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未来城市峰会:新金融发展的基础与难点是征信体系建设

互联网+ 零壹财经 · 零壹财经 2016-07-25 阅读:3566

关键词:新金融征信

每个人的信用应该成为资产,这是整个征信和新金融随着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7月22日,由财讯传媒集团(SEEC)、《地产》杂志、未来城市主办、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主办、零壹财经协办的新都市圈未来城市峰会在京举办。

 

在主题为新金融与新都市圈的圆桌论坛中,嘉宾聚宝汇CEO陈曦、天云大数据CEO雷涛、网信集团CEO盛佳、玖富联合创始人陈理行以及中诚信征信董事总经理毛赛就新都市圈的新金融需求、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科技市场空间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雷涛认为,新金融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大数据是推动AI、区块链核心的基础之一,同时,以AI为核心的模式下,金融的基础设施也在发生一些改变。

 

第一是群体变化,即新金融服务的人群发生了根本变化,新金融的服务对象与此前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人群并不重合;第二是数据变化,即网络信贷的方式使得传统的体系方法和对人的信用评价体系发生变化,评价所需要的数据由过去更多的金融样本数据转向更多具有社会属性的数据;随之而来的则是方法论的根本性变化,也即大数据带来的方式转变。

 

从新金融发展过程看,嘉宾讨论将基础设施重点放在征信体系建设上,毛赛表示,在一个新城市的环境下,每个人的信用应该成为资产,这个资产可以获得消费分期、获得借款等服务,这是整个征信和新金融随着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表示看好征信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

 

由于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尚不完善,从企业的角度看,其需要投入大量成本。

 

陈理行称,在平台开发资产的过程中,个人信用评估等方面的投入大约每笔贷款需要1%——2%的费用。

 

同时,陈曦表示,“如果企业单独做征信成本有多高,我可以负责任的回答,成本非常高,如果要是对企业各种各样的信贷,拿百分比做比较,我认为征信应该占到2%、3%的份额,才可以保证所接受资金的企业端或者个人端是具有可靠性的。”

 

盛佳的观点是,企业客户与个人客户所需要的成本并不一样,企业分不同级别,且最大的挑战是并不具有规模优势,即获取数据或征信业务、风控业务所需成本与业务规模同比上升,客户越多,需要付出的成本越多,加上一定的坏账率等,做的越大,却未必有优势。从个人业务角度看,其也面临市场共有的挑战,如数据分散、没有统一整合,利用效率低等。

 

以下是演讲实录:(有删减)

 

嘉宾:

 

陈曦  聚宝汇CEO

 

雷涛  天云大数据CEO

 

盛佳  网信集团CEO

 

陈理行  玖富联合创始人

 

毛赛  中诚信征信董事总经理

 

主持人:零壹财经CEO柏亮

 

柏亮:其实所有的金融业发展都是基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基于生活的改变,未来的城市的变化,新都市的建设,包括今天听到的关于超级小镇的理念,都会大大的改变。

 

刚才提到许多的分析理念都是基于新城市的变化如何满足生活,无论是建设还是生活,都需要强大的和精细的财富方面的支撑,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都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过去几年创造了很多业绩和新金融产品,新金融到底如何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首先有请天云大数据的雷总,大数据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到底在未来城市能给城市建设提供什么变化,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请您做一个铺垫。

 

新金融的基础设施有什么变化?

 

雷涛:我从两个背景跟大家分享一下想法,今天是以新城市为背景的主题,在新金融里面有什么变化,我从三个角度分享一下,这个变化下会出现什么基础设施层面的改进和创新。第二块,我们是为金融产品提供基础服务能力,主要是银行、保险,现在也做了一些新金融的基础服务的支撑。

 

这个过程里面,大数据无疑是推动AI、区块链核心的基础之一,上周看到一个很大的动作,重新发布了Google的新战略,一切以AI为导向,取代了以前以移动互联为导向的战略,很多媒体人都讲互联网已死。以AI为核心的模式下,对金融的基础设施会产生什么变化,从这个角度分享一下。

 

