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贷

李耀东:P2P监管力度将继续增加 平台运营成本提高

网贷 零壹财经 · 零壹财经 2016-08-10

关键词:李耀东p2p监管

李耀东博士表示,与去年相比,2016年真正在做P2P借贷服务的机构在减少。

 

 

 

8月10日,由零壹财经主办的2016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本次围绕监管、政策、司法解读,探讨监管新形式下的创新与合规;另一方面,针对消费金融、互联网保险等模式进行探讨,探索在科技辅助下,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发展方向。

 

在论坛上,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博士发布并解读了今年的《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此外,李耀东博士也分享了对P2P行业在未来一两年内可能出出现的趋势和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数据方面,李耀东博士表示,虽然P2P平台总数还在一直增加,但是正常运行而且真正在做P2P业务的平台数量已经明显减少了。从地域分布来看,P2P平台主要还是集中在深圳、山东、浙江、上海和北京这几个区域。从交易规模来看,整个行业的贷款余额已经从2014年底的1000亿上涨到了2016年年中的6000亿,并且有望在2016年底接近万亿的规模。但是就撮合贷款的规模来看,虽然整个行业还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已经不存在2011~2013年那种8~10倍的增速。

 

从借款周期来看,平均借款周期也已经从2014年的235天缩短到了现在的188天。李耀东博士认为,短期贷款比重增高可能会和贷款结构的改变有一定关系,另一种可能性则是经济风险的不确定性才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平均借款周期缩短不同,P2P行业借款人数在快速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1200万人,在年底可能会达到2000万人的规模。

 

对比2014和2015年的白皮书来看,李耀东博士认为P2P行业的业务模式也已经发生了变化。类信用卡模式已经出现了回升的趋势;类担保债券模式虽然占比较高,但是整体风险不容小视;资产证券化模式表现出了非常快的增速,但是对于未来是否能保持这个增速还不是很明确。

 

就2016年的情况来看,在资产端方面,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增速十分惊人;在资金端方面,活期理财和结构化理财产品的体量由于受到监管等因素的影响,增速出现减缓的趋势。

 

在最后,李耀东博士也对2016年之后行业的一些趋势做出了预测:

 

一、监管趋严,平台合规成本上升

二、平台隐形运营成本上升

三、老牌机构的优势凸显,行业集中度上升

四、平台在技术,例如智能投顾方面的投入会加大

 

以下是发言原文:

 

李耀东: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在今天下午各位来参加零壹财经主办的"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我下面的环节主要是向各位嘉宾解读一下或者介绍一下我们《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发展报告》,原来叫"白皮书",但是政府的叫"白皮书",我们这个就改成了"发展报告"。

 

从两个方面,从2015年包括2016年上半年的一些现状和数据,就是P2P行业里面大家做一个介绍。另外,结合这个数据和我们这个行业的观察,也向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对于2016年、2017年简短的一、两年时间内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特殊趋势和一些看法。

 

首先,一些数据回顾。数据因为大家可能也都会有各方面数据的来源,当然零壹研究院我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我们也在不停的完善工作进行修订,从我们整个行业在2015年平台的数量或者参与这个业务的机构数量来看,我们到到2015年的年底,就是曾经出现过的我们统计过的P2P平台的数量大约在4260家左右,我们看2015年,其实出现的数量还是很多的,这个趋势到2016年上半年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我们上半年总共统计到平台的数量有4567个,半年时间内比2015年增长了300家平台,这个是所有存在过的包括倒闭的,是P2P线上服务机构的累计总量。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目前仍然从事P2P借贷服务业务的机构,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变化其实是远远不如我们左边曾经出现过的平台数量变化那么大。其实在2014年的时候,正常运营的P2P借贷服务机构,大约在1700家左右,到2015年年底的时候在2250家左右,2016年下半年的时候这个数量反而下降了,这个意思我想是非常清楚的。其实我们在进入到P2P借贷服务行业的机构相对来讲已经变少了,倒闭的、转型的或者说被查封的,这个数量在急剧的增加。所以导致我们从2016年的情况来看,相对于2015年我们真正在做这种P2P借贷服务这样一个业务的机构,数量其实已经明显少了。

 

