把我今天家里的水费交了,就是一个简单碎片的操作,随时随地发生。同样非常小的那些交易也都被互联网化,几百块钱的购物,几千块钱的理财,几万块钱的储蓄,今天大量通过互联网移动支付在进行。同样小微企业的贷款,在阿里的平台上,过去几年时间里,七十几万家的小企业平均获得贷款余额就几万块钱。所以,高度碎片化的需求被数据信贷所驱动起来。未来小企业覆盖率在2020年可能会覆盖到30%—40%,未来整个小企业融资可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同样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在大量降低实体经济交易的成本,今天你看得到的每笔支付、每笔交易的背后可能就是两分钱的成本。但是传统的支付、传统的交易,可能都需要几毛钱甚至几块钱。
金融需求将来会怎么走?金融服务会怎么变化?商业在云化和端化,金融是一样的,金融首先会云化、数字化。当金融的消费者或者商业的行为不断地被记录下来,被积累起来,不断地形成信用的时候,金融的需求更容易用数据化方式呈现。同样,平台化、生态化也会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方向,脱媒、去中间化也是同样的。当商业的整个环节、中间商出局的时候,金融的中间商也会出局。随着互联网进一步把供需两方的禁锢打通,金融的服务业者作为中间的角色,它所存在的必要性就逐渐在减低。同样,金融产品的碎片、分子化、日常生活化也会被大量扩展,金融业扩大化、泛化,金融业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垂直系统,它会被各种行业渗透进来,变成一个融合发展的新的业态,会呈现出由互联网所连接起来的跨界融合。
今天的手机支付、移动支付可以让那些边缘省份,让那些农民,让那些新的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好、更低价格、更低成本的服务,也就带来金融资源的配置向边缘、碎片、小微、新兴消费者的领域渗透、扩展。过去的金融资源集中在大企业,集中在大项目,集中在大金融的这样一种场景下,逐渐地会由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渗透来把它更加口碑化掉。在这个过程当中思维会发生转变,一个线性的价值链思维会被一个网状的云端构造的新的金融思维取代。将来的金融会变得更加柔性、更加小微。
用周子衡(注: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员、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保罗尼兹学院访问学者)的一个判断结束我的发言,数字经济革命带来了商业的革命,更重要的是在金融领域带来支付的革命。支付革命,移动支付或者第三方网络的支付实际上是今天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基本功能,或者说是核心的功能。移动支付的渗透使得普惠得以呈现,也使得消费者和用户的行为得到呈现。由这样一个变革带来消费革命,必然会形成一个新的金融的革命,这是递推回来的一个结果。过去由大的金融机构,金融资源聚集在大企业,聚集在政府部门,逐渐会向小企业、居民部门、消费部门去转换。所以,在这样一个变动过程当中,带来的是整个配套的体系性的状况。在未来金融的发展当中,围绕着微、小和居民消费部门的金融体系的成长,值得大家去研究、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