第一个是群体变化。最近有两家国内的大型公司都在追逐一家北美企业,ZESTFINANCE,基于大数据信用评估实现深度和广度的高度融合,他们利用老牌的评分体系不愿意覆盖的新人群,新的移民和新的学生,新的成长的人群。对于我们现在的大都市人口,越来越向资产效率更高的地方聚合的时候,金融层级上我们服务的对象和用户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我们所采取的数据也发生了变化,我们服务的几家大型的信用卡公司,还有通过银联服务的公司,他们的方法还是基于你的资产情况、区域、学历,一系列现在所评估的,因为覆盖的样本还是传统北美3000多万的样本之上,更多的覆盖还是金融样本。最近发生了变化,网络信贷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传统的体系方法和我们看待人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你有几套房,几辆车,有多少的存款,标准的货币金融资产之外,我们还关注人力资本,我们为大型银行调研他的认筹、结构化。还关注社会资本,短期内可以调取所有的社会资源完成你的内容,越来越多的不是看待存贷汇率的基础,而是看更多的社会的属性。

 

最后一点,方法论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左边是一个典型的FICO评分,国内没有比我们更熟悉这个体系的。各个银行都利用这个评分体系,给在座的各位打分,是不是一个合适的贷款人,你的额度是多少。这个模式下,他基本上还是一个标准的小数据,有限的数据维度度量,这个数据的质量非常的精准,必须好的数据才可以合成好的模型。

 

今天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属性,希望获得越来越多的,尤其今年开始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你有没有买过iPhone手机,一个月消费频次多少,我买的车和手机并不是一个体系下,这个时候对数据的维度有了非常大的挑战,传统和银行所做的基础设施,封装能力出现了很大的挑战。这两年大家都在谈降维攻击,如何用高质量的数据解决低质量的数据的维度,电商里面经常看到的推荐系统,这些内容开始逐渐的进入实体。

 

最近我们给保险公司进行预测,使用的就是现在最热的项目,阿尔法狗这样的核心的技术。

 

所以我们也在推广一个轻AI的思路,AI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高端的数据科学人才,怎么承载一个大数据,在这种变形计算,复杂的数据的重整对普通机构是很难逾越的大山。所以轻AI的方法,我们怎么把这两个能力降化成简约的、基础人才可以使用的,就新现在银行使用的,都是非常简单的模型,就可以调动深入学习的能力。

 

在新金融出现的情况下,我们的方法论,我们的数据和服务的目标都出现了变化,就从这四各方面讲一下,谢谢大家。

 

柏亮:谢谢雷总,给我们倡导了未来的新金融的生活。接下来有请陈总,海航过去发展了庞大的金融系统,现在也发展了比较宏观的互联网金融的体系。那么如何跟我们的新都市里面产生新的金融设施,如何运用这个新的金融设施?

 

陈曦:大家好,我来自聚宝匯。很多在座的朋友了解海航集团都是从海南航空了解的,现在我们已经不是单纯的航空为主的公司,有六个大型的产业方向:航空,资本、旅游、物流、实业和生态科技。2014年,我们开始探索互联网金融,整个海航集团沉淀下来的大数据非常多,两个类型,一是个人端的数据,一是企业端的数据,个人端的数据更多的与航空、旅游、上下游产业,包括航空的会员俱乐部,旅游境外和境内的消费人群,以及我们在全牌照的金融公司下的保险公司的投保人,证券公司的投资人,信托公司的投资人等等,大概规模8000万到1个亿。集团下面有400多家实体企业,供应链企业接近万家。两年下来,互联网金融的整个规模将近300亿。

 

在未来新金融引领发展趋势下,如何对城市化或者是新金融圈有一些探索和贡献。我们在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说,推出了消费分期或者消费金融的产品,最近我们准备推出全国第一单飞机众筹业务,未来一批人一起出资买了一架飞机,飞机的所有权由租赁公司代持,但是上是在投资人手里,未来他们可以共享这个飞机在某些特定航线上的飞行权益,进而从飞机众筹向消费类权益转化的过程。

 

柏亮:在新的城市发展里面,包括城市拥堵、城市新的建设,包括建设超级小镇发展业务需要的新的金融设施,包括雷总提到的新的思路,请盛总接着这个话题回答一下。

 