这个是关于机构分布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机构分布的情况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这个是截止到2015年底的,2016年初上半年这个分布变化不大,从这个可以看到广东排第一,尤其是深圳P2P借贷服务的机构特别多,其次是山东,山东是从2015年非常异军突起的这么一个区域,他的特点就是新成立的机构数量非常多,但是机构相对来讲规模和经营的年限都比较短,而且尤其是他们倒闭的或者转型的、或者是出问题的这样一些平台的数量非常多。其次,再往下就是像浙江、上海、北京,这是全国前几个我们P2P借贷服务机构最多的省份。

 

如果我们从整个行业的交易规模来看也能发现一些明显的趋势,比如2014年的年底,整个P2P服务行业所撮合的借贷服务规模,2014年的时候大约在3000亿左右的样子,到2015年增长了2倍多,到了9000多亿,2016年的上半年仍然在保持这样的快速增长,到了8200多亿。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来,我们预计到今年2016年的年底,整个行业撮合的借贷规模应该能达到接近2万亿人民币的样子,右边是行业目前的贷款余额,在2014年大约是1000亿左右,2015年年底是4250亿,2016年的上半年到了6000多亿,这方面我们预测到2016年的年底有可能接近万亿的规模。

 

所以我们从2014、2015、2016年这三年的对比可以看出,整个行业无论从它的撮合的贷款规模,还是贷款余额来讲,仍然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增速有所放缓。如果最早2011年开始的话,2011年、2012年、2013年行业保持每年大约8-10倍的增速,从2014年-2015年这个速度已经有明显的放缓,大约2-3倍的样子,到2016年有一个翻番,之前2倍的规模,这是关于我们整个市场规模,2015年现状和2016年的展望。

 

我们知道P2P借贷毕竟都是一些借款、还款,这样一些金融撮合的业务,我们的借款人平均来讲借款周期是多长,也是衡量我们行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从这张图可以看出,2014年的时候平均借款周期是235天,一个月30天,大约在8个月,到2015年平均借款周期大约218天,大约7个月左右,2016年在188天,就是6个月,2016年上半年,说明我们P2P借贷服务的借款人,他们借款的期限,或者说短期贷款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高了,这个原因是什么,我们觉得这个其实还挺值得深入去分析的,有可能和我们这样一个贷款结构的构成有关系,例如说我们像个人的消费金融的贷款,像一些供应链金融的贷款,他们的周期普遍来讲比较短,有可能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周期,这是一种可能性。

 

另外一种可能性是说,因为我们一些风险的情况,因为我们对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我们针对于企业借贷这方面周期有所缩短,这方面我们也还没有很明确的分析,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为深我们借款人的借款期限,随着我们的发现呈这样一个趋势,而且非常明显。

 

投资利率方面我想大家可能感受就比较深了,投资利率方面,在2014年的时候平均利率达到14%以上,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出了一本书叫做《P2P借贷投资人手册》,我们当时奋力疾呼大家赶紧投资,可能2-3年下降的就非常快,到时候可能收益就没那么好了,当然那个话我们不敢直说,因为当时风险也比较高。但是当时来讲P2P平台借贷服务的投资人这块,获得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到2015年的上半年,我们可以看到投资的利率已经下降了10.27了,其实我们如果看一些比较有规模领先的平台,他们的投资利率年化经常在10%以下,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

 

参与人数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这里面有趣的规律。虽然2014年、2015年P2P行业存在的争论很大,其实我们看到,在投资人方面还是非常踊跃的,越来越多的人接触的P2P投资或者说P2P理财,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出借,所以我们借款人出借用户的规模是一直呈一个高速的增长,从2014年年底的230万,到2015年的720万,再到2016年上半年的1200万,其实2015年年底的时候,行业参与人数,包括借款人、投资人,其实已经达到了千万的级别。咱们看2016年上半年达到了1200万,根据这个预测情况,我们今年参与的人数可能会达到2000万的规模。

 

我们可以看到数据里面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我们借款人的数量和投资人的数量基本上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比例,就是说平均相当于说3个人给1个人借款,就是我们一个借款人发布的一个借款项目我们会有3个人借钱给他,当然不是说每一笔,而是累计人数上的比例,因为每个投资人可能要投资很多,一个借款人可能一年借几次,总体人数上有这样的比例,我们有3个有钱人为一个需要钱的人进行服务,这是关于参与人数的数据。

 

