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十周年唐宁内部信透露高净值投资资产组合比例
互联网+ 周假 · 零壹财经 2016-05-26 阅读:3010
相关阅读:互联网金融关键阶段,宜信CEO唐宁深度对比六大战略选择
5月26日早间,笔者获得一封宜信CEO唐宁给全体公司成员的宜信十周年内部信。
该信中,唐宁称,宜信于2016年4月开发生成了千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组合,该组合定位于高净值人士的资产配置,其组合方式为:1000万中的20%配置到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20%配置到资本市场投资母基金,20%配置到房地产投资母基金,10%配置到保险保障类产品,30%配置到固定收益及现金类产品。
唐宁在信中表示,中国的信用市场还不发达,违约成本相对较低,资金成本、获客成本、运营成本较高,从业机构的风控模型尚需完善,相应地,借款人的资金获取成本要比发达国家高。为了实现机构可持续,普惠金融业务一定要坚持风险定价,这就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一部分借款人会付出20%甚至30%以上的借款成本。
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唐宁在信中说,我就此请教了哈佛商学院的Michael Chu教授,他是普惠金融领域的权威专家,既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又有在拉丁美洲国家多年从事商业实践的经历(他还是哈佛商学院撰写的第二个宜信案例的指导教授)。Michael告诉我,较高的信用成本是早期信用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没有市场化的小额信贷机构,仅仅依靠非正规的民间融资,资金成本会更高出许多,借款人甚至无法获得资金(在这种情况下,资金成本实际上是无穷大的)。随着信用市场不断完善,信用评分体系建立起来,征信局有效提供服务,整个社会的资金获取成本会不断下降。“例如宜人贷的ABCD四个信用级别,虽然现在仍以D类借款为主,但ABC类借款逐渐越来越多(虽然D类借款也是优质借款,且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过去十年以来,除了开发除P2P、小额信贷、固定收益等资产类别。宜信公司已经在私募股权、风险投资、资本市场、对冲基金、保险、房地产等领域长期布局,其市场也正在拓宽。宜信于两年前在香港设点,一年前布局了新加坡市场,在美国的东西海岸,在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的布局也已经于近期开始。
此前唐宁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宜信早已不单单是一家P2P平台。”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