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近半年金融机构不良率上升的真正原因

观点 刘波 · 未央网 2019-08-14 阅读:3880

关键词:金融机构不良率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近几年居民的共债率确实在大幅上升,但对比其他国家,我们还处于较低水位线。
1 

今年上半年以来,金融圈都在谈消费信贷坏账上升。特别是近两个月,随着上市金融机构的半年报逐次发布,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大家的焦虑。
 

风控团队在焦虑,银行高管们在焦虑,感人的是媒体和财经专家们比我们这些业内人还要焦虑。
 

每天无数篇文章在写,从经济形势分析到货币政策,从P2P暴雷分析到杠杆过高,从就业率分析到平均工资水平……看得我都焦虑了。
 

当然不能说不对,宏观层面的分析和预测,就好像一群人看推背图,各种角度切入后,怎么分析都觉得有道理。
 

只是,把问题宏观化后,就很难找到真正的动因。
 

2 

消费信贷的不良率的显著增高不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回望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年末几个月,那个时间段的放款,风险已经开始增高。只不过风险表现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年末又是消费信贷的旺季,那个时候几乎没有机构收紧信贷政策。
 

今年开年,风险表现不断抬升,没有任何回头的迹象。这个时候,大家开始焦虑了,应激反应是大幅度收紧信贷政策。特别是近一个月,很多区域的人行信贷额度居然有放不满的迹象——要知道消费信贷额度一直是各家银行争抢的对象。
 

有些不理性了,不理性的源头是不良率大幅上升,而大家又找不到准确的诱因。你的不良率上升了,你旁边的哥们不良率也上升了,举目四顾,大家的不良率都上升了。铺天盖地的文章都在写周期性下行。一咬牙,就是一个急刹车。
 

是不是周期性下行,我不知道,但我不认同这么武断的下结论。直接原因没有那么复杂,真正的诱因只有一个,就是P2P在急速压缩规模。去年年中,P2P行业的在贷余额是13000亿元,到今年只剩下9000亿元,少了4000亿元。
 

少了4000亿元,就会引起不良率这么大的震荡?
 

刨除房贷、车贷,中国短期消费信贷的余额在2018年10月是8.45万亿元,这其中3-4万亿元是信用卡(信用卡整体在贷是5.8万亿元,该数据刨除了车分期),1万亿元左右是P2P网贷,剩下不到4万亿元各家金融机构在瓜分。
 

这些是历年发展积累下的底子,并非一蹴而就。中国短期消费信贷的余额在2004年是1253亿元,2010年是6798亿元。8、9年时间才累积起了不到9万亿元,半年时间少了4000亿元,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然不足为怪。
 

3 

4000亿元是诱因,还有联动。
 

中国短期消费信贷的余额在2018年1月是7.04万亿元,到了2018年10月就飙升到8.45万亿元。再往前推,2017年增长了1.83万亿元,2016年也是1万多亿元。
 

3年时间,消费金融跑马圈地,使得一部分客户的共债率大幅升高。P2P在贷4000亿压降后,大部分金融机构在今年开始大幅收紧消费信贷政策,堪称高速公路上的急刹车。
 

这么急的刹车,前仰后俯在所难免。
 

可能会有人质疑短期消费信贷这个衡量指标。那好吧,把短期去掉,2018年中国消费金融的总规模是13万亿元,不影响结论。
 

但,说真的,分析此次消费信贷不良率上升,短期消费信贷指标才更科学。2019年你刚放的长期消费信贷,现在风险还未完全暴露,拿来做类比还早了些。
 

归纳总结,近期消费信贷不良率上升,不是什么周期性下行,非理性的人祸罢了。
 

4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近几年居民的共债率确实在大幅上升,但对比其他国家,我们还处于较低水位线。尤其是消费信贷,不管从总信贷占比还是总规模来看,真的都不大,完全大有可为。
 

客群选择是关键。中国成人最优信贷人群1.9亿人,主要为大行信用卡中心客户;优质客群2.4亿人,主要为各家银行、消金公司目标客户;次优客群2亿人,主要是头部金融平台目标客户;次级客户1.7亿人,主要为网贷机构目标客户;深度次级1.5亿人,主要是PDL目标客户。
 

若要风险平稳,主要服务目标要锁定优质客群。富矿里作业,即使再差也差不到哪里。非要在贫矿里淘金,手艺再好,也难免百密一疏。
 

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不是建一个特别牛的信贷模型,而是对服务客群作出战略性选择。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苹果、三星、华为的2019财报三国杀

下一篇>盘点持牌消金公司CRO,我们发现了这些规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