盛佳:谢谢主持人,很高兴来到未来城市论坛,专门探讨一下未来城市的场景之下,新金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来自网信集团,是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的集团,专注在用科技的手段让金融的效率更高,成本降低。能够更大限度、更大程度的覆盖尽可能多的人群,包括企业和消费者。

 

网信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面,也逐步搭建起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平台,结合我们自身的传统金融的优势,这十几年积累起来的传统金融的经验,互联网端也做了一些探索。

 

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不管是面对中小型企业还是上市公司,他们对于新金融的企业都是非常的迫切。现在已经开始有了多样的产品,支付通道,更底层的数据的基础设施到上层的投融资的产品,实际上当前的时代已经提供了比较好的产品或者应用来服务城市当中的一些群体。

 

今天我们讲未来城市,未来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不光是钢筋水泥,看到的物理的基础架构和基础设施。对于城市里面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对于从底层的数据,数据整合到数据分析应用,到中间的支付的通道,每个人在城市生活的时候一定有交易,交易的场景,不管是简单的支付还是投资、融资,或者更复杂的一些交易的场景,都需要多样的应用或者是服务来提供。

 

从目前看到的情况,实际上中国的城市用户,特别是白领或者对于科技比较熟悉的人群,对于新金融的接纳程度是非常高的。包括用户的分布,年龄的分布都可以看到,20到30多岁是主要的用户群,这些人也是未来城市最主要的居民。当这些人习惯的新金融的服务方式以后,一方面他们很难回到传统金融的服务形态,另外对未来的金融服务会有更高的要求,要求移动化、个性化,看起来很多事情顺理成章,通过数据的方式更理解他的需求。

 

柏亮:谢谢盛总,网信集团通过大数据的建设,提供了很多的新兴的产品甚至包括租车这样的业务,这个都是我们这几年在新的城市的变迁当中感受到的新的金融服务。玖富是另外一个特色,没有这些基础的情况下,建立起完全依靠移动的场景的金融服务,在这样的完全基于移动和现代新型金融服务里面,现在的城市金融服务里面,你们最迫切的需求在哪?

 

陈理行:如果中国有十个人,我们说六个人生活在城市,十个人里面有三个人可以得到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的服务,需要借款的时候可以从银行借出来,还有七个人努力的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给他们1%到3%不等的利息,这是在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当中非常明显的情况。风险承担能力比较弱的人,正在以他们的资金补给能得到借款的那些人,有钱人会变得更加能借到钱,赚钱能力相对比较差的人,他们得到了最低的回报。

 

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我们新金融重点要改变的一个现状,新金融可以借助在新的网络上面,比如说互联网,我们专注于通过互联网改变金融的生态,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金融。举一个例子,如教育贷款、租房贷款等。

 

不只是在教育,在租房,还有旅游、消费升级,医疗,跟生活相关各个领域,新金融都帮助他们在改变生活,而改变的方式都是依赖大数据,以及金融科技的提升,所以我们通过新金融想帮助大家更好的生活,同时让中国的金融生态可以更加公平一些,这也是我们一个小小的愿景。

 

柏亮:谢谢陈总,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很多钱不多的人凑钱借给了少数钱多的人,这个一直是我们讲新兴金融领域里面比较非常严肃的话题,也是严重的话题,就是所谓的普惠金融的发展,我们如何让大多数人获得他的金融权利,这里面就缺少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最大的问题,我们的信用覆盖面太少,雷总讲的正常的FICO之外,新型的公司出现,弥补了原来信用公司的不足,征信和评级的机构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在城市的主体交通里面的轨道交通,如果没有动脉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流的运输就变得非常困难,尤其运输到很小的角落里面需要的地方。这里面中诚信一直从事着这样的工作,所以我们请毛总谈谈,过去几年,以及未来几年,新的城市的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变化,人群的变化,还是新金融的政策的变化下,到底怎么样建立一个新型的金融业需要的,尤其是基于征信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建设征信基础设施?

