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谈区块链技术方向:央行选择票据和贸易融资做试点
观点 张倩茹 零壹财经 2019-11-08 阅读:18673
对央行数字货币时间表的回应:周小川表示,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前,一些印钞造币厂商曾提出纸币的替代性做法可能是数字货币,但并没有着重讨论应用区块链或者是分布式记账系统的可能性。
“中国从那时候就开始布置做一些研究,但是初始的研究可能进展不会突飞猛进,因为技术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掌握。现在已经搞了不少年了,可能有不少想法了,我现在也离开了人民银行,所以你要想了解进展情况和什么时候推到什么程度,我觉得你们财新峰会反正也有人民银行的人参加,你就找他们去问。”
周小川认为,央行的数字货币主要仍会聚焦于本国,“央行可能更加注重于批发,在银行之间、在第三方支付之间做好批发而搞一种数字货币。但是理论上来讲,央行搞的数字货币也可以为零售服务,但为零售服务又会对现有的金融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大家也是非常谨慎的”。
他强调,如果央行的数字货币要针对的是跨境汇款、投资等跨境类业务,那么就要满足很多新要求,“不是哪一家央行可以管的,可能就需要有一个联合的机制”。
谈区块链技术方向:周小川透露,在纸币数字化时,央行内部就引入过一些研讨会,专门介绍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但是鉴于上述技术的应用,更适用于交易量不太大的交易环节,所以人民银行选择了两个系统做试点,一个是票据交易,一个是贸易融资。
对Libra的看法:周小川在会上表示,Libra托管目前仍然存疑,比如准备金数量如何确定、私有的Libra委员会会否缺乏公众性,是否有赚取利息的动机等。他呼吁,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上,全球央行要有大致的协作机制,以便增强信心。
对于目前的全球协调机制,周小川认为,IMF的主要决策机制IMFC,80%以上都是财长出席,在金融稳定、处理金融危机、救助等问题上会起很大的作用,但还是缺乏央行的若干协调功能;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BIS)提供了央行之间的一种交流平台,但是在制度上和授权上都没有真正的所谓央行主要功能的协调机制和执行能力;而2008年危机之后,全球金融稳定论坛提升为金融稳定理事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协调央行在金融稳定方面的职能,但在货币政策协调和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仍旧是很不充分的。所以,他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全球央行之间协调和合作机制。
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周小川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是渐进的、逐步的,不过现在可能有两个“大台阶”出现。一是危机会造成特别的需求,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当中的使用;二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出现问题,主要储备货币国家过多应用金融制度,比如制裁,也会给其他货币提供更多机会。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