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向新零售金融靠拢,金融科技与银行如何合作共赢?
观点 沈拙言 零壹财经 2019-08-22 阅读:445023
圆桌讨论由贵州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会长胡甲庆主持。与会嘉宾针对“数字化时代对银行的影响、应用科技过程中的问题、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生态圈”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数字化银行的痛点
邹帮山认为,应该从如何支撑银行的规模、质量包括银行的安全及效率方面去提升金融科技的应用。
目前数字化银行存在以下几大难点:①如何用高效的技术更准确的贴合应用场景;②线上银行存在“7+24小时”的服务和潮汐服务问题,如何适应这种波峰波谷,以及如何解决全生命周期的反欺诈过程中的安全问题;③资产质量应用大数据科技问题依然面临很多障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邹帮山认为未来几年发展好的银行,或者在信息科技建设方面较好的银行都是在基础数据治理版块做得比较扎实的银行。
银行对于新零售金融的探索难点
刘钜野表示,当前贵商村镇银行拥有地域限制,越界即被罚,目前对金融科技、零售金融作出较大突破的都是规模较大或者发展状态较好的银行,村镇银行迟迟未进入状态,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
①生存问题,多数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基础业务或家庭作业没做好,要求最更高端或者更新的业务较难。
②思路及观点问题。相当多的村镇银行观念十分传统,作业方式简单,平时放一笔贷款,要调查、写报告、讨论,与网上几秒钟风控的高效率脱节,很多观念落后的银行天然觉得网上业务不可靠。
③成本问题。村镇银行体量不大,国内较为顶尖的金融机构投入到了科技金融的研究中,但这些研究成本不俗,村镇银行很难接受这样的成本。
④监管问题。很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业务过不了当地监管,很多尝试被叫停。
刘钜野认为,好的科技公司是要把企业、银行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发掘出来。
科技企业与银行合作的实际案例
蒋冬梅表示,对于刚刚步入零售领域或者准备加入零售领域的中小金融机构来说,很大的一个痛点是风控能力不足以支撑业务快速起步去发展。风控能力薄弱源于专业风险人才缺失、风控系统不健全、外部数据整合困难。
蒋冬梅介绍了睿智科技的产品服务,一是高覆盖率并经上百家金融机构验证效果卓越、绝不涉及客户隐私的大数据评分,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客户、量化风险,二是与FICO合作的全球范围内最受认可的决策引擎,支持从贷前客户准入、初始授信、精准定价、额度维护、催收策略等全流程风险策略的设计、策略部署、策略执行、策略迭代等,帮助金融机构实现风险决策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携大数据评分和决策引擎,睿智科技有一支非常专业的团队可以助力中小银行搭建从获客、审批、授信、数据挖掘、建模、到贷后清收的全流程风险体系,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常智超表示,见过不少的案例也服务过金融公司之后,觉得服务的好坏决定公司的好坏。“我们感觉在执行层面遇到的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我们碰到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就是银行机构、资方对风险的抵触情绪。”
常智超举了与银行零售端客户合作中遇到的案例,在设计交易结构时,对方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有没有征信、担保及风险。这类情况下暂时还可以作业,但其他银行或机构科技不断累积的情况下,利润会非常薄。“我们认为,风险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一个衡量事物价值的核心指标,我们要拥抱这个东西,它和收益是相关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无非是怎么识别这个东西,那就是机构和科技公司一起,把这个东西给量化,然后有一个比较好的归宿。”
马天生表示,刘钜野所提到的4个问题是其面对客户时经常讲的问题,村镇银行受监管的制约,未来在线下或者当地的零售业务、销售业务制约会越来越严重。马天生通过用微商城的模式,帮助村镇银行和农商银行在当地建立本土化的生态场景,把客户和商户连接起来。这个动作帮助银行建立和本地商户、客户、企业连接的触手,帮助以上三者直接拿到用户数据,分析用户。
胡甲庆总结,将来金融公司和银行合作模式还是在专业分工基础上,各自发挥作业优势,且这种优势是为生态而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大生态、微生态。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