 

毛赛:主持人提到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新城市最开始有红绿灯,后来又摄像头,今天上午去了一家停车公司,他们现在可以做到时时监控旗下3000多个停车场,每辆车的驶入驶出的情况,他们知道哪一个车是套牌车。

 

对于征信而言也是这样的,个人征信去年央行1月5日发牌照,只有一年半的新的行业。但是这个行业也是跟国家的金融进步有关系,从此开始,银行基本上是给大国企,大的地产商贷款,民生银行这些做的侵略性比较强的业务,做一些中小微的贷款,后来有了信用卡,13年以后又有了借贷,现在我们做消费金融,消费升级等等。

 

随着金融行业的拓展,我觉得数据也进行了很大的进步,就像雷总说的,最开始大家都用FICO,十几个变量,大家都知道,后来发现央行覆盖5亿多人,剩下的8亿人群拿不到任何的贷款情况,他们也会有这样的需求,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原因是因为传统银行没有服务到这些人群,对于征信来讲,在座的各位而言,这可能是非常大的机会,如何把刚才说的十个人里面的七个人服务好,把90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里面的5000多万家企业服务好,也是新金融的机会。

 

我们说自己都是只卖军火不打仗,因为各位都是冲锋陷阵在第一线,我们只是卖一个数据的评判结果,这个属于基层设施,包括我们也会主动的跟国家发改委建设一些信用体系建设的东西,我们觉得一个新城市的环境下,每个人的信用应该成为资产,这个资产是可以进行消费、白条、分期的,这应该是整个征信和新金融随着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柏亮:谢谢毛总,刚才讲的征信里面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我们现在征信的行业,也是资本最矛盾的,类似的评级公司也是资本追逐的对象,那么未来十年,新都市发展当中,生活的改变当中,新的征信行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呢?

 

新的征信行业市场空间有多大?

 

毛赛:让征信机构自己评价,可能会有一些偏颇,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海外是什么样的,这些美国公司都是50亿到160亿美金的估值,其实美国的征信公司他们做的跟中国的征信行业还是有区别的。美国的征信公司还是服务于银行,背后还是基于FICO的体系。对于中国的机构而言,首先数据的纬度不一样,美国三大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征信公司,非央行体系内的征信公司,我们主要数据来自于第三方支付、银联、运营商、公安局、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等等这些机构,并不是强信用数据,在这些数据下可以玩的花样更多,可能可以服务于交友,租车约会车是自己的还是租来的等等。

 

所以我觉得征信行业最后变成一个基础的数据的服务商,加工商,空间我自己认为可能会比美国更大一些,毕竟中国的人口摆在这里。

 

柏亮:其实从单纯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征信公司的未来市场空间就是这些金融机构的成本空间,我们要付钱给他们,买这些服务。所以我想请问三位,我们在当前的业务当中,基础设施不好的情况下,自己弥补基础设施的不足要花多少钱,外部采购这些服务来弥补我们的金融产品的设计的需求需要花多少钱?因为我们三家公司的特色不一样,本身的数据基础和运用情况也不一样,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行业从业者要为征信基础设施建设付出多少成本?

 

陈理行:我说一个比较微观的案例,贷款给年轻人的时候,首先我们会查央行的征信报告,每笔30到50块钱,然后我们关注一下,他的身份证,两块钱左右,还有银行流水,这是他自己提交的。我们还会查他跟京东,淘宝,各个支付宝相关的账单,还会查手机通话记录,住房公积金,包括学位证,我们自己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是比较烦琐的,然后我们自己成立一家专业资产的事情,我们在这块付出的成本,刚才我们说做一笔贷款出去,这块的付出相当于1%到2%的费用,比如说借一千块钱出去,就2%都不止了,除非他的金额非常大。

 

柏亮:因为在网信上面,各种的产业布局非常完整,在这个情况下,征信或者大数据方面的布局和成本是怎么样的?

