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信银行陈龙强:央行FinTech发展规划守金融之正,出科技之奇
调研 赵越 零壹财经 2019-08-29
百信银行副首席战略官兼用户与平台事业部总裁陈龙强表示《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面向的不只是银行业,而是涵盖证券、基金、保险、期货、私募、互金、第三方支付等在内的金融业,是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金融科技最为全面、及时、立体的顶层设计,分量很重。其核心思想可以概况为三方面:
第一,明确界定了金融科技的定义和范畴,将金融科技与FinTech等同起来,直接采用2016年FSB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这也意味着规划的范畴不只是信息技术本身。早在2017年,人民银行就印发了《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此次金融科技规划可以视为其升级版。而且,本次是三年规划,属于中期规划,更适合当前金融科技的发展节奏和周期。
第二,守金融之正,出科技之奇,本次规划偏科技描述。强调科技引领作用,报告中多次用“引领”、“新引擎”、“赋能”等词汇,而且出现46次“创新”,意味着科技在金融中的战略地位。同时强化合理应用,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网络身份认证体系等有明确要求,避免有技术就滥用、有技术就任性的乱象。
第三,重点突出,指引性强、目标性强。重点任务中大篇幅强调了要在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加大金融审慎监管力度、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等方面下功夫。也特别提到金融科技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
但同时,他表示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规划只是开始,如何落地才是关键,否则永远只是空中楼阁,本次规划的保障措施略显虎头蛇尾。例如,虽然提到了加大政策支持,但基本可以理解为轻描淡写,只有指导意义。有一个细节也值得推敲,规划中在“重点任务”部分专门提到“依法合规探索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等创新模式”,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反而是缺乏法律依据。证券业已经明确支持设立科技子公司,但银行业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都是各显神通,不可避免暇疵,缺乏有效依据,缺乏银保监会的有效协同。
总体而言,本次规划是央行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的一次大动作,为推动金融科技在“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注:本解读首发看懂App,零壹经本人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