在2015年的白皮书里面,我们把国内的P2P借贷服务行业的业务模式,或者说它的放贷规模主要分三种,一种是小额信贷贷款,我们叫面向个人的小额信贷,我们叫类信用卡模式,第二种是担保抵押的中高额的一些贷款,我们管它叫类担保债券的模式,第三种是已有的金融资产或者已有的一些债权重新打包拆分销售,这块我们叫类资产证券化的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2015年三类主要模式在结构上的主要变化,例如像小额信贷这样一块领域,就是我们所谓类信用卡业务,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前面这几年整个比例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其实我们P2P借贷服务行业,虽然最早是从个人信用贷开始的,但是后来几年里面面向企业的贷款,包括大额贷款迅速占了庞大的规模和地位,导致我们小额信贷其实占比是下降的,在2015年这个现象又反转了。小额信贷业务2015年占比7%,2014年大概5%,有2个分点的提升,相对应来讲,在类担保债券这块的业务规模和比例是下降的,从2014的83%这块,今年是大约72%左右,类资产证券化这样一些平台2014、2015年增长比较快,从2%到10%左右。

 

我们可以看一下具体的情况。例如小额信用贷款在整个P2P行业里面的规模从2014年的150亿左右,到2015年的670亿左右,整体占比6.9%。从事小额信用贷款的平台数量由600家左右下降到400家左右,绝大部分的份额掌握在50家领先的平台手里面。类信用卡模式或者小额信用贷款方面,行业集中度上升的情况是非常明显的。在担保债券模式,目前仍然是我们市场里面的一个主流,就是说无论是通过抵押车的或者抵押房子的,或者说抵押一种类似于典当的生意,就是别的一些权益资产的,这块的借款数额都比较大,所占的规模也非常大,我们认为这块的风险也会更高一些,就是占比最高的大额有担保、抵押的借款,他的这块是丰富比较特殊的部分。

 

另外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对已有资产的转让和拆分,从2014年的50亿到现在的1000-1200亿左右,平台数量超过200家,但是我们觉得发展趋势是比较难以预料的,因为到已有资产包装之后分开再转让,进行资金对接,中间在信息披露、底层资产穿透,甚至在很多的风控措施方面,包括在监管方面存在比较大问题的一块,在2016年甚至包括再往后,能不能延续这样的一个高速发展的趋势,目前我们是持不太清晰的态度。

 

我们回头再看2016年,我们发现从它的放贷情况或者撮合资产的情况来讲,确实有一些比较大的变化,例如我们看里面增长最高、最快的。

 

第一,消费金融这块,其实我们2015年的时候,消费金融的平台,无论是包括像"分期乐",还有专门做消费分期的这样一些平台,他们资金利用P2P的方式来获取资金也好,或者说转让债权获取资金也好,这个规模还是非常小的,统计2014年的时候大约在5亿元,很小的量级,到2015年达到了250亿,整个消费金融对接到P2P获取资金,一年规模大约50倍的增长,反映了消费金融的资产在我们的P2P借贷服务领域受大家青睐的程度。

 

第二个,像供应链金融,这样细分的一块,借贷服务增长的规模也是非常惊人的,2014年的时候他的规模大约30亿左右,2015年大约300亿左右,也有9倍的增长。我们看到尽管说P2P借贷服务作为整个行业来讲,他的整体的增长规模有所放缓,但是在一些细分的资产里面,他的规模变化也还是非常大的,有一些细分行业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我们的理财产品,就是资金端的情况,2015年发生的最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目前来讲可能有所遏制,第一个,活期理财产品,在2015年大量的出现,第二个,所谓结构化,或者叫浮动利率的这样一些产品,在2015年也是大量的出现,像活期产品在2015年之前推出这样的理财产品或者资金端产品的记录是非常少的,我们估计当时的规模一年在10亿左右,到2015年年底的时候这个规模大约到200亿左右,我们活期理财有20倍的变化。

 

所谓浮动理财,所谓结构化的产品,我们把P2P的债权可能和别的金融衍生品进行组合,让他的收益有所浮动,也包括有一些我们P2P的借款项目,他的利率根据企业的收益有所浮动,这样比较另类的P2P理财产品,他的规模有80倍的变化。在理财资金端都是非常明显的变化,但是这两块产品合规性的问题也会比较多一些,如果设计这方面的一些产品,更多的要关注一些合规的情况。尤其是这两块,可能在去年征求意见稿出来之后,包括今年互联网金融的整治、排查的一些措施里面,对他们的增长势头还是有所遏制的。

 