 

盛佳:其实要看针对的是什么样的客户,如果是对企业客户而言,所谓的付出的成本,搜集数据的难度和个人的是不一样的。网信很多的客户是企业客户,企业也分不同的级别,上市公司还是中小企业,还是微型企业,最大的挑战是怎么用相对跟你规模不是协同成长的成本的曲线获得他的数据。换句话说,如果你去获取数据或者做所谓的征信,风控业务所发生的跟你的业务规模同比上升,这个业务上是很有挑战的。你的客户越多,你需要付出的成本越多,如果这个成本加上一定的坏账率等等,做的越大,未必就有优势。

 

从我们过去的一些经验来看,其实很重要的一点,你怎么去比较可规模化,成本可控的获取他的数据,保证他真实的数据运用到系统当中来。过去我们的经验当中,觉得比较行之有效的,是把金融和产业结合,我们叫做产融。去和一些比较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供应链、上下游合作,通过真实的数据到我们的系统,我们共同做一些风险控制,数据挖掘等等方面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可以做到成本可控,否则的话,重复率比较低,不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个人来说,大家面临的挑战都是类似的,现在数据是有的,但是是在一个不规则,或者不统一的形式分散在各个地方,对于做消费信贷类的公司,成本或者最大的痛苦在于怎么把这些不一样的数据源整合起来,如果对效率要求比较高的话,我们还要高效的整合起来,从技术上和成本上都有很大的挑战。

 

每家做的类似,但是有所不同,现在大家有所布局,开发自己的模式,有朝一日,各家的数据可以做一些共享。但是可能不是商业的行为,不管是监管的角度还是什么角度,鼓励大家把大家整合好的数据进行分享,我现在已经看到了类似的共同的行为,其实是为了降低成本,黑名单也好,共享的数据库也好,都是为了降低新金融公司在互联网时代怎么共同面对大家一起要面对的风险,这个可能是在你没有全国性的、统一性的数据架构征信体系之前,我们至少能够通过从业公司的互相共享,尽可能的降低应用数据方面的成本。

 

我觉得也是说的大一点,属于信息架构的一部分。

 

柏亮:其实每次降低中间的成本都是给融资者或者投资者一些福利,最终节省的是他们的成本。海航过去几年有各种各样的金融牌照,那么征信行业的牌照,我相信也在海航的视野当中,我们做这个业务的时候是自己做合适还是和其他的征信公司合作合适?这个体现了我们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怎么样定位的问题?

 

陈曦:如果企业单独做征信成本有多高,我可以负责任的回答,成本非常高,如果要是对企业各种各样的信贷,拿百分比做比较,我认为征信应该占到2%、3%的份额,才可以保证所接受资金的企业端或者个人端是具有可靠性的。

 

海航有很多大数据,大数据的范围也是非常零散的,但是都是集中在企业生态流的小的圈子里面,刚才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共享。我们也在尝试着航空类的企业,黑名单我们和东南一起做旅客黑名单,旅游我们也是通过国家的官方渠道和其他的旅游企业搞一个旅游文明客户的共享。

 

但是这个共享只是针对于不文明旅客和有瑕疵的出行者,但是并不是能够很好的对这个人产生完整的画像,只单纯的从目击到在机场喧嚣的行为,定义为不合格的使用者,这是不全面的。这就是我们体系内部,只用这些数据其实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够完善,所以我们也是抱着非常包容的态度和社会上专门做征信,专门做基础服务的公司合作。

 

第二点,一个企业想快速发展,可能自己单纯的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来,速度比较慢,这也是海航这么多年,境外境内大肆并购的主要的原因,现在我们认为对一些优质资产的兼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非常好的途径。

 

柏亮:陈总讲了基于资本的投入下,如何降低成本的设施。前面几位讲了建立信息网络数据的基础之上,我们有各自的优势,数据来源,产出的方式,但是都有一些缺陷,总有不足,这是我们真正的做大数据的基础的公司应该做的事情,或者也是我们的机会所在。雷总,您从他们几位的发言当中,你发现你的机会在哪?

 

机会在哪?

