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机构如何快速抢滩消费金融2.0
商业资讯 零壹财经 · 零壹财经 2016-05-22 阅读:1824
当互联网大军来势汹汹,在自家地盘肆意攻城掠地时。从“不屑一顾”到“如坐针毡”是许多传统金融机构共有的感觉。
然而当消费金融这个风口吹来的时候,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再也忍不住要做些什么来反击了。
消费金融的风口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市场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创15年新高。
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比2014年增长了8.9%,消费能力的增长推动消费金融市场的爆发。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 2015年消费金融交易规模或超千亿元,比2014年的183.2亿元增长了超过500%。同时2015年信用卡发卡量持续放缓,至少有超过5亿的消费信贷需求得不到释放。
由于消费金融市场前景广阔、再加上政策支持等因素,消费金融成为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必争之地。
消费金融风口已来,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这是个机会。
转型之痛
对于少数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金融巨头而言,转型似乎来得很轻松,只靠自身闭环就可以完成消费金融跨界。如传统银行中最早试水消费金融的平安银行,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消费金融产品,旗下的前海征信又推出了三大系列数十余个产品的矩阵来进行风险管理,走在了消费金融的第一阵营。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并没有太多的互联网基因。在线上风控、用户消费场景等方面的积累都相对有限。从金融“霸主”到互联网时代的“追随者”,这些传统金融机构的角色正在经历一场改革的阵痛。
“不论是传统金融还是消费金融,其核心都是风控,而风控的本质在于数据的获取和分析。”Wecash闪银联合创始人李昊表示,“传统金融机构在以往的经营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无法满足在线消费金融对于数据的“获取精准、分析迅速、决策快速”的要求。”
李昊还认为,传统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场景和用户资源,开展消费金融捉襟见肘,举步维艰。
而传统金融机构如果要自己搭建风控模型和用户场景,则需要进行持续性的数据积累、模型调优以及场景搭建等工作,这对应的将是超过数千万元的资金投入和超过2年时间的积累。
在此情形下,催生了消费金融2.0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消费金融“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局面,转而用“连接”“共享”“去中心化”的模式,打通信息孤岛。本质上是由消费金融服务平台连接传统金融机构、消费场景以及个人用户,用大数据风控和信用评估快速撮合交易。
消费金融2.0
5月19日下午17:00,华融资产公司旗下的华融消费金融宣布与Wecash闪银正式合作,入驻闪银消费金融2.0平台,在获得用户授权、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共建用户风控模型及流量合作。
作为国内首个消费金融2.0平台,Wecash闪银的规划者为其赋予了开放的模式:传统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方入驻到平台后,可以享受平台提供的各种消费金融服务,包括大数据风控服务、信用报告服务、消费场景对接服务、平台流量接入服务等。
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只要你有钱,借助平台就可以玩转高大上的消费金融,而不用去懂其中复杂的原理。
用大数据解决风控问题
在美国征信业已经发展了160多年,形成完善的征信法律体系,“老赖”在美国寸步难行。而在中国,情况却没有那么乐观。
“由于我们国家征信体系还不完善,行业积累的数据也不够,对消费者的信息核实较为困难。”某消费金融平台负责人表示,“这对消费金融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在FICO中国区总裁陈建看来,消费金融风控大数据要几个要求:第一要有足够的覆盖广度,用户数量要足够多;第二采集的维度要有效,能够有效转为结构化的数据;第三信息要稳定。传统金融机构虽然也积累了足够的“大数据”,但在范围的“广度”以及数据的“维度”方面缺有所不足。
Wecash闪银平台则在数据采集和使用上,结合了美国ZestFinance和CreditKarma的做法,通过大数据进行信用评级以及开放免费查询。在现阶段,这种做法是对央行征信的补充。
用户在Wecash闪银申请授信时,会授权消费、身份、交际、职场、征信等多个维度的数据,根据用户的授权信息,系统会自动采集围绕用户的12000个数据点,再将这些数据归类为9大用户行为,并据此交叉检验生成数十万个数据点,再独立评定用户偿付能力和偿付意愿,从而给出用户信用额度和风险分数。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已经实现良性循环,坏账水平保持在极低的标准,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快速对接闪银的风控体系和数据体系,实现弯道超车。
接入消费场景,连接个人消费者超6000万
消费金融连接平台的获客能力举足轻重,而获客离不开消费场景。
Wecash闪银平台采用了完全开放式的场景策略,连接了包括线上借贷、线下消费、租车、租房、旅游、交友、招聘、教育等在内的消费场景。这对想要获得消费场景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华融可以通过平台接入的的第三方场景,快速获得目标用户。”华融消费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2013年10月创立至今,平台个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接入平台的传统金融机构可以与这些用户直接产生交易。
从“中心化思维”到“去中心化、连接一切”,这就是消费金融2.0时代的特点。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