我们对2015年最后一点,关于它的风险情况,我们也都很清楚,P2P在行业经过多年的风险积累,尤其是经过2012年、2013年、2014年非常大的急速的扩张,整个行业的风险是越来越大的,在2015年也很明显。例如2014年的时候,我们整个出现问题机构的数量大约400家左右,到2015年的时候已经翻了3倍左右,到了1400家,就是说2015年就有1400家平台倒闭了。

 

涉及的金额,其实2014年的时候总共100亿左右,当时虽然倒闭的平台数量很多,但是都是一些小的机构,他们撮合规模都是很少的,倒闭几亿的平台大家就觉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但是2015年的时候有像类似于e租宝这样的事情,像2016年上半年大家也还是知道有几家很大的机构出现一些很大的危机,2016年涉及的规模我们预测可能也不会低于2015年。

 

刚才跟大家分享了一些数据方面的情况,对于2016年之后,对于未来的一些趋势和预测,我们有一些简单的看法,这个在白皮书里面讲的更详细一些,今天就跟大家简单说几点。

 

第一个,只要行业的人都知道,我们其实监管的整治力度是非常明显的在增加,尤其是我们进入2016年以来,我们一直专项整治排查力度,很多人都能感受到。整治检查的包括合规监管方面的率增大,我们觉得直接导致了平台合规成本的上升,这个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结论,首先就是说我们要做资金存管,要做审计,要做信息安全啊,按照监管的一些原则,我们要投入很多的成本在里面。

 

第二个,我们本身还会带来隐性成本,按照监管的要求进行内部的整治,比如我们进行信息披露、禁止期限错配等等,等于我们现在用的一些工具和手段都不能用了,这样也会带来获客成本、带来管理成本的提升,带来隐性成本极大的提高。

 

刚刚也讲到了关于风险的情况,去年我们在7月份的时候举办了互联网金融论坛和2015年度的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的发布,2015天6月份那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拐点的现象,就是那个时候倒闭的平台数量超过了新增的平台数量,我们当时还不清楚那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还是一直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当时感觉出现这个现象还是比较正常的,从行业逻辑来讲确实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青色表示的,2015年各个月度我们新成立的P2P借贷服务的机构数量,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我们新加入机构数量其实一直是少于我们倒闭出问题的机构的数量。

 

我们说无论是合规成本的上升,还是我们有一些新进来的机构数量的减少和退出平台数量的增加,其实最终导致的都是一个情况,就是我们行业集中度的上升,就是说我们有越来越少的平台获得越来越高的一个市场规模和一个市场空间。

 

其实我们从新旧或者说我们有比较多的运营经验的机构和新进入的机构来讲,老的机构在资金、资产和运营方面的优势慢慢来讲已经比较明显了,尤其是我们一些领先的机构,开始在资金资产的运营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做法和突破,例如我们在P2P理财方面,向财富管理、向智能投顾这些角度去扩展,我们要发掘用户的价值,我们要发掘更多的理财用户。资产方面,除了我们自己生产资产、控制资产质量之外,我们还会引入一些公开的产品,引入更多的资产类别,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样反而使得我们的P2P更加接近于P2P的实质,就是说我们作为中介连接资金和资产,这里面资产有的是自己生产的、有的不是,因为我们主要起到连接的作用,把资金和资产打通。

 

我们从2015年感受特别强的趋势,就是关于科技驱动,我刚才讲了我们P2P的业务包括资金、资产和运营,这三块来讲,我们对于技术的要求、技术投入越来越高,例如资金这端我们有一些智能投顾的工具,我们利用大数据的分析,自动的给用户提供一些资产配置,帮助用户来进行管理。在资产这端,我们利用大数据来进行征信、反欺诈、审贷,进行贷后的管理,进行各种各样产品数据的嵌入。

 

所以科技驱动,从我们的理解,表现为大数据的风控及精细化运营、场景融合资产挖掘、效率提升服务升级,甚至包括技术输出,我们有一些网络机构已经向消费金融公司、向传统的金融机构包括传统的零售机构提供消费信贷也好、提供风控服务,进行金融服务和金融连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P2P借贷服务行业,无论归为未来是互联网金融也好还是科技金融也好,他们依托科技和数据的推动,应该能成为我们互联网金融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的解读就到这里。非常感谢这期白皮书的研究支持单位,包括北京网贷协会、宜信、捷越、网信等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素材、观点等的支持,非常感谢大家。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珠宝贷宣布上线资金存管系统

下一篇>中国P2P借贷行业十大趋势:窗口期基本关闭 科技应用加深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