 

雷涛:经常有银行家说你们守着金矿卖铁锹,今年的新金融也动起来了,我们现在主要做金融系统和AI,之前新金融很少有这么大的体量,我们的对标客户还是银行核心,使用大型主机或者服务器的系统我们做成本的降低,满足中国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的发卡量和迅猛的客户的增长。去年开始新金融我们开始介入,因为他们采用新的方式做拓客处理和风险的定价,我们做了一些实例,他们的共同的显著的特征就是,这些服务实体的人群来自于互联网,来自于BAT,所以他们使用工具上就比较愿意使用新的分布式的大数据的基础设施,而不用我们讲你不用IBM这些传统的核心实体,这块也和在座的各位发生一些火花,有一些生意的机会。就是怎么用一些新的工具。

 

另外交易本身之外,像风险定价,今年大大的介入消费性领域,一旦介入消费型领域,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持人提到我们这波是普惠金融,会扩大方法,降成本,便利性等方面优化,但是带来的并不是成本简单的降低,而是体现出了个性化的定价,个性化的风险度量,一系列的东西。我刚才讲到服务的一家大型的公司,也是一个新型的成长很快,已经过一亿的用户了,它实际上服务的是个性化的定价,每个人有自己的规律和风险度量。这个情况下AI就成为了新的核心。

 

上一波我们服务保险,服务主体银行是以我们的计算为核心在推动,这波跟新金融擦出火花更多的是AI层面,消费金融怎么样个性化的服务客户。可能还是基于交互平台,大的电商,有巨大的流量入口,在这个场景之下,这个商品之下产生相应的消费金融的诉求。

 

下一个风口是什么,数据的角度也看到了一些新的机会,这个是跟新的金融实体有更多的拓客的可能。

 

柏亮:其实我们在新的城市建设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机会,比如说前面几场听到的,有一个专家说我们修一个轨道交通一两百亿的资金,可能还需要两到三倍的运营能力。但是这些资金的流通都是金融业的机会,包括城市的建设,超级小镇的建设,还有各种服务业的建设,另外生活在新的都市里面的新的人群,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这都是我们的新的机会。

 

请雷总给我们想一个问题,在这样的非常密集又非常分散的经济行为里面,我们如何大数据的方式有效的组织不同的实体经济和资金流之间的联系,让资金的流通,新金融的建设更加顺畅?

 

金融行为如何利用大数据?

 

雷涛:我们看到的经历的一波变化,最传统的FICO,征信还是基于信息产生的数据,现在我们看到的新电商,交互的数据。但是也有新的机会打开了,创业的机会和新的数据获取以后,积累财富的新的机会,这一波我们看到了产业的互联网带来了三个入口的可能,第一个是IOT的建设,就是产业物联的信息建设。已经有很多的金融企业,像投资性的交易,他们已经把视野盯到了大型企业的运单量、周边的考核、物联网的数据上,物联网的数据有效的搜集和获取,一定是在我们今天生意的场景下是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而这些数据很多海外的公司已经成功了,他售卖数据比原始产品要值钱,所以物联网IOT聚合对新金融有一个巨大的生意场景出现。

 

第二个就是离消费者更近一些的,可穿戴设备,也是一些机械产生的数据,这块的数据也会被大量的公司应用,这块的入口肯定不是现有的BAT垄断的。

 

第三个也是机器的数据,大量的内容入口,现在AI已经可以大规模的自己生产数据,我们的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很多都是机器在做。今年五六月份斯坦福和Google的实验室都发布了自己用机器人写的小说,所以它将成为新的内容,可能不再需要几万人维系一个网站的内容了,这些内容都是我们看到互联网之后,参与的新的数据维度里面可以获取新的数据资源的方式,这些方式产生新的商业形态,定义新的消费市场。

 

柏亮:这个有一点未来的意思了,有一些东西不是我们现在可以触摸到的,但是可以展望,可以看到的东西。这方面海航可能有不同的机会,陈总讲的案例,原来的众筹飞机,现在年轻人可以用非常灵活的方式参与到飞机的运营和收益里面,像海航既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也参与到城市消费提升里面,如何在消费里面,海航的新金融的系统把实业产生的利润或者增长,让新的都市的居民有效的分享?

