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商贷遭“贱卖”,瓷爵士为何放弃P2P新三板“牌照”?
网贷 苟云川 · 零壹财经 2016-06-22
近日,新三板公司瓷爵士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将旗下P2P平台温商贷100%股权出售给控股股东李山投资。此举一出,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看不懂。
一方面,今年以来,针对P2P平台挂牌新三板的政策骤然收紧。1月19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向券商发出窗口指导,暂停类金融机构的挂牌由金融办等监管的小贷、典当、担保、PE、P2P等均不能挂牌新三板市场。
5月27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发布《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在相关监管政策明确前,暂不受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公司等具有金融属性的企业挂牌申请。
上述政策的出台,包括P2P在内的类金融企业被挡在了新三板大门外,而之前只有极少数捷足先登的P2P平台,它们等于拿到了在新三板市场的宝贵“牌照”。对于这个牌照,瓷爵士就这么放弃了?
另一方面,根据资产重组预案,温商贷100%股权标价仅为1.1亿-1.6亿元,与市场上互联网金融企业屡屡卖出天价相比,大股东李山投资等于“白捡”。
对于转让温商贷的原因,瓷爵士在其重组预案中称,鉴于温商贷主营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目前存在一定的经营合规性风险,且在国家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未来经营业绩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维护挂牌主体瓷爵士及其股东的利益,公司计划通过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转让温商贷100%股权,以彻底退出互联网金融业务,并规避由此产生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集中现有资源和精力发展陶瓷餐具的销售及修复业务。
然而,瓷爵士的上述解释似乎没有多大的说服力。有业内人士就认为,政策的持续收紧,从短期来看确实对P2P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长期而言,政策收紧后小型P2P平台会不断被淘汰,市场的出清对于大的P2P平台来说是有利的。从温商贷的实际情况看,瓷爵士将其出售,退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理由有些牵强。
据了解,温商贷成立于2015年8月,截至目前,温商贷的总注册人数已接近200万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据瓷爵士2015年财报显示,瓷爵士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4559.8万元,同比增长321.37%,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5.96万元,同比增长2717%。其中,温商贷至期末的营业收入为3537.23万元,净利润为1090.69万元,占瓷爵士年总收入的比例达到77.57%。
分析人士称,对于瓷爵士出售温商贷的真实原因,还要从P2P登陆新三板的目的来看。P2P之所以选择登陆新三板,最直接的目的无非有二:为风投和创始人的退出提供一条渠道;通过新三板进行融资。
而随着新三板政策环境的变化,上述两个目的已很难达到,继续留在新三板成为鸡肋。《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已挂牌的其他具有金融属性企业不得采用做市转让方式,但本通知发布前已采用做市转让方式的除外。这一规定对于已登陆新三板的P2P平台而言非常致命。
相关阅读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