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支付市场迎来挑战者,专注B2B的Payoneer能否走出一片未来?
支付 李景龙 零壹财经 2019-10-25 阅读:38165
自2010年央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启动《支付业务许可证》审批核发工作以来,国内市场先后迎来四位外资挑战者,分别是2013年法国企业“上海索迪斯万通”和“艾登瑞德”、2018年的英资企业World First和今年的美国企业Paypal。而其中只有Paypal业务覆盖全国范围、支付类型包含互联网支付且成功通关。此次Payoneer取得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设施技术认证,紧锣密鼓的“走程序”,有望成为第五位挑战者。
与支付宝、财付通专注C端市场不同,Payoneer主打B2B市场,而蚂蚁金服收购World First后,Payoneer面临的B2B跨境支付市场竞争压力依然不小。
Payoneer完成技术认证,离资格获批还有距离
工商资料显示,安付共有三个股东,分别是上海夏安、深圳宝丽捷和Payone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其中Payoneer为最大股东,占46%。
资料显示,Payoneer成立于200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是万事达卡组织授权的具有发卡资格的机构。Payoneer运用卓越的跨境收款平台助力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万企业和专业人士互联互通,实现全球业务扩展。
目前Payoneer持股的安付公司获取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设施技术认证,这是申请支付牌照必备的条件之一,根据监管要求,非金融机构在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前6个月内应对其业务系统进行检测认证;支付机构应根据其支付业务发展和安全管理的要求,至少每3年对其业务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认证。
在2018年3月,央行发布的〔2018〕第7号文明确外资申请支付业务许可条件包括:
(1)商业存在。境外机构应当在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作为申请支付业务许可的主体。
(2)支付业务设施。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应当在境内拥有安全、规范、能够独立完成支付业务处理的业务系统和灾备系统。
(3)信息存储要求。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境内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金融信息应在境内存储。
此前也有支付公司拿到技术认证后不了了之,Payoneer能否获批仍然是未知数。
国内支付市场已迎四位挑战者 结局各不相同
我国支付市场自2010年6月央行对外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开始正式采用持牌经营方式以来,先后有四家外资支付公司入场挑战,分别是2013年获批的艾登瑞德和上海索迪斯万通,以及2018年提出申请的英国老牌跨境支付公司World First和今年十一节前获批的Paypal。
上海索迪斯万通为法国索迪斯集团投资、于1999年在上海成立,其业务类型为上海市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今年4月,上海索迪斯万通进行了系列工商变更,上海商业对外经济咨询服务公司退出股东行列,目前唯一股东为索迪斯万通国际有限公司,由此上海索迪斯万通将成为目前国内持有支付牌照的公司中唯一全外资企业。
艾登瑞德于2000年在中国成立,原为酒店巨头雅高集团旗下业务,2011年3月,艾登瑞德投资1500万美元成立艾登瑞德支付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管理其在华业务,其业务类型同样为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范围则涵盖江苏、上海、北京、四川四省市。2014年艾登瑞德被国内老牌预付卡企业资和信(国际)有限公司收购。
World First于2004年在英国成立,成立之初主要从事货币兑换,随后逐渐发展出支付业务,目前主营业务包括国际汇款、外汇期权交易、国际电商平台收款及结汇。其在中国开展的业务主要是B2C和B2B跨境支付。World First于2017年成立全资子公司越蕃商务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简称“越蕃商务”),于2018年5月2日向央行申请支付牌照,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拟申请支付业务覆盖范围为全国。而在今年1月24日,WorldFirst宣布撤回申请,紧接着2月14日,蚂蚁金服宣布正式收购了WorldFirst。
Paypal是美国支付巨头,也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支付企业,Paypal挑战之路较为漫长,早在2011年,PayPal向中国央行递交了支付牌照申请,但并未获批,此后PayPal在中国的发展采取了曲线突围方式,先后在2013年与北京邮政合作、2017年与百度合作、2019年3月于阿里巴巴结成合作伙伴,今年9月,随着中国央行批准国付宝股权变更申请,PayPal才取得了支付牌照,成为第一家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外资机构。
与支付宝、财付通专注C端市场不同,Payoneer主打B2B市场
根据易观统计数据显示,支付宝、腾讯金融和银联商务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综合支付市场交易份额占比分别以46.06%、32.49%和9.43%。三者市场份额总和达到87.99%。而在移动支付领域中,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65%,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
Payoneer的CEO Scott Galit此前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也表示: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银联都有跨境支付业务,但他们定位很明确,主要针对C端客户,围绕中国出境游客进行跨境支付的布局,国内C端市场竞争格局难以撼动。
C端市场难以撕开缺口,2B业务成为最好的突破口,我国B2B跨境支付市场同样前景广阔,据埃森哲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跨境B2B交易额会达到一万多亿美元。Payoneer便瞄准了B2B支付市场,将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中国境内有海外业务的企业。
Payoneer拓展B2B跨境支付市场一方面通过与阿里巴巴、京东等达成合作。Scott Galit介绍,Payoneer目前主要帮助阿里巴巴、京东和海外的支付供应商打交道,或帮助海外的商家付款给中国的供应商。
Scott Galit表示“阿里巴巴和京东是做消费者市场的,提供跨境B2B业务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全球化的业务,不是他们擅长的方向。”
除了直接接触各大电商平台方,Payoneer更大的客户群体是中小型的外贸卖家。Scott Galit表示,Payoneer的全球业务包括“收单”和“下发”。以往中国在跨境交易中的主要角色是供应商,Payoneer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收单;现在Payoneer也帮助中国的大企业下发资金给世界各地的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World First也是主打B2B跨境支付市场,在2018年7月,WorldFirst专门推出了针对中国跨境B2B客户的跨境支付产品——World Account。而从蚂蚁金服收购WorldFirst可以看出,蚂蚁金服有意加大对B2B跨境支付市场的拓展,而Payoneer要抢食该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仍然不小。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