 

陈曦:我们从飞机入手,推出了这样的产品,下一步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做什么事情,比如说我们有很多地产和酒店,可能在酒店分时权益出租方面,可能也会推出类似于基于地产、酒店的普惠的金融服务。

 

未来我想是这样的,我只有一份钱,存在了银行以外的其他的管理机构,这份钱带给我的整个的综合性的复合收益远远大于我在银行拿到了一部分利息的收益,未来在这个基础上,我有很多的优先权益以及其他的商业地产带来的复合增加值的权益。因为我们有这些产业,可以做这些尝试。但是还不能覆盖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毕竟一个集团有自己的主业方向,很多内容涉及不到,所以这方面我们也希望跟其他的有差异性的公司合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提供全面普惠的金融服务,让他享受到科技金融、新金融进入到普通大众之后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柏亮:谢谢,我们网信集团也尝试过很多的新的东西,当刚才雷总讲了很多的新的东西,您觉得哪一个是网信最先可能进入或者已经在做的。

 

盛佳:新的方向,将来我们认为有利于企业或者个人,我们都会很关注,不管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也好,应用在金融领域上,我们都有一些专业的团队开始做一些布局。我们会设想对于未来的用户,未来的消费者使用新金融服务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模糊掉现在不同金融产品的界限,也会有个性化智能化的体验,专业的名词普通消费者不能理解,但是有特色的服务真的适合他,推到他面前的时候,我相信他会非常自然的接受或者是享受科技给他带来的便利。

 

面向未来,这种新的技术,未来可能真的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让所有人个性化的享受到他应该享受到的金融服务,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应该会感觉非常舒服。从现在来说,基于已有的交易平台,用户群和技术,已经在各个方面做了探索,包括更底层的,怎么让信息的传输更加安全,更加的可信,利用一些区块链方面的技术,来让整个金融服务的科技含量更高,大概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一下子可以看到明确收益,但是一点点改进,我们相信金融服务的市场会越来越好。

 

柏亮:谢谢,盛总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东西,就是个性化的服务,玖富有很多很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营销的方式产生了大量的用户,但是带来了挑战,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怎么样贯穿到几千万的用户里面去?

 

陈理行:我们现在有三千多万用户,悟空理财依靠微信渠道已经有1200多万的用户,用户成长速度非常快,而且用户的结构也非常好,20到30岁的年轻人为主。

 

我们如何在悟空理财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个也是有很大的挑战,必须要有新的技术应用,比如说我们正在研发悟空理财的下一代的产品,一定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式,因为理财对大家来说变得更加简单,可以设想一下,以后理财的时候,打开微信,跟悟空理财说,我要干吗,很快就可以交易。这是我们的设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用到语音的解析、创新的技术、支付的技术、安全验证,很重要的东西放在里面,包括大数据,AI。所以我们对未来个性化的提供是要依赖于金融科技的,这也是整个新金融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利用科技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柏亮: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很详细的讲征信行业如何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方面做的个性,最后请毛总开个头,五位嘉宾面向各位观众,未来的新的城市建设新的服务,新的金融业能够提供什么服务,产生什么创新?

 

毛赛:我觉得新城市的变革一定是跟个性化服务息息相关,从传统城市规划到现在对于每个居民的个性化的需求的探讨,新金融也是这样,从国企的评价,到对中小企业的评级,资产证券化的评级,企业征信,个人征信,现在企业覆盖3.2亿人,对他们的评分,以及对于场景,贷款同一个人背后的采纳的数据不一样,授信额度也是不一样的,服务于个体的需求,一定是新城市,新金融未来发展不可逆的趋势。

 

陈理行:金融科技一定是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也会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盛佳:我相信新金融能够给未来城市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基础架构和信息服务,应该是未来城市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陈曦:为社会做一点事儿,为他人做一点事儿,新金融,成就你我,从现在开始。

 

雷涛:如果在座的各位是房产的行业从业者,从物产关注到原产,把目光关注到你的客户实体,你拥有的不是建筑、房屋,而是更多的拥有巨大商业价值的人群,怎么沉淀他们,我们不可能在个性化的时代理解个性化的需求,我们不可能做出好的产品,我们把产品的生产交给客户,自主金融服务就是让客户自己生产产品。

 

柏亮:谢谢各位嘉宾。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汤森路透携手帝国理工学院 挑战金融科技极限

下一篇>上半年股权众筹Top50项目:凹凸租车筹资8880